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原来工作的纷杂繁重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想消除职业倦怠,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要做一个拥有“快乐之心、兄弟之心、竞争之心、懒惰之心、常识之心、智慧之心”的有心人。
【关键词】班主任 竞争 赏识 教学艺术
一、班主任应该有“快乐之心”
正像魏书生说的那样:“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着那么多性格不同的孩子。面对那么多繁杂的班级事务,如果一味地埋怨,发牢骚,又有什么用呢?恐怕只会增加自己的疲倦之感,却于事无补。班主任应用赏识的眼睛去看待学生,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而且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确,我们当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更大。对于这样的事实,不快乐,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工作,对待孩子,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享受,做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
二、班主任应该有“兄弟之心”
“兄弟心”指什么?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他的“四颗糖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老师有了一颗“兄弟心”,往往容易宽容学生。宽容学生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三、班主任应该有“竞争之心”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小小书法家”、“每月一星”和“争星定级评比”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3.建立互助组:以“1 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后进生形式)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后进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4.升级和免罪:我还从教育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孩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深受学生欢迎的升级与免罪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积极表现,为自己争取到一面免罪牌。当自己或朋友不小心犯下了大错误时,可以拿出来请求获取较轻的惩罚,甚至免除惩罚。
四、班主任应该有“懒惰之心”
班主任工作向来以繁琐著称,尤其在小学更是如此。培养几名得力的小帮手,无疑是一种最成功的偷懒方法。其实真正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己得到适当的解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使得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怎会不轻松呢?在日常教育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放权”尝试。早读、校服(红领巾)、课间活动,还有书橱的管理、班级黑板报、电视橱卫生、卫生工具的摆放、教室门窗的开关等都有专人负责,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工作轻松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真是一举两得!
五、班主任应该有“赏识之心”
我始终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在我们班表扬一个学生,可以起到带动一片的好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对学生、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影响是双方的。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成功或闪光之处,有助于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引导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使闪光点更加耀眼。
六、班主任应该有“智慧之心”
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要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要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智慧的“智”,是“日”上加个“知”。什么意思?每日懂得“一知”,是“智”也。每日要懂得“一知”,靠什么?只有靠学习。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并记住一些智慧故事和哲理故事,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中变得机智,在哲理中学会思考,而且这些故事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教育的一把利剑。作为班主任,我们还要通晓几个著名的效应,如罗森塔尔效应、鲶鱼效应、门槛效应、蝴蝶效应以及木桶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对我们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指导作用。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如果我们做到“六心”牢记心头,那么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教育的智慧翅膀,我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班主任 竞争 赏识 教学艺术
一、班主任应该有“快乐之心”
正像魏书生说的那样:“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着那么多性格不同的孩子。面对那么多繁杂的班级事务,如果一味地埋怨,发牢骚,又有什么用呢?恐怕只会增加自己的疲倦之感,却于事无补。班主任应用赏识的眼睛去看待学生,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而且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确,我们当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更大。对于这样的事实,不快乐,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工作,对待孩子,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享受,做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
二、班主任应该有“兄弟之心”
“兄弟心”指什么?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他的“四颗糖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老师有了一颗“兄弟心”,往往容易宽容学生。宽容学生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三、班主任应该有“竞争之心”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小小书法家”、“每月一星”和“争星定级评比”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3.建立互助组:以“1 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后进生形式)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后进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4.升级和免罪:我还从教育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孩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深受学生欢迎的升级与免罪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积极表现,为自己争取到一面免罪牌。当自己或朋友不小心犯下了大错误时,可以拿出来请求获取较轻的惩罚,甚至免除惩罚。
四、班主任应该有“懒惰之心”
班主任工作向来以繁琐著称,尤其在小学更是如此。培养几名得力的小帮手,无疑是一种最成功的偷懒方法。其实真正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己得到适当的解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使得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怎会不轻松呢?在日常教育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放权”尝试。早读、校服(红领巾)、课间活动,还有书橱的管理、班级黑板报、电视橱卫生、卫生工具的摆放、教室门窗的开关等都有专人负责,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工作轻松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真是一举两得!
五、班主任应该有“赏识之心”
我始终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在我们班表扬一个学生,可以起到带动一片的好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对学生、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影响是双方的。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找到孩子的成功或闪光之处,有助于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引导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使闪光点更加耀眼。
六、班主任应该有“智慧之心”
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要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要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智慧的“智”,是“日”上加个“知”。什么意思?每日懂得“一知”,是“智”也。每日要懂得“一知”,靠什么?只有靠学习。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并记住一些智慧故事和哲理故事,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中变得机智,在哲理中学会思考,而且这些故事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教育的一把利剑。作为班主任,我们还要通晓几个著名的效应,如罗森塔尔效应、鲶鱼效应、门槛效应、蝴蝶效应以及木桶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对我们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指导作用。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如果我们做到“六心”牢记心头,那么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教育的智慧翅膀,我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