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对科研项目投入的力度大幅度增加,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根据科研项目自身的特点,分类、多角度、多指标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项目申报时就明确设定项目的绩效目标。但目前从整体上看,科研院所的项目成果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数量上,项目负责人也主要以追求项目的结题验收为目标,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和项目的绩效评价不够了解,绩效评价观点淡薄,绩效评价方式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单一,造成科研项目的效果不能完全体现。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讨论如何完善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采用定性定量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合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为例,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应用。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助于科研人员注重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从只注重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到综合考虑项目的投入、全过程管理和产出成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院所;绩效评价;指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对科研项目投入的力度大幅度增加,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院所申请的科研项目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经费支持上不断增加,为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对科研工作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去年国务院为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综合评价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根据科研项目自身的特点,分类、多角度、多指标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项目申报时就明确设定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促进项目负责人转变观念,从原来只追求项目的结题验收,转向对项目绩效的综合考量,有助于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认识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设计一套适合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预算不合理,重核算轻预算
目前,科研院所中大多以课题组为一个基本活动单元,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负责项目的申报、预算执行、经费支出、预算调整和结题财务验收等相关工作。但是由于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缺乏,在编报预算时缺乏合适的标准和适用范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造成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经费支出超过项目投入,项目将不能正常研究下去;如果经费支出小于项目投入,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在项目的日常报销过程中,有的项目负责人会将不同项目资金混淆,有的不断调整项目预算,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执行、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二)绩效评价观点不明确,评价指标单一
通过调研,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对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绩效评价观点不明确。项目负责人也主要以项目最终结题验收为目标,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认识不够,有的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到结题验收时有大量结余资金,有的支出与预算不符,导致结题审计很难通过。对绩效评价观点比较模糊,一般只注重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论文发表数量等,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性、项目的难易程度、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考虑不足。
(三)科研项目的自身特点导致绩效评价指标难以确立
《通知》中指出,将科研项目根据自身研究特点进行分类评价,基础研究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和新规律,具有前瞻性、不可预测性,一般以专家评议为主。技术开发类项目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一般具有风险性。应用示范类项目重点评价先进性、经济实用性等经济社会效益,应该采用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因此要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需要懂专业技术、财务知识、法律规定和项目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员才能对项目较清楚,然而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四)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结果并未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业绩挂钩,也并未作为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收入分配的依据,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被有效调动。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科研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
二、完善科研院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一)建立绩效评价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财务报销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且切实解放了科研人员,让他们潜心科学研究。但是他们对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够,而且由于每个科研财务助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能力有限,无法对科研项目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因此,要根据每个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专业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队伍,推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团队要熟悉科研项目的整个情况,包括投入、管理和效益产出,要对不断更新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了解,并且具有法律知识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服务意识,了解每一类科研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评价的重点,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方法
针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项目预决算差距较大,评价指标单一等,各个科研院所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本部门的绩效评价措施。
首先,评价内容不能过于单一,不仅要评价学术论文等定量指标的质量和数量,更应该注重不可量化指标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性和国内外影响水平等,对于一些基础前沿性的项目,还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其次,完善评价方法,采用多次评价、中期评价,关键节点评价,不要等项目结题验收时再做评价,要考虑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价,包括科研项目的投入情况,涉及设备、人员、经费等的投入;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情况,如预算执行进度、经费支出合规度等;项目最后的产出成果,涉及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和一些定性指标等。
最后,丰富绩效评价指标,将同行评议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构建适合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避免由于指标单一而造成的影响。科研项目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
(三)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推广应用,在社会、单位内部和项目组之间进行信息公开,将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绩效奖金等和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公开,推进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开展。
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首先,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应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结合科研项目的性质,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指标不重复、不遗漏,保证绩效评价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其次,科研项目一版具有未知性、不可预见性,在绩效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科研项目的领域、应用和推广情况,对科研项目投入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最终的产出结果进行综合考量,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最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服务于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相关数据便于获取,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可操作性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调研,了解到科研院所申请的项目的基本情况,可以将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采用定性定量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指标包括五个一级指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水平、创新性、难度、推广应用前景和社会满意度。经济效益是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与成本的比率;项目研究采集的数据和采购的仪器设备的二次使用率;社会效益是指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环境效益是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作用。影响水平是指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水平。创新性是指科研项目对某一领域、学科的创新突破程度。难度是指科研项目的难易程度。推广应用前景是指科技成果将来在社会中的应用前景。社会满意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定量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科研项目投入、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项目产出成果,八个二级指标,部门已有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经费的投入、预决算差异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经费支出是否合规、科技成果情况和人才培养,以及十九个三级指标,包括设备的投入量、场地的使用频次;参与项目中高级职称人数;项目经费总量;经费支出与预算相符或差异较大,经费支出是否按预算进度执行,结题后是否有大量结余资金;经费拨付是否及时、准确;经费支出是否违反财务规定,是否经过调整更正;审计是否查出重大经费支出问题;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的数量以及论文刊物的级别,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科技成果获奖和专利获奖的数量;培养的高级人才和研究生数量。
1.科研项目投入指标
表示科研项目的投入情况,包括部门已有资源的投入包括设备和场地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项目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投入数量,项目经费投入指标按资金量大小分为三个等级,资金量越大,项目研究周期或难度越大,指标值越高。
2.科研项目管理指标
体现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管理水平,包括预决算差异情况,预算执行快慢情况和经费支出是否合规情况。差异度越小,预算执行符合进度要求,经费支出合规度越高,指标值越高。
3.科研项目产出成果指标
体现了项目的效益成果情况,包括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情况,其中科技成果中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发表的论文、著作、研究报告数量越多,申请的专利数量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指标值越大。
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结合专家评议法分别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定权重和分值,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出所有指标的得分情况,再将定性和定量所有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得分。超过80分的为优秀,表示绩效评价高,项目完成好;60分~79分为良好,低于60分的为较差,表示绩效评价低,项目完成差。通过分析每一项绩效指标的打分情况,可以促使项目负责人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现以某科研院所的M科研项目为例,根据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M科研项目为科技部下的重点研发计划,属于技术开发类项目。项目的投入情况包括,三年全程使用单位的实验室和办公设备,项目组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申请的经费为800万,研究周期三年。项目经费的管理情况包括,预算执行较缓慢,落后于预算要求进度,结题验收时有部分结余资金,审计并没有发现经费支出的重大问题,经费支出中偶尔有与预算不相符的,已经调整;各项经费如劳务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违反财务规章制度和预算。项目的成果收益情况包括,科技成果完成情况满足预算中的目标设定,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7篇SCI,3篇核心期刊,并被多次引用,评价良好,申请专利2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会环境改善有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性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影响力。培养了5名科研人员职称晋升为研究员,培养了5个硕士研究生和3个博士研究生,达到预定目标。
以下为专家确定的权重和打分情况:
(见表1)
(四)定量指标分配的权重及得分情况
定量指标的权重占60%,其中科研项目投入占20%,科研项目管理占30%,科研项目产出成果占50%。在科研项目投入中,部门投入占20%(其中场地和设备分别占50%),人力投入占40%(其中高级70%,中级30%),经费投入占40% (大于1000万50%,500-1000万30%,
关键词:科研院所;绩效评价;指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对科研项目投入的力度大幅度增加,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院所申请的科研项目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经费支持上不断增加,为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对科研工作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去年国务院为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综合评价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根据科研项目自身的特点,分类、多角度、多指标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项目申报时就明确设定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促进项目负责人转变观念,从原来只追求项目的结题验收,转向对项目绩效的综合考量,有助于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认识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设计一套适合科研院所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预算不合理,重核算轻预算
目前,科研院所中大多以课题组为一个基本活动单元,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负责项目的申报、预算执行、经费支出、预算调整和结题财务验收等相关工作。但是由于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缺乏,在编报预算时缺乏合适的标准和适用范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造成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经费支出超过项目投入,项目将不能正常研究下去;如果经费支出小于项目投入,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在项目的日常报销过程中,有的项目负责人会将不同项目资金混淆,有的不断调整项目预算,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执行、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二)绩效评价观点不明确,评价指标单一
通过调研,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对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绩效评价观点不明确。项目负责人也主要以项目最终结题验收为目标,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认识不够,有的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到结题验收时有大量结余资金,有的支出与预算不符,导致结题审计很难通过。对绩效评价观点比较模糊,一般只注重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论文发表数量等,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性、项目的难易程度、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考虑不足。
(三)科研项目的自身特点导致绩效评价指标难以确立
《通知》中指出,将科研项目根据自身研究特点进行分类评价,基础研究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和新规律,具有前瞻性、不可预测性,一般以专家评议为主。技术开发类项目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一般具有风险性。应用示范类项目重点评价先进性、经济实用性等经济社会效益,应该采用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因此要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需要懂专业技术、财务知识、法律规定和项目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员才能对项目较清楚,然而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四)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结果并未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业绩挂钩,也并未作为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收入分配的依据,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被有效调动。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科研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
二、完善科研院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一)建立绩效评价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财务报销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且切实解放了科研人员,让他们潜心科学研究。但是他们对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够,而且由于每个科研财务助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能力有限,无法对科研项目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因此,要根据每个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专业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队伍,推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团队要熟悉科研项目的整个情况,包括投入、管理和效益产出,要对不断更新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了解,并且具有法律知识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服务意识,了解每一类科研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评价的重点,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方法
针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项目预决算差距较大,评价指标单一等,各个科研院所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本部门的绩效评价措施。
首先,评价内容不能过于单一,不仅要评价学术论文等定量指标的质量和数量,更应该注重不可量化指标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性和国内外影响水平等,对于一些基础前沿性的项目,还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其次,完善评价方法,采用多次评价、中期评价,关键节点评价,不要等项目结题验收时再做评价,要考虑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价,包括科研项目的投入情况,涉及设备、人员、经费等的投入;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情况,如预算执行进度、经费支出合规度等;项目最后的产出成果,涉及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和一些定性指标等。
最后,丰富绩效评价指标,将同行评议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构建适合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避免由于指标单一而造成的影响。科研项目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
(三)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推广应用,在社会、单位内部和项目组之间进行信息公开,将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绩效奖金等和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公开,推进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开展。
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首先,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应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结合科研项目的性质,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指标不重复、不遗漏,保证绩效评价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其次,科研项目一版具有未知性、不可预见性,在绩效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科研项目的领域、应用和推广情况,对科研项目投入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最终的产出结果进行综合考量,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最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服务于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相关数据便于获取,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可操作性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调研,了解到科研院所申请的项目的基本情况,可以将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采用定性定量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指标包括五个一级指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水平、创新性、难度、推广应用前景和社会满意度。经济效益是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与成本的比率;项目研究采集的数据和采购的仪器设备的二次使用率;社会效益是指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环境效益是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作用。影响水平是指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水平。创新性是指科研项目对某一领域、学科的创新突破程度。难度是指科研项目的难易程度。推广应用前景是指科技成果将来在社会中的应用前景。社会满意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定量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科研项目投入、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项目产出成果,八个二级指标,部门已有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经费的投入、预决算差异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经费支出是否合规、科技成果情况和人才培养,以及十九个三级指标,包括设备的投入量、场地的使用频次;参与项目中高级职称人数;项目经费总量;经费支出与预算相符或差异较大,经费支出是否按预算进度执行,结题后是否有大量结余资金;经费拨付是否及时、准确;经费支出是否违反财务规定,是否经过调整更正;审计是否查出重大经费支出问题;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的数量以及论文刊物的级别,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科技成果获奖和专利获奖的数量;培养的高级人才和研究生数量。
1.科研项目投入指标
表示科研项目的投入情况,包括部门已有资源的投入包括设备和场地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项目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投入数量,项目经费投入指标按资金量大小分为三个等级,资金量越大,项目研究周期或难度越大,指标值越高。
2.科研项目管理指标
体现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管理水平,包括预决算差异情况,预算执行快慢情况和经费支出是否合规情况。差异度越小,预算执行符合进度要求,经费支出合规度越高,指标值越高。
3.科研项目产出成果指标
体现了项目的效益成果情况,包括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情况,其中科技成果中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发表的论文、著作、研究报告数量越多,申请的专利数量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指标值越大。
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结合专家评议法分别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定权重和分值,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出所有指标的得分情况,再将定性和定量所有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得分。超过80分的为优秀,表示绩效评价高,项目完成好;60分~79分为良好,低于60分的为较差,表示绩效评价低,项目完成差。通过分析每一项绩效指标的打分情况,可以促使项目负责人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现以某科研院所的M科研项目为例,根据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M科研项目为科技部下的重点研发计划,属于技术开发类项目。项目的投入情况包括,三年全程使用单位的实验室和办公设备,项目组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申请的经费为800万,研究周期三年。项目经费的管理情况包括,预算执行较缓慢,落后于预算要求进度,结题验收时有部分结余资金,审计并没有发现经费支出的重大问题,经费支出中偶尔有与预算不相符的,已经调整;各项经费如劳务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违反财务规章制度和预算。项目的成果收益情况包括,科技成果完成情况满足预算中的目标设定,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7篇SCI,3篇核心期刊,并被多次引用,评价良好,申请专利2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会环境改善有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性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影响力。培养了5名科研人员职称晋升为研究员,培养了5个硕士研究生和3个博士研究生,达到预定目标。
以下为专家确定的权重和打分情况:
(见表1)
(四)定量指标分配的权重及得分情况
定量指标的权重占60%,其中科研项目投入占20%,科研项目管理占30%,科研项目产出成果占50%。在科研项目投入中,部门投入占20%(其中场地和设备分别占50%),人力投入占40%(其中高级70%,中级30%),经费投入占40% (大于1000万50%,500-1000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