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晚疫病也逐渐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发展。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特别是中高山发病危害重,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受害植株提前枯死,薯块腐烂甚至绝收。
一、危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可危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退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萎垂,发黑,全株枯死。病斑扩展后为暗褐色,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边缘处长出一圈白霉。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
二、发病条件
1. 适宜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关系。当病菌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温度18~22℃,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和侵染,造成病害流行。所以天气潮湿、多雨雾,最适宜病害发生和流行。
2. 带菌品种和生育期: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随种薯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周围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
3. 选地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是晚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4. 连作严重:2~3年以上的连作,会使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来年继续侵染马铃薯。
5. 栽培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土壤瘠簿、营养不良,植株衰弱,均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三、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而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生产上应选用当地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秦芋30、紫花白”等高产抗病脱毒品种,并选择薯块完整、薯型整齐、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细嫩、芽眼鲜明的薯块,以利于实现马铃薯丰产。
2. 精选无病种薯: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00米以上,以减少病菌传播侵染机会,确保在无病留种田中生产的种薯不带或少带病菌,并严格施行各种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薯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3. 减少初侵染来源。要妥善处理遗弃的薯块,将收获后剔除的病薯和残薯等深埋或充分沤肥发酵,要彻底铲除部分农户随意丢弃在地边的病薯自生长出的马铃薯苗,以减少这些带病薯块和病薯苗对周边大田中的健康马铃薯侵染机会。
4. 种薯药剂处理。在播种前要严格剔除带菌种薯。切块时严格刀具消毒,发现病薯要用40%甲醛120倍液消毒刀具后再进行。采用小薯整薯切尾播种,大的种薯应进行切块,保证每块重量达25克以上,至少有1~2个芽眼,切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 。
5. 加强田间管理。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块种植,提倡与玉米套作,实行高垄栽培,勿过重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晚疫病发病几率;生长中后期遇到连阴雨或大暴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在病害大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或喷施矮壮素降低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系数。
6. 药剂防治。从现蕾开始随时进行田间病害观测,在病害发生前可喷施保护剂进行预防,亩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拔除, 并选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可选用72%百思特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上述药剂交替使用,以防病菌产生耐药性。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参考文献
[1]刘琼光,陈洪,罗建军,全峰,汤丹峰,曹先维.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J]. 中国蔬菜,2010,20:62-67.
[2]李永国,王志伟.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及改进措施[J]. 湖北农业科学,2012,09:1781-1783.
[3]夏青,管少云.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2013,05:102-103.
一、危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可危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退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萎垂,发黑,全株枯死。病斑扩展后为暗褐色,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边缘处长出一圈白霉。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
二、发病条件
1. 适宜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关系。当病菌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温度18~22℃,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和侵染,造成病害流行。所以天气潮湿、多雨雾,最适宜病害发生和流行。
2. 带菌品种和生育期: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随种薯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周围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
3. 选地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是晚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4. 连作严重:2~3年以上的连作,会使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来年继续侵染马铃薯。
5. 栽培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土壤瘠簿、营养不良,植株衰弱,均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三、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而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生产上应选用当地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秦芋30、紫花白”等高产抗病脱毒品种,并选择薯块完整、薯型整齐、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细嫩、芽眼鲜明的薯块,以利于实现马铃薯丰产。
2. 精选无病种薯: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00米以上,以减少病菌传播侵染机会,确保在无病留种田中生产的种薯不带或少带病菌,并严格施行各种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薯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3. 减少初侵染来源。要妥善处理遗弃的薯块,将收获后剔除的病薯和残薯等深埋或充分沤肥发酵,要彻底铲除部分农户随意丢弃在地边的病薯自生长出的马铃薯苗,以减少这些带病薯块和病薯苗对周边大田中的健康马铃薯侵染机会。
4. 种薯药剂处理。在播种前要严格剔除带菌种薯。切块时严格刀具消毒,发现病薯要用40%甲醛120倍液消毒刀具后再进行。采用小薯整薯切尾播种,大的种薯应进行切块,保证每块重量达25克以上,至少有1~2个芽眼,切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 。
5. 加强田间管理。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块种植,提倡与玉米套作,实行高垄栽培,勿过重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晚疫病发病几率;生长中后期遇到连阴雨或大暴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在病害大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或喷施矮壮素降低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系数。
6. 药剂防治。从现蕾开始随时进行田间病害观测,在病害发生前可喷施保护剂进行预防,亩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拔除, 并选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可选用72%百思特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上述药剂交替使用,以防病菌产生耐药性。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参考文献
[1]刘琼光,陈洪,罗建军,全峰,汤丹峰,曹先维.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J]. 中国蔬菜,2010,20:62-67.
[2]李永国,王志伟.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及改进措施[J]. 湖北农业科学,2012,09:1781-1783.
[3]夏青,管少云.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2013,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