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具有必要性,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在公共管理中,应维护公共利益,确保人人平等。就公共利益整体而言,具有社会分享性,是客观存在的,与国家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在公共管理中,真正维护公共利益,能够体现“真善美”,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公共管理中实现公共利益的问题进行系列思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思考
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核心目标,也是公共管理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双重性的分享方式。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够实现公共利益,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一、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必备的资源和条件。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为公共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在面对众多社会利益矛盾时,应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是客观层面的公共利益,与主体需求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利益包含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公共利益实际属于资源和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形式,可以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是客观世界中所真实存在的。其次,利益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包括生存需求、精神需求等。本文对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研究,属于客观维度中的,因其并非绝对的公共利益,而是相对的公共性。
2.特点。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利益具有普遍性。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都希望获取一定的资源与条件,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其次,公共利益具有客观性,其公共的利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忽略个体利益的差异性。再次,公共利益具有需求性,能够满足公共主体的实际需求。最后,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需的资源条件,因而公共利益体系相对较为复杂。一方面,公共利益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包括自愿性的分享和强制性的分享两种形式。所谓的自愿性分享,是经济主体自愿对利益进行分享;所谓的强制性分享,是在法律法规约束影响下,公共群体的分享,符合法律规范标准,并且能实现公共利益,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利益中的社会分享性,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论述。首先,社会公众的分享机会是均等的,无差异性。一方面,在社会资源和条件被界定为公共利益时,则社会公众均可对其资源或条件进行争取,无门槛设置,不分贫贱与富贵等。例如:城市社区中的健身设备设施,属于公共利益,是社区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资源与条件。所以,该公共设施,对社区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全部开放,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社区内部健身设施,被社区内部成员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外部成员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是客观的公共。其次,公共利益的分享方式具有双重性,包括自愿与强制性两种。例如:农村地区村长选举过程中,无论任何人当选,则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并非全部人员的利益。此时,由于选举结果是经正规流程开展而形成,具有法律效应,拥护当选人的群众属于自愿分享;拥护他人的群众属于被迫分享结果。
二、公共管理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思考
1.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在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应明确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进而尽可能维护公共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性因素。公共利益,顾名思义是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其利益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可能忽略某些个人利益。由此可见,利益需求者总数并非判定公共利益的唯一标准。社会公共利益包括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在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应以社会分享性为标准,以有效解决公共利益矛盾问题。
2.公共利益是集体与个体的统一。公共利益从广义角度看,虽然是社会广大公众的基本利益,但并不仅仅代表集体利益或个体利益,而是二者的统一结合。传统公共利益,是国家和人民的最广大利益,忽略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矛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共利益有新的界定,认为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益的公共性。例如:在国家公共利益中,既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兼顾地方利益。二者在协调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性,需要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加以有效处理。由此可见,不同层次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其利益冲突矛盾相对较多。此外,我国长期发展中,对政治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存在的公共利益矛盾冲突加以否定,难以使公共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在公共管理中,应注重内外部利益的整合,以建构“国家与集体利益为主,兼顾地方与个体利益”的公共管理模式。
3.真善美表现在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公共利益是相对的,真善美不一定能够在公共利益中完全体现,因而真善美只表现在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公共利益包括抽象和具体的两种。首先,抽象公共利益是价值、规范、理念等层面的集中体现,以政府为主导;其次,具体公共利益适用于多种实物、事件等方面,是物质客观世界中的资源和条件。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其必然产物。所以,在公共利益方面的研究中,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将公共利益与正义相联系,进而彰显真善美。但是,从具体公共利益层面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与价值目标发生偏离,进而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真善美不一定能够在公共利益中完全体现,仅限于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
4.注重动机、过程、结果的结合。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因而公共管理中,要对各社会团体是否开展维护公共利益活动进行评定时,可以从行动动机、过程、结果三方面着手,尤其注重结果。例如:某组织利用权力,发布虚假信息以欺骗社会民众,虽然以法定程序维护公共利益,但可能造成多数社会公众属于被迫分享,其公共利益仍然未能得以充分实现。所以,开展公共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结果的考虑,通过结果而评定人民是否赞成、是否拥护、是否高兴、是否答应,进而评定各社会团队开展活动是否有效维护着社会公共利益。
三、结语
公共管理工作中,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高于个人利益,对公共管理工作发挥着积极的向导作用。其次,公共管理工作開展中,应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以实现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公共利益只是客观中的公共,实质是公共与个体的结合,脱离个体的公共利益不能充分实现。所以,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利益加以协调,进而维护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博.德国企业合并控制中的“公共利益”——对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工作的启示[J].中德法学论坛,2010,00:175-211.
[2]汪辉勇.也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兼与陈庆云等人商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02:1-4+15.
[3]朱广忠.三维视角下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138-141.
[4]陈书全,张慧颖.海域资源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5:161-169.
[5]沈锦坤.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公共利益观探讨——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01:20-23.
作者简介:王云飞(1986—),男,陕西榆林市横山人,公共管理专业。
关键词: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思考
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核心目标,也是公共管理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双重性的分享方式。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够实现公共利益,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一、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必备的资源和条件。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为公共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在面对众多社会利益矛盾时,应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是客观层面的公共利益,与主体需求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利益包含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公共利益实际属于资源和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形式,可以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是客观世界中所真实存在的。其次,利益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包括生存需求、精神需求等。本文对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研究,属于客观维度中的,因其并非绝对的公共利益,而是相对的公共性。
2.特点。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利益具有普遍性。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都希望获取一定的资源与条件,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其次,公共利益具有客观性,其公共的利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忽略个体利益的差异性。再次,公共利益具有需求性,能够满足公共主体的实际需求。最后,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需的资源条件,因而公共利益体系相对较为复杂。一方面,公共利益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包括自愿性的分享和强制性的分享两种形式。所谓的自愿性分享,是经济主体自愿对利益进行分享;所谓的强制性分享,是在法律法规约束影响下,公共群体的分享,符合法律规范标准,并且能实现公共利益,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利益中的社会分享性,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论述。首先,社会公众的分享机会是均等的,无差异性。一方面,在社会资源和条件被界定为公共利益时,则社会公众均可对其资源或条件进行争取,无门槛设置,不分贫贱与富贵等。例如:城市社区中的健身设备设施,属于公共利益,是社区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资源与条件。所以,该公共设施,对社区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全部开放,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社区内部健身设施,被社区内部成员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外部成员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是客观的公共。其次,公共利益的分享方式具有双重性,包括自愿与强制性两种。例如:农村地区村长选举过程中,无论任何人当选,则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并非全部人员的利益。此时,由于选举结果是经正规流程开展而形成,具有法律效应,拥护当选人的群众属于自愿分享;拥护他人的群众属于被迫分享结果。
二、公共管理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思考
1.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在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应明确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进而尽可能维护公共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性因素。公共利益,顾名思义是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其利益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可能忽略某些个人利益。由此可见,利益需求者总数并非判定公共利益的唯一标准。社会公共利益包括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在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应以社会分享性为标准,以有效解决公共利益矛盾问题。
2.公共利益是集体与个体的统一。公共利益从广义角度看,虽然是社会广大公众的基本利益,但并不仅仅代表集体利益或个体利益,而是二者的统一结合。传统公共利益,是国家和人民的最广大利益,忽略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矛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共利益有新的界定,认为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益的公共性。例如:在国家公共利益中,既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兼顾地方利益。二者在协调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性,需要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加以有效处理。由此可见,不同层次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其利益冲突矛盾相对较多。此外,我国长期发展中,对政治领域与其它领域之间存在的公共利益矛盾冲突加以否定,难以使公共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在公共管理中,应注重内外部利益的整合,以建构“国家与集体利益为主,兼顾地方与个体利益”的公共管理模式。
3.真善美表现在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公共利益是相对的,真善美不一定能够在公共利益中完全体现,因而真善美只表现在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公共利益包括抽象和具体的两种。首先,抽象公共利益是价值、规范、理念等层面的集中体现,以政府为主导;其次,具体公共利益适用于多种实物、事件等方面,是物质客观世界中的资源和条件。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其必然产物。所以,在公共利益方面的研究中,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将公共利益与正义相联系,进而彰显真善美。但是,从具体公共利益层面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与价值目标发生偏离,进而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真善美不一定能够在公共利益中完全体现,仅限于相对的公共利益维度中。
4.注重动机、过程、结果的结合。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因而公共管理中,要对各社会团体是否开展维护公共利益活动进行评定时,可以从行动动机、过程、结果三方面着手,尤其注重结果。例如:某组织利用权力,发布虚假信息以欺骗社会民众,虽然以法定程序维护公共利益,但可能造成多数社会公众属于被迫分享,其公共利益仍然未能得以充分实现。所以,开展公共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结果的考虑,通过结果而评定人民是否赞成、是否拥护、是否高兴、是否答应,进而评定各社会团队开展活动是否有效维护着社会公共利益。
三、结语
公共管理工作中,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高于个人利益,对公共管理工作发挥着积极的向导作用。其次,公共管理工作開展中,应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以实现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公共利益只是客观中的公共,实质是公共与个体的结合,脱离个体的公共利益不能充分实现。所以,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利益加以协调,进而维护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博.德国企业合并控制中的“公共利益”——对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工作的启示[J].中德法学论坛,2010,00:175-211.
[2]汪辉勇.也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兼与陈庆云等人商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02:1-4+15.
[3]朱广忠.三维视角下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138-141.
[4]陈书全,张慧颖.海域资源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5:161-169.
[5]沈锦坤.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公共利益观探讨——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01:20-23.
作者简介:王云飞(1986—),男,陕西榆林市横山人,公共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