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是体现和实践审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以热切的关爱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艺术田园。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心理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激荡,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情境
情感是教学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成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思想就是对教学中师生交往过程情感效应的很好说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首先是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在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中的轻松对话、自觉参与。
(1)设置情感环境的对话。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中一贯的“井”字形、师高高在上与生相对的形式,在空间形式上创设对话情境。如马蹄形、圆形、半圆组合、星形等座位排列形式。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坐、可以随着音乐活动随机流动的坐、可以根据兴趣随意席地坐,可以和老师排排坐等等。同时,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教师蹲下来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活动,使师生之间的空间位置尽可能的缩短、靠拢,创设出自由、亲近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2)进行民主和谐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言语互动的技巧,充分发挥教师言语的即时效应,使自身的言语表达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在教学过程中,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随时捕捉住学生回答中的精彩处。
二、实施师生平等互动策略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音乐实践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其中,引发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情感。但教师的教学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音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走进课堂参与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身的资源优势。
(2)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要鼓励学生对音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感受和学习要求,根据师生的双向反馈信息,动态调整,灵活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如《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欣赏,把雷鸣电闪的音乐进行分段和全曲的多媒体设计,鼓励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创作表演雷鸣电闪的自然音响,并顺应学生随机由学生点击相应的音乐片段进行比较欣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根据学生的现场要求进行反复听赏和全曲欣赏,在教学环节的随机设计中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
三、评价师生平等互动绩效
在教学中,师生应该共享课堂师生互动的效能,强调师生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教学内容的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等课堂教学的效能更需要师生双方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注意及时获取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馈信息,尤其是从学生那儿直接反映过来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关系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形成师生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
(1)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或以诚恳的态度请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如了解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获得的审美情感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对教师本人的要求等等。如歌曲《凤阳花鼓》教学后教师主动与学生对话“这节课你觉得怎么样?”“这节课你们觉得没劲,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呢?“如果你是我,你认为该怎样上好呢?”从交谈中教师了解到教学结尾设计的缺陷、教学内容的单一、歌曲时代背景与学生的时代差距、创编歌词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受到限制的原因,为以后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改进。
(2)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教师转变角色,进行师生换位思考,本节课学生的音乐情绪体验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课堂师生关系如何?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还是目标设定、内容组合的失当?还是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缺陷等。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音乐学习与音乐活动,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与探索学习,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当课堂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和危机时,通过反省、调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并不断进行合理调控,促使师生关系由消极向积极转化,使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情感的沟通,是心灵的共响,是内心的表露,是潜能的唤醒。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氣息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这样,就能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进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以热切的关爱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艺术田园。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心理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激荡,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情境
情感是教学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成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思想就是对教学中师生交往过程情感效应的很好说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首先是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在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中的轻松对话、自觉参与。
(1)设置情感环境的对话。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中一贯的“井”字形、师高高在上与生相对的形式,在空间形式上创设对话情境。如马蹄形、圆形、半圆组合、星形等座位排列形式。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坐、可以随着音乐活动随机流动的坐、可以根据兴趣随意席地坐,可以和老师排排坐等等。同时,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教师蹲下来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活动,使师生之间的空间位置尽可能的缩短、靠拢,创设出自由、亲近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2)进行民主和谐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言语互动的技巧,充分发挥教师言语的即时效应,使自身的言语表达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在教学过程中,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随时捕捉住学生回答中的精彩处。
二、实施师生平等互动策略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音乐实践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其中,引发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情感。但教师的教学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音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走进课堂参与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身的资源优势。
(2)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要鼓励学生对音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感受和学习要求,根据师生的双向反馈信息,动态调整,灵活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如《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欣赏,把雷鸣电闪的音乐进行分段和全曲的多媒体设计,鼓励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创作表演雷鸣电闪的自然音响,并顺应学生随机由学生点击相应的音乐片段进行比较欣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根据学生的现场要求进行反复听赏和全曲欣赏,在教学环节的随机设计中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
三、评价师生平等互动绩效
在教学中,师生应该共享课堂师生互动的效能,强调师生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教学内容的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等课堂教学的效能更需要师生双方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注意及时获取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馈信息,尤其是从学生那儿直接反映过来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关系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形成师生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
(1)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或以诚恳的态度请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如了解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获得的审美情感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对教师本人的要求等等。如歌曲《凤阳花鼓》教学后教师主动与学生对话“这节课你觉得怎么样?”“这节课你们觉得没劲,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呢?“如果你是我,你认为该怎样上好呢?”从交谈中教师了解到教学结尾设计的缺陷、教学内容的单一、歌曲时代背景与学生的时代差距、创编歌词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受到限制的原因,为以后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改进。
(2)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教师转变角色,进行师生换位思考,本节课学生的音乐情绪体验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课堂师生关系如何?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还是目标设定、内容组合的失当?还是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缺陷等。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音乐学习与音乐活动,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与探索学习,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当课堂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和危机时,通过反省、调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并不断进行合理调控,促使师生关系由消极向积极转化,使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情感的沟通,是心灵的共响,是内心的表露,是潜能的唤醒。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氣息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这样,就能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进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