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准备、职业精神准备、职业自我认识等四个维度调查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针对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定位,但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和精神准备及自我认识上相对欠缺等问题,提出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并严抓职业技能培养等路径,促进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职教师资学生  职业素养  现状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010-03
  大学阶段是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摆脱家庭、父母的依赖逐渐走向成熟,但受到年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稚嫩。因此,深入调查和研究高校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探究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职教师资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根据大学生职业素养理论,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量表成果,编制了《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在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2013、2014级普本学生共800多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一、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调查的内容从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准备、职业精神准备、职业自我认识等四个维度展开。当前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虽然大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定位,但在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和精神准备及自我认识上也还是相对欠缺。
  (一)职业价值取向。据调查,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发展机会37.35%、经济收入28.14%、工作稳定性11.72%、生活環境11.02%、专业知识的运用10.79%。可以看出,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以自身发展和经济收入为主,呈现明显的双元化特征。反映出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观相对长远,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学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收入,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
  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意向,50.4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49%的学生选择一步到位,说明学生不再盲目地将就业局限在收入高且工作稳定等范围。当前,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员时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凭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经验,这使得大学生不再急于寻找高薪工作,而更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等待时机。但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0.0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和13.2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显然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的比例不高,说明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视野不够开阔。自身经济能力的不独立和资源渠道的局限,加之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职教师资学生无力承担甚至畏惧自主创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二)职业能力准备。职业能力或技能指的是人的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的能力。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言语表达、“三字一画”、现代教育信息、艺术素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职教师资学生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做好充分的职业能力准备,才能在未来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训练方面,只有22.69%的学生一个月平均开展4次以上,32.24%的学生一个月平均只开展2次,而40.56%的学生不开展自主训练。大部分学生疏于教师技能训练,其潜在原因包括不了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缺乏学习动力;即使有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也缺乏职业能力准备意识;自身持不合理信念,错误地认为自身不够优秀,迟迟不做任何职业技能准备。
  职业生涯是人生设计的主要蓝图,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把握社会职业构成的变迁趋势,才能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一步。在“职业规划意识”方面,74.21%的学生制定过自己的五年目标计划,26.61%的学生从没制定过自己的五年计划,62.13%职教师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而37.86%的学生从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规划缺乏前瞻性,普遍存在迷茫和不知所措。同时也应看到,只有6.92%的学生经常与职业领域人士交流,而40.21%的学生很少交流,甚至12.68%的学生从未主动跟职业领域人士交流,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职业观望状态。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应时常向学生提供准确、可靠、针对性强的相关行业信息,帮助学生早作准备,为其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三)职业精神准备。据调查大学生思想情况,有43.85%的学生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帮助他人;有23.09%的学生认同如果别人帮助过自己,自己也会帮助别人;有9.61%的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有3.17%的学生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13.60%的学生表示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说明职教师资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多数学生能摆正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其职业精神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应看到,学生的职业精神取向明显受到社会上种种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在择业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职业献身精神有待加强。
  (四)职业自我认识。从认知素质方面看,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主动获取新知识,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感,这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就业求职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是一味地学习并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面对特殊问题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较清晰明确的职业意识,但整体职业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了能够使职教师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具备市场所需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成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应重视对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学生现存的职业素养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投入社会工作的姿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多数毕业生存在“车到山前必有路”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择业准备不足,因此在低年级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和就业准备教育势在必行。在学生入学时就可以适当引导其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市场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自身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预期未来就业的困难,进一步树立更为主动、独立、积极的就业观,调整心理预期,避免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浮躁心理,充分考虑市场的就业空间,真正选择适合自己就业的地点。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乐于奉献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看待薪酬、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
  (二)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树立“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训活动,加之职业指导密切配合,形成职业精神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就业职业指导三位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
  一是从入校教育开始,引导职教师资学生认知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学生全面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及职业活动特点,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角色意识。二是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知识和传授技能,还应阐明本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本专业职业道德标准,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不断强化职业意识。三是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了解自己的职業角色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发挥枢纽作用,请专业人士来校讲学,定期举办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使学生获取丰富而全面的职业及人才需求信息,积累一定的求职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四是加大职业道德活动课程的开设比例,系统讲授相关职业人士的励志故事,使学生获取集中性的职业指导,从理论上认识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要求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事业形象及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模范人物的职业精神。五是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实践,自我纠正自我管理,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制定正确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严抓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两手抓制度(即“双证书”制度)。学校应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地帮助学生选择用人单位认可、有助于学生就业、技能含量高的职业技能证书并组织学生进行考证,鼓励学生以自愿、量力为原则,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就业大潮中获胜的砝码。“双证书”制度增强了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技能准备意识。
  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助力“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双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一是专业上要达到“双师型”要求,既具备“工程师”相应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熟悉职业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又符合教师、学者的能力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是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为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采取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如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专题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课程游戏等,这都需要过硬的基本素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郑巍,曹晶.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
  [2]罗兰芬,黎业芬.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研究与探索——从学校层面论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硅谷,2008(1)
  [3]程克坚,范春艳,高霞.基于实践探索的高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4]张方.就业基本能力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6]吉本圭一.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切性——基于日欧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
  [7]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8]周晓玲,邱开金.高职生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教育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15)
  [9]高中和.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J].职教论坛,2009(4)
  (下转第21页)
  (上接第11页)
  [10]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文化建设对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研究与实践”(2017JGB154)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师政教学[2015]115号)阶段性成果;201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双创背景下中职工科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XYCSW201904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迎春(1971— ),女,壮族,江苏南京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职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演绎推理和数学证明认识有偏差,没有掌握有关逻辑推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不能将演绎推理规则运用于数学证明,甚至看不出某些推理的错误,对发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