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质”上看,就是要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量”上,具体规定了小学阶段的“145万字”的阅读任务。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丰富课文内容,深化课内的阅读效果,而且对于提高写作水平起积极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阅读呢?
一、选好读物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介绍课外读物给学生,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
1.选择的课外读物应当是:一年级儿童适宜以图为主,配以简短的句子;二年级宜图文结合,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三、四年级就要推荐些他们爱读的简短的故事、文学作品,促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向文学书籍过渡。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向学生推荐多种题材的读物,尤其是科学知识读物。
2.要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
3.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多样,要使学生受欢迎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等应齐全。同时还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以诱导他们自己去阅读,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看像语文课本上那样简短的,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希望是图文并茂的。这样使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展,便会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
4.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能够具体地指导阅读,教师首先要多读课外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经常了解学生课外读些什么书,同小朋友互相借阅,广泛地从课外各种书籍中吸取知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了。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精谈精讲,教会独立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开始阅读时,应根据他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易的、简短的、有趣的故事书或优秀作品的通俗本,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材料的进度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并提出阅读要求,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言材料,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要着重学会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先要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要弄明白事情是怎样从头说到底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样对儿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步阅读,边读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其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说的是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写出简短的读书笔记。
3.图文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再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课文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多数是图文结合。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学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书名、作者,让学生从书句或封面画上讲讲书中可能写什么。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使文字叙述更加形象生动,能叙述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读文看图,图文并重。看完全书或全篇,要求学生能当众讲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坚持用普通话表达。在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坚持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巩固文中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基本功和识字能力,为说话、阅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是完成阅读、写作双重教学任务的有效措施。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使学生读写的基本功能够训练得更加扎实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它既是读写知识的结合,又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最好的例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学为所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以课堂为基础、课外作补充,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才较明显。读写结合,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方面,怎样才能读写结合呢?一是以阅读为基础,把课文中的写作因素与课文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怎样读,怎样写。二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意识地把读写结合起来,切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记叙,这样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只要为学生选好读物,学会阅读的方法,就能使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会有力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和情感意志的发展和提高,大大有益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阅读呢?
一、选好读物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介绍课外读物给学生,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
1.选择的课外读物应当是:一年级儿童适宜以图为主,配以简短的句子;二年级宜图文结合,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三、四年级就要推荐些他们爱读的简短的故事、文学作品,促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向文学书籍过渡。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向学生推荐多种题材的读物,尤其是科学知识读物。
2.要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
3.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多样,要使学生受欢迎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等应齐全。同时还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以诱导他们自己去阅读,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看像语文课本上那样简短的,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希望是图文并茂的。这样使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展,便会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
4.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能够具体地指导阅读,教师首先要多读课外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经常了解学生课外读些什么书,同小朋友互相借阅,广泛地从课外各种书籍中吸取知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了。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精谈精讲,教会独立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开始阅读时,应根据他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易的、简短的、有趣的故事书或优秀作品的通俗本,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材料的进度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并提出阅读要求,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言材料,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要着重学会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先要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要弄明白事情是怎样从头说到底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样对儿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步阅读,边读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其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说的是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写出简短的读书笔记。
3.图文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再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课文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多数是图文结合。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学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书名、作者,让学生从书句或封面画上讲讲书中可能写什么。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使文字叙述更加形象生动,能叙述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读文看图,图文并重。看完全书或全篇,要求学生能当众讲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坚持用普通话表达。在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坚持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巩固文中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基本功和识字能力,为说话、阅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是完成阅读、写作双重教学任务的有效措施。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使学生读写的基本功能够训练得更加扎实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它既是读写知识的结合,又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最好的例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学为所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以课堂为基础、课外作补充,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才较明显。读写结合,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方面,怎样才能读写结合呢?一是以阅读为基础,把课文中的写作因素与课文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怎样读,怎样写。二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意识地把读写结合起来,切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记叙,这样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只要为学生选好读物,学会阅读的方法,就能使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会有力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和情感意志的发展和提高,大大有益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