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67-01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热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生上课不参与学习活动等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的。如对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等,不是无动于衷的。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引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或方法会产生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或作业,则会感到厭烦和乏味,这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愉快喜悦的积极情感,会对学习班起促进作用和增强学习的效果;而痛苦恐惧的消极情感,则会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削弱学习的效果。
师生关系也左右学生学习情感的一大因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通常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任的课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自觉完成。相反,课上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恶意捣乱,甚至闹恶作剧影响全班学生。由此看来,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对他们不能有亲疏之分。课上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压制学生的言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一些学生不愿积极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敢尝试,甚至是直接抄袭别人的答案,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实实际,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以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结合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燃起学生自信之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一开始就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的,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呢?情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走进厨房”的教学情境:今天的李明同学的生日。可是他的妈妈陈阿姨好像有点烦恼,那我们也去问一下她。李明的妈妈说“今天为了给李明庆祝生日,特意买来了许多菜及一些调味料,准备做一顿美食大餐。但是,买来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我趁机向学生提出帮忙解决,很多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于是我便把问题出示在黑板上:李明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学生很快做出来 2.5÷0.4=6.25(个)需要准备6.25个瓶。我再次提问:可是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学生的们便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学习兴趣再度提高,最后这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
数学课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有些内容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多媒体自身的形、色、光、声等各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通过看、听、动等多个感管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有效注意时间短。只有遵循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果总是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形式多样、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善于求知。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热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生上课不参与学习活动等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的。如对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等,不是无动于衷的。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引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或方法会产生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或作业,则会感到厭烦和乏味,这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愉快喜悦的积极情感,会对学习班起促进作用和增强学习的效果;而痛苦恐惧的消极情感,则会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削弱学习的效果。
师生关系也左右学生学习情感的一大因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通常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任的课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自觉完成。相反,课上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恶意捣乱,甚至闹恶作剧影响全班学生。由此看来,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对他们不能有亲疏之分。课上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压制学生的言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一些学生不愿积极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敢尝试,甚至是直接抄袭别人的答案,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实实际,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以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结合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燃起学生自信之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一开始就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的,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呢?情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走进厨房”的教学情境:今天的李明同学的生日。可是他的妈妈陈阿姨好像有点烦恼,那我们也去问一下她。李明的妈妈说“今天为了给李明庆祝生日,特意买来了许多菜及一些调味料,准备做一顿美食大餐。但是,买来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我趁机向学生提出帮忙解决,很多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于是我便把问题出示在黑板上:李明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学生很快做出来 2.5÷0.4=6.25(个)需要准备6.25个瓶。我再次提问:可是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学生的们便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学习兴趣再度提高,最后这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
数学课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有些内容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多媒体自身的形、色、光、声等各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通过看、听、动等多个感管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有效注意时间短。只有遵循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果总是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形式多样、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善于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