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家 西部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老孙家饭庄是创建于1898 年(清光绪24年)的清真老字号饮食企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古城西安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秉承“文化饮食” 的理念,2010年,老孙家饭庄东关正街旗舰店盛大启航,新店面积上万平方米,以挖掘传统和发展清真饮食文化内涵为目标,精心打造老孙家饭庄牛羊肉泡馍为龙头,以清真菜肴、地方风味小吃为特色,形成以大众化、特色化消费为主,旅游、政务、商务宴请及家宴、婚宴皆宜的立体消费场所。
  为了将百年来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清真饮食文化、绝世技艺、民俗风俗弘扬光大,在西旅集团、西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老孙家饭庄特意在上万平方米的店堂开辟出1000平方米,设立了“西部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为面塑砖雕展区、泥塑展区、卧榻休闲区、图片展示区、碗展区、礼拜殿、多媒体展示区、泡馍场景雕塑、陈列区、售卖区、水局区12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伊斯兰文化、百年老字号文化、清真饮食文化和关中风情文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


  “清末民初清真饮食一条街”面塑、砖雕沙盘模型 这组沙盘模型作品长5米,宽1.2米,建筑有庄严肃穆的清真寺,以高耸入云的牌楼,两三层的阁楼,市民小院落,当街的小店铺,人头攒动的街头为背景,点缀以走街串巷的小贩,制作各种美食的店家,招呼客人的堂倌,品吃各种小吃美食的人们,疾驰而过的马车等,动静结合,是由全国知名民间艺术家、雕刻大师王泰来、彩色面塑大师张维宁强强联手共同完成的一幅作品。通过塑造表情、动作、场景来表现人物的生动形象,体现关中民俗风情,再现了上世纪初西安回坊市井街头小吃的繁荣景象,是一幅反映清真餐饮盛况的立体“清明上河图”。
  天下第一碗 顺着涓涓的水流声,来到展区的水局,水局外形是阿拉伯风情的阿拉伯之星形状,内设一青花瓷巨碗,碗直径1.2米,高0.45米,是天下第一碗,碗中央有水源源流出,寓意着老孙家天下第一碗,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推陈出新。水局前方有一牌匾,介绍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生平,以此来弘扬伊斯兰教文化。
  泥塑区域 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安的街景,由民间泥塑大师仇一凡制作,场面壮观宏大,人物形态惟妙惟肖,再现了五六十年代西安回坊街道的场景,充分展示了陕西民俗文化,“面条宽的像裤带”、 “凳子不坐蹲起来”等。
  泡馍馆场景雕塑 这组雕塑由中国雕塑学会会员、美术学博士苗祥瑞采用玻璃钢仿铸铜材料制成,以民国时期老孙家老店经营牛羊肉泡馍为时空定位,表现出老店悠久的饮食文化,再现百年老店经营传统民族食品的历史场面。
  雕塑中共出现6个人物,其中煮馍大厨一名,年龄50岁左右,头戴穆斯林白帽子,留山羊胡子,表现为正在专心煮馍的状态;打馍的中年女厨师一名,身着传统服装,正在面案前揉面打馍;跑堂的伙计一名,年龄在30岁左右,身穿短衣,身上搭着抹布,左手端一碗泡馍,右手抬起,面部表情喜庆随和,口张大,似在叫号,“168号,谁的优质泡馍一个”,表现出羊肉泡馍特有的民族美食的经营特色。
  前堂一张八仙桌,坐有三位食客,均身着典型的民国时期服装,一个身着皮马甲,手持长杆烟枪,一副关中人饭后一袋烟的自得神态;一个年龄稍轻,头戴穆斯林白帽,端着大碗,正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另一位右手抬起,似在招呼别的客人,又或者在给跑堂伙计示意——“这碗是我的”。
  老孙家饭庄挑选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工作责任心强的青年员工担任讲解员,并专为博物馆培养了管理人才。通过建设博物馆、向顾客和社会进行宣传,企业员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史,知道了创业的艰辛和守业的不易。在深感光荣和自豪的同时,大家更加感到身为企业一员肩上的责任重大,从而坚定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而顾客在参观了博物馆后,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个民族清真企业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过程,了解了丰富的穆斯林饮食文化。如今,西部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老孙家乃至西安传承清真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17 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尔苏语词汇通释》(下文简称《通释》)经过3 年多时间的精心编校,于2020 年6 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西昌学院王德和教授及其团队与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通力合作,经过多轮磋商,对书稿进行反复推敲,仔细修订,最  终将其打造成一部135 万字的尔苏语言和文化研究的著作。  该书内容包括尔苏语词汇通释、尔苏文化、尔苏语拼音方案、尔苏语语音概况、尔苏姓氏用字表
期刊
对樊胜武先生留下深刻印象,源于共同出席在韩国举办的国际世厨联大会。在众多参加会议的国内代表团中,樊胜武率领的河南代表团成员统一身着雪白笔挺的厨师礼服,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目光。合影留念时,他们打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色横幅一一“河南餐饮代表团赴35届世界厨师联合大会”,显得那么自豪;在闭幕晚宴上,其他人都因白天舟车劳顿地参观而放松下来,樊胜武的团队却变戏法似的重新装扮一新,女士们换上了华美的礼服或
期刊
说到北京小吃,很多都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奶酪来说,它原本发端于宫廷,却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成为平民口中的珍馐。而近代梁实秋先生所著《酪》一文中也提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应为门框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
期刊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菜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其菜点精美、礼仪讲究,从中可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承中华菜系文化之瑰宝。在河南博物馆旁有这样一家店,它的门面古朴大气,写着“味道名家”的横匾传递诗情画意,走入其中,金璧辉煌的大厅和木质家具交相辉映,营造这一种典雅恢弘的气势。  味道名家烹炉大观饭店为推出满汉全席这一中华盛宴,特别装修了与满汉全席宫廷文化相匹
期刊
自2012年上半年以来,餐饮行业发展形势严峻,面对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租金费用节节高攀及经营利润变薄的种种困境,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目光投向节约运营管理中的能耗成本,向节能低碳要效益。  据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能源消耗在餐饮业成本的占比中一直居高不下,有超过一半的餐饮企业水、电、燃料费用占营业费用比重在8%~12%,有的餐饮企业,费用比重在12%~15%,更有超过5%的餐饮企业
期刊
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崇尚天然、环保、节约的饮食消费观念,于是诞生出了“绿色餐饮”的理念,慢慢被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所接纳和重视,并逐步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绿色餐饮”已经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式概念,而成为了切实的实践行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饮食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自然、环保、节约,绿色餐饮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随着这一观念的普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餐饮企
期刊
本报讯(记者张维祥)1月28日,在宋庆龄诞辰128周年之际,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馆在沪举办“203档案”整理研究利用工作座谈会,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馆领导及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简称“203档案”,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全宗号U143,共203卷17247页,形成
期刊
卢沟桥事变  7月7日,卢沟桥上  那些摁着狼心的敌人,突然  扣动板机。石狮惊得合不上嘴  永定河水打着寒战  随便采一朵波浪,都可以  鉴证风平浪静的夜晚,埋伏很深的  借口。现在还可以,站在  狮子的角度,看清比夜更黑的阴谋  这根导火索,被侵略者轻轻一拉  便点燃中国人长达八年的愤怒  桥并不长,266米  中国军队从这一端打到那一端  足足花了八年。地道战、游击战  全都用上了,毛主席把
期刊
餐厅与博物馆,原本是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符号,一个散发着人间烟火,煎炒烹炸,活色生香;一个投射出智慧的光芒,说古论今,包罗万象。它们能够产生交集吗?  而当我们细细追究中华文化的源头,却发现“夫礼之初,始于饮食”。所谓礼之初始诸饮食,说明一切文化现象都发端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这正是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生态的创造。所以,餐厅和博物馆有交集,恰是最正常、合理不过的现象。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期刊
不可泯灭的灵魂  在中国各菜系中,虽然制作“高汤”的方法不尽相同,同一菜系之中,用于制作不同品类、不同档次的菜肴所用的“高汤”也有区别,但“高汤”是中餐的基础却是各菜系中餐大厨心照不宣的共识。“高汤”在菜肴中起的是灵魂的作用,它非同小可,它不可替代,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餐中是无“汤”不成席。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打卤面是很多北京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很喜闻乐见的一种家常美味。但就是这么一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