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
张XX、男,2007年出生,現11岁,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三年级学生,先天性全盲,陕西陇县人。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乐观大方,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对声音极为敏感,善于模仿。
二、主要背景材料:
1、家庭情况:父母均在家务农,张富强为家中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家里对其极为宠爱。
2、学生情况: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班中人缘极好,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是好胜心强,较为任性,不能接受挫折。且在最初新生入学时,对学校生活相当不适应,非常想家,不合群个体行为偏激,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因素:思维比较灵活,接受能力也不弱,但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好胜心强,受挫力差,不能接受失败的经历。
2、外部环境因素:受家庭环境影响,上有两个姐姐,父母亲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低年级不求学业好坏,只求掌上明珠快活,导致该生较为任性,爱以自我为中心。
3、形成心理因素:由于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因此受到学科老师批评、很多同学的抱怨责怪,由此出现自暴自弃倾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四、教育手段:
根据对该生日常教学的观察和学校活动中的反馈,学校及老师对该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找准切入点。
1、学校组织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以班主任形成核心组,在教育过程中,坚信“人在环境教育中可以改变的”。尊重学生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学生;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以情”原则,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同时通过自己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使他的消极状态逐步改变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闪光点,如作业按时交,写字较前认真,成绩稍有进步,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力。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人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树立起自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采用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各任课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当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另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让他看到美好的希望,从而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自信心。
五、教育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教育指导,该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自控能力,受挫能力有所增强,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学校操场上、教室里处处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自信的脸庞、爽朗的笑声;他在学习上的劲头很足,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2014年叠被子比赛获得二等奖,2015年冬季“三跳运动会”单人跳一等奖;获得2016学年度校级“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2017学年度校级“校园之星”等荣誉称号。
六、教育策略的反思:
深刻感到教育转化学生,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转化学生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耐心教育;需要长抓不懈,还需要学校各位同仁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对于教育对象,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张XX、男,2007年出生,現11岁,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三年级学生,先天性全盲,陕西陇县人。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乐观大方,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对声音极为敏感,善于模仿。
二、主要背景材料:
1、家庭情况:父母均在家务农,张富强为家中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家里对其极为宠爱。
2、学生情况: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班中人缘极好,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是好胜心强,较为任性,不能接受挫折。且在最初新生入学时,对学校生活相当不适应,非常想家,不合群个体行为偏激,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因素:思维比较灵活,接受能力也不弱,但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好胜心强,受挫力差,不能接受失败的经历。
2、外部环境因素:受家庭环境影响,上有两个姐姐,父母亲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低年级不求学业好坏,只求掌上明珠快活,导致该生较为任性,爱以自我为中心。
3、形成心理因素:由于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因此受到学科老师批评、很多同学的抱怨责怪,由此出现自暴自弃倾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四、教育手段:
根据对该生日常教学的观察和学校活动中的反馈,学校及老师对该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找准切入点。
1、学校组织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以班主任形成核心组,在教育过程中,坚信“人在环境教育中可以改变的”。尊重学生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学生;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以情”原则,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同时通过自己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使他的消极状态逐步改变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闪光点,如作业按时交,写字较前认真,成绩稍有进步,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力。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人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树立起自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采用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各任课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当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另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让他看到美好的希望,从而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自信心。
五、教育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教育指导,该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自控能力,受挫能力有所增强,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学校操场上、教室里处处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自信的脸庞、爽朗的笑声;他在学习上的劲头很足,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2014年叠被子比赛获得二等奖,2015年冬季“三跳运动会”单人跳一等奖;获得2016学年度校级“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2017学年度校级“校园之星”等荣誉称号。
六、教育策略的反思:
深刻感到教育转化学生,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转化学生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耐心教育;需要长抓不懈,还需要学校各位同仁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对于教育对象,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