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和知识之间: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萌芽与制度化发展

来源 :煤炭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要想深入理解中国近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特质与复杂成因,首先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古代大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萌芽与制度化发展始终摇摆在权力和知识之间,贯穿着三条主线:一是大学教育机构的官学与私学之此消彼兴;二是以儒学知识为主线辅以百家争鸣的知识发展,以及中国知识发展的特点给中国大学教育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三是科举制度的影响.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决定了中国古代大学制度的产生与变迁,共同形塑了中国古代的大学制度,并深深地融入在中国文化之中,外显化为中国的制度环境,对中国大学制度的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因人类个体、群体的差异性,人类社会形式以及主流意识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特别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环境下,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深入,文化领域更是如此.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越发明显,音乐文化呈现多元性,音乐文化教育也具备多元性特征.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推进其他文化发展进步的同时,民族音乐文化更需要注重其传承发展.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部分民族音乐文化遭到破坏,很多专家学者也一直在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做着努力.而高校音乐教育是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期刊
青少年健康是国民健康的基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基础在学校.《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将“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入健康中国行动之一.健康是人首要和珍贵的财富,实现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既是保障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又是体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素养.那么,思考如何在中小学校中强化学生的健康素养尤为必要.
期刊
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基础学科领域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珠峰计划”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再到当下的“强基计划”,我国有关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政策不断演进,其政策目标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深化以应对世界变局的时代挑战.最新的“强基计划”于2020年正式拉开序幕,36所试点高校都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特色制定了相关政策文本,综合来看其培养目标主要具有拓宽基础学科专业范围、将国家人才需要与学生成长发展相结合以及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精神三个方面.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英语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辅助工具,也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新英语教学理念,如何借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所要讨论的核心课题.
期刊
桃源刺绣是以衣饰、鞋垫、壁挂、枕套等日用品和装饰品为主的湖南省桃源县民间手工绣品.从美学特征上来说,桃源刺绣具备强烈的原生态之美、朴拙之美、装饰之美、文化之美.
民间艺术源于当地传统民间文化,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面对大众文化的冲击,它们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但是手艺人在取舍传统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时表现出些许不确定性.正是因为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处于游离的状态,因此民间艺术作品呈现出“混杂”的形态,并且有朝着大众文化靠拢的趋势.青岛民间艺术在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生存,平度面塑就是其中之一.
高校教师评价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民族高校兼具高等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十四五”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评价体系中指标特色不足、量化依赖过度、指标权重失衡等显著问题,重新审视评价的价值效用,侧重评价的调节、激励与导向功能,以民族高校的使命担当、价值理念和办学特色为根本遵循,从评价结构、指标体系、功能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也已经确定了“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文学译介工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必须考虑的问题,以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我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期刊
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以2014-2019年我国民族八省(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相关评价指标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发展效应渐趋良好;在区域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现象较为明显并具有一定的局部聚合
振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关乎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整体进程.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呈现不均衡状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与国家战略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亦无法同步.目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依旧存在人、财、物等困境,具体表现为标签化理念束缚、高水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低质、资金投入不足、学科建设薄弱等.基于此,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现现代化实施路径中“总体规划,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