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原型考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宋朝廷上,每逢杨家将、呼家将以及“天官”寇准等忠臣惨遭奸臣陷害,或遇皇帝刁难,千钧一发之时,一位被尊为“南清宫八千岁”的贤王必定及时雨般现身。他手捧金锏,一句话就化解了危局:本王手中的金锏,是先帝御赐,上打昏君,下打馋臣。
  那么,在北宋初年的赵宋宗室之中,是否真的存在一位“八贤王”呢?如果确有其人,又是哪位宗亲呢?如果不存在,他的原型又是谁呢?

“八贤王”的身份特征


  在不同的话本、演义中,“八贤王”的名字不尽相同。
  名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从并不详实的记述来看,“八贤王”在不同版本的话本里,有着不同的身份。《杨家将传》里,他是“赵德昭”;《包公案(龙图公案)》里,他又被唤作“赵德芳”;《杨家府演义》中,他的名字又变成了“赵德崇”。尽管名字各异,我们依然能从各个故事的细节中,勾勒出八贤王身上的共性和基本特征。
  特征一,这位八贤王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并且已经成年,有了一定的议政能力。特征二,他是一位拥有爵位的王爷。但他的爵位是父皇赵匡胤所封,还是叔父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册封,则莫衷一是。特征三,他有先帝御赐的“凹面金锏”,秉持公义,上打昏君,下打馋臣,在群臣和百姓中拥有较高声望。特征四,他的寿数相对较长,在《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中,八贤王从宋太祖朝一直活到宋真宗朝,被人称为“南清宫八王千岁”,他抚育了“狸猫换太子”一案中,被太监陈琳怀抱出宫的幼主,是仁宗的养父。《狄青演义》中则有更加明确的阐述——八贤王逝于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之际,享年58岁。
  那么,争议最大的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德崇三人之中,究竟哪位更符合以上特征呢?
  首先,按照《宋史·宗室》所载,宋太祖赵匡胤育有四子。其中大皇子、二皇子与三皇子,分别名为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均系孝惠皇后贺氏嫡出;而四皇子赵德芳则为庶出,生母不祥。因为大皇子赵德秀和三皇子趙德林早亡,所以满足宋太祖成年皇子这一特征的唯有赵德昭、赵德芳二人。此外,赵德崇是宋太宗嫡长子赵元佐的别名,与宋太祖之子的特征不符,故予以排除。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庙号太祖。八贤王的人物原型,要么是赵匡胤的嫡出二儿子赵德昭,要么是庶出四儿子赵德芳。

  其次,赵德昭与赵德芳是否符合王爷的身份。赵德昭在宋太宗继位后,被册封为“武功郡王”。尽管是郡王之衔,却和四皇叔,也就是齐王赵廷美并立朝堂,位居宰相之前。赵德昭去世后,被叔父宋太宗追封为魏王,后又改封为吴王、越王。因此在爵位上,赵德昭基本符合八贤王的特征。相比之下,赵德芳就比较勉强。因他在生前未被封王,王爵乃死后追封。
宋朝杜太后·画像
宋孝宗·画像

  最后,历史有载,赵德昭、赵德芳兄弟的寿命都不满30岁。赵德昭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为北伐将领请功,被宋太宗呵斥后“退而自刎”,时年28岁。其弟赵德芳则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暴卒,年仅22岁。二人皆不符合“八贤王”的长寿特征。
  综合以上四点,无论是赵德昭还是赵德芳,都无法与演义、话本中的“八贤王”形象完全吻合,充其量是人物原型而已。那么这兄弟二人,究竟哪位才是“八贤王”的原型呢?

赵德昭乱军之中被拥戴“登基”


  赵德昭作为宋太祖嫡子之中最年长者,原本有机会承袭大统,但父亲遵守杜太后“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乖乖将皇位传于叔父。宋太宗继位后,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担任京兆尹兼任侍中,比四弟赵德芳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职位高出很多。尽管没能在父亲驾崩后继承皇位,但一次偶发事件,却让赵德昭在特殊环境下被拥戴“登基”,此举最终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统大军讨伐辽国,誓要夺回幽云之地。皇侄赵德昭随同圣驾出征。
  原本宋军旗开得胜,进展神速,将大部分辽军分割包围在数个城池中。未曾想辽景宗耶律贤迅疾作出反应,派出耶律沙、耶律休哥等人率部南下驰援。
  两军会战于幽州城外的高粱河畔,宋军经过先胜后败的战况,惊溃四散,宋太宗亦不知所踪。随行将帅、大臣误以为皇帝已在乱军之中殉难,无奈之下,从权推举随军出征的赵德昭为主。恰在此时,宋太宗奇迹般地脱险回营,此事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毕竟自宋太祖驾崩之后,“斧声烛影”“叔夺侄位”的流言无一日停息。但到现在为止,他尚能不动声色,与赵德昭保持良好的君臣关系。没想到还朝后,赵德昭竟然为战败的北伐战士请功,引得宋太宗勃然大怒:“待汝自为天子之日,再赏不迟!”此言一出,赵德昭惊惧万分,“退而自刎”。

赵德芳“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


  正史对赵德芳的记载并不多,但在历代小说和民间说书人的话本里,宋太祖在晏驾前曾动过念头:立小儿子赵德芳为太子。但面临的阻力较大,究其原因在于:赵德芳并非嫡出,地位不足。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支持赵德芳继位,这就是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孝章皇后宋氏。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所载,太祖龙御归天之际,孝章皇后让内侍王继隆去请赵德芳。但这位内侍王继隆,冒着杀头的危险违抗了旨意,转而前去赵光义的府邸,请他入宫主持大局。不难想象,这与当时朝野上下所知的“金匮之盟”脱不开关系。
  所谓“金匮之盟”,是杜老太后弥留之际,告诫宋太祖“国赖长君”,务必吸取柴家孤儿寡母、二世而亡的教训,将皇位传给二弟赵光义,还让宰相赵普在旁作证,写下遗书,藏于金柜之内。这项倡议强调“代侄守位”,到宋太宗百年之后,皇位再回归太祖一支。
  然而杜太后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翻看史料,赵匡胤驾崩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当时的赵德芳已经十七岁,早已成年。比后周逊帝柴宗训失国之时更是整整大了十岁。所谓“代侄守位”仅仅是杜太后传子不传孙的借口而已。宋太宗继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芳去世,时年22岁;即使赵光义真有“代侄守位”之心,也不可能实现了。

赵德昭与赵德芳究竟谁是八贤王?


  从前文来看,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二人,似乎是赵匡胤的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距离皇位更近,地位也更显赫,接近八贤王在小说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实际上,南宋时期赵德芳的声望,比二哥赵德昭更胜一筹。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宋之交的帝系变更。原本自宋太宗以降,北宋诸帝皆为赵光义之后。但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无后,便过继了宗室赵子偁之子赵伯琮(改名赵昚)为皇嗣,即日后的宋孝宗。这位赵伯琮正是赵德芳的六世孙。
  换言之,赵德芳一脈最终在南宋时期,夺回了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帝位。虽然此后也有君主出自赵德昭一支,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被誉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宋孝宗。在孝宗的大力宣传之下,赵德芳乃“国之贤王”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民间成为了比赵德昭声望更高的皇子。

“八贤王”的“八”字何解?


  那么,八贤王的“八”字典出何处呢?在京剧名段《贺后骂殿》(其实贺氏已辞世,此处应为宋后之误)中,宋太宗的唱词道出了答案。
  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的嫂嫂贺后上殿怒斥二弟。为平息皇嫂怒气,赵光义厚赐小皇子赵德芳,加封“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压定了满朝的文武大小官员。哪一个不尊,你是个八贤王,代管朕躬。”从这个角度看,“八贤王”的“八”字是指德行与特权。还有一种说法,即“八贤王”可以凭借宋太宗恩赐的八项王爵,一生享受八份俸禄。无论是哪种解释,都排除了坊间所谓宋太宗的八皇子赵元俨作为人物原型的可能性,因为“八”并非序齿、排行 。
  通过将史籍与小说相互比对,可以得出结论:“八贤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仅仅是民间传奇中杜撰出的一个角色。究其原型,最为贴切的应当是宋太祖的四子赵德芳,各路作者对他进行艺术加工,将其塑造为一位怀抱金锏为民请命、浩然正气的贤王形象。
其他文献
黑暗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抹绿光,难道是发光蘑菇?我激动地打开手电筒,却并没发现蘑菇的踪迹。关掉灯后,那抹美丽而诡异的绿光竟然再次出现。  我着迷地趴在地上拍摄淡黄色的大孢毛杯菌,镜头里又出现惊喜:其中一朵菌突然急速喷出一大团如浓烟一般的孢子,那白烟腾空而起,让人惊叹。  发光菌内有很多微小的昆虫在走动,菌盖内侧的褶皱像是暗夜中的绿光街道,小昆虫在上面来回穿梭,汇成一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好一个奇异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只有香港迪斯尼乐园三分之一大,但无碍于它成为全世界十几亿天主教教徒心中的圣城。  尽管现在的梵蒂冈在意大利国土的包围中,面积仅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对于全世界10多亿的天主教徒来说,梵蒂冈就是心中最神圣之地,也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  梵蒂冈每年游客数量可达600万人次,但拥有梵蒂冈国籍的人口却只有约800人——梵蒂冈国籍不以出生地来颁发,而是以受聘
暴雨过后,山坡上和沟谷里到处是羚羊、野驴、狐狸和许多飞禽的尸体,尸体旁边还伴有一些黄色的枯草和焦土,似乎是被一场无形的大火烤焦了,场面惨不忍睹。并且,这种离奇事件绝非偶然,几乎每次暴雨过后,悲剧都会一再上演。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就人均面积来算,祁曼塔格乡应该是中国最富有的一个乡;而同时,祁曼塔格乡政府也可以说是全中国管辖地最大、管辖人口却最少的乡级政府了。”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险
作为齐鲁文化发祥地的沂蒙山,是一片悠远而古老的艺术热土。  一首《沂蒙山小调》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内涵丰富的鲁南五大调,形式灵活,即兴唱来,通俗易懂,既融合了江南音乐的风格,又深植于本土特色;以柳叶琴伴奏的柳琴戏,包涵诸多古声古韵,具有粗犷、热烈、朴实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艺术源于生活,沂蒙人自古以来就对生活充满热情。正月里的龙灯扛阁,气势宏大
【摘要】阅读圈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因为阅读圈模式在国外阅读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因此这种模式也逐渐趋于成熟。尽管阅读圈模式在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刚刚开始应用,但在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角色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成为实现学生体验阅读与体验语言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英语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
▲善琏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镇流传着蒙恬造笔的说法,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并建有蒙公祠,每当蒙恬生日,当地笔工就会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其中“湖笔”又为文房四宝之首。“中国湖笔出湖州,湖州湖笔出善琏”,善琏镇是湖笔之乡,在《湖州府志》里有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州人,其地名善琏村”。  善琏湖笔兴起于元代。当时钱
鄢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此姓的记载。不过,当时鄢姓的人数极为稀少,直到宋朝以后,鄢姓的人口数量才开始稳定增长,到了现代,鄢姓的人口总数约为39万人,在中国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鄢姓人士最主要的聚居地为湖北省,约占全国鄢姓人口总数的56%,其次则主要分布在江西、贵州和湖南3省。  根据《说文解字》的释义,鄢字由焉和邑组成,为古邑名,而鄢姓的来源就与鄢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
在印度洋西部,非洲大陆东岸,越过莫桑比克海峡,就会抵达充满迷幻色彩的马达加斯加岛。在这里,茂盛的雨林和烈日灼人的平原并存,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20 多万种动植物,相当一部分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特有种类,包括数十种狐猴科动物,而狐猴科中,最奇特的是指猴——最大特点是中指细长,如同铁丝一般。  1780 年,法国探险家初次见到指猴,还以为它是松鼠的一种,直到1860 年,经过科学家解剖验证,才知道它是灵
下图是以狐獴为原型的动画角色丁满,在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中,它总是无忧无虑,为观众带来许多欢声笑语。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中,狐獴榜上有名。即便不清楚它的名字,许多人也在影视作品中、视频图片里见过它的样子。流传最广的,大概就是它们整齐地站在一起,露出肚子晒太阳的场景,模样憨态可掬。  不过,在它们呆萌的外表之下,其实有着让人“出乎意料”的凶残内心:“女王”在群体中有
这些“最后的金刚”生活在维龙加火山的密林深处,这里是民主刚果、乌干达和卢旺达三国的边界线。左页大图为维龙加山脉,被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覆盖;右页右上图为导游手中持有的特制“权杖”,上面雕刻有大猩猩的形象;右页下图为卢旺达森林边缘的乡村一景。  “他曾被认为是一只恶灵,传说他的力量冠压丛林众生……”通过《人猿泰山》和《金刚》系列电影,人们认识了这个充满了力量和威严的人类近亲——山地大猩猩。但由于偷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