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 H和N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H1N1、H5N1、H7N9等不同病毒名称?哪些对人特别危险?
#HN家族#
A HA蛋白质家族成员有16个亚型,NA家族的成员有9个亚型。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形态,决定了这个病毒的命名。H7N9的H是人类发现的第7种H亚型,而它的N是人类发现的第9种N亚型。
病毒就是一个蛋白质的外壳,里面包着一大块遗传物质。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突出物,像个浑身长满刺的海胆。这些突出物有两种: 一种称作“HA”蛋白质,代表“红细胞凝聚素”(haemagglutinin,即血凝素),它的样子像支尖矛, 是病毒用来打开和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的钥匙;另一种称作“NA”蛋白质,代表“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长得像朵长柄蘑菇,它可以破坏被入侵细胞的受体,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每个病毒的表面,约有400个HA和100个NA。人类目前已经识别出的HA家族成员有16个亚型,NA家族的成员有9个亚型。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形态,决定了这个病毒的命名。因此,H7N9病毒的意思就是,它上面的H是人类发现的第7种H亚型,而它的N是人类发现的第9种N亚型。
纵观历史,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10亿人,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两人患病,并导致近4000万人死亡,比一战的死亡人数还多,间接使这场大战提早结束。
直到1997年,美国科学家陶本博格(J. Taubenberger)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
2009年3至4月,H1N1疫潮重新肆虐,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有过千人感染,106人死亡,死者多为青壮年。病毒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包括中国内地。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把警告级别提高到第5级。这种病毒最初被俗称“猪流感”,后改称“甲型H1N1流感”。
另一次大流感是1957年中国爆发的H2N2型流感,随后传遍全世界,疫情一直持续到1958年,造成全球约100万人死亡。这种病毒也被成为亚洲流感,是禽流感的一种变异,原本存在与鸟类身上的病毒和一个人类流感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于是疫情便开始传播了。
十年后,H2N2发生了抗原的转变,进化为H3N2,并于1968年在香港爆发,同年传到美国,疫症一直持续到1969年,造成约75万人死亡。
1996年,H5N1病毒在广东的家鹅中发现,当时它只在动物间传染。到了2004年1月,H5N1在泰国和越南的家禽中爆发。数周内,中国、印度和日本等邻近亚洲国家也发生了疫情,超过4000万只鸡被消灭,越南的猪身上也发现了病毒。2004年7月,H5N1再度在泰国和中国大陆爆发,次月传至马来西亚。截至2007年11月25日,全世界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328例人感染病例,其中200例死亡,死亡率超过60%,这些确诊的报告病例全部发生在东南亚地区。
Q H7家族有什么不同?感染H7N9和普通流感的症状有啥差别?
#肺炎#
A H7流感曾感染过人类(仅一例死亡),但H7N9的可怕之处在于引发的肺炎相当迅速,会让患者突然进展到呼吸窘迫。
H7N9属于H7病毒家族的一个亚群,H7病毒通常只在鸟类中传播,但在1996年到2012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英国都报告过人类感染H7流感病毒的病例,唯一一宗死亡病例发生在荷兰。主要病毒为H7N2、H7N3和H7N7。大部分感染都和家禽有关,主要导致结膜炎和轻度上呼吸道症状,死亡病例则表现为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至于H7N9流感病毒,以前都是在禽类体内发现的,在荷兰、日本、美国等地都引发过禽间疫情。2013年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嗜好攻击肺部,而且引发的肺炎相当迅速,会让患者突然进展到呼吸窘迫。
总的来说,感染H7N9和普通流感的症状区别在于:
H7N9: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早期有高热(38℃以上)现象,伴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头痛、咽痛、肌肉疼痛不明显。起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普通流感:同样起病急,有畏寒、打寒颤或高热现象(体温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干咳、喉痛、鼻塞、流涕现象,3-4天有好转,但体力恢复需1-2周。
Q H7N9新病毒是何方神圣?是否与嘉兴死猪有关,或者和候鸟迁徙有关?
#死猪# #候鸟# #家禽#
A 病毒学证据显示,H7N9可能源于江浙地区的家禽。
H7N9禽流感病毒在长三角出现的时机,正好和黄浦江上死猪泛滥的时机吻合。公众怀疑,这种新的病毒正可能是黄浦江上漂浮的猪的真正死因。
然而,上海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黄浦江上的34份死猪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
香港大学教授管轶也认为不是黄浦江上的死猪,管轶多年来都在研究动物流感病毒,他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猪的身上携带H7型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于上海的1万多头死猪的可能性极小,人好像比猪对H7型禽流感病毒更加敏感,如果在猪身上已经爆发了禽流感疫情,人的病例会比现在的二十多例病人多很多,”管轶说。
至于农业部的专家推断新病毒有可能由候鸟迁徙带入,管轶也不认同。实际上,候鸟已经多次成为禽流感的挡箭牌。
管轶认为,最有可能是来自家禽。因为这个H7N9病毒中的八段基因片段,只有一段基因和候鸟中的比较相接近,其他七段基因都来自家禽携带或流行的病毒。6个内部基因全部来自H9N2病毒的,而H9N2病毒自1994年以来在中国的家禽中流行了将近20年。最主要的表面基因(血凝素蛋白基因,H7)和家鸭中的流感病毒很相近。
新发现的H7N9病毒,两个表面基因,血凝素蛋白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分别来自于H7亚型和H11N9,其余6个内核基因都来自H9N2。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推测,新H7N9甲型禽流感是由这三个病毒的基因重组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
贺建奎还将新病毒的8个基因序列与世界各国的流感病毒的基因库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发现与其最接近的病毒基因多数来自江浙地区的家禽,有的基因相似度接近100%。
“这与人感染病毒的地点重合,推测本次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在江浙一带,”贺建奎说。
Q 为什么禽流感在中国频发?
#活禽市场# #哨兵禽#
A 中国的家禽因广泛使用疫苗而普遍有抗体,即使受禽流感病毒感染,它也不会死,病毒仍然可以在家禽中流行,直到感染人。
管轶介绍,任何国家发生了人感染禽流感之后,都会把家禽中的疫情调查清楚,然后扑杀处理。
H7N9流感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感染它,病毒还没有能力人传人,人只可能从动物身上感染病毒。想要控制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就要找到病毒的源头—多数情况下是家禽,然后将其扑杀。
病人持续增加,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都有人感染病毒。但找到的动物却不多,截至发稿时,只是在上海和杭州的活禽市场中找到了一些感染了H7N9鸽子和鸡。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4月8日说,目前上海本地产家禽尚未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这就意味着上海活禽市场中的感染了病毒的鸡和鸽子来自外地,但具体来自哪里,无论是农业部,还是上海市都没有给出答案。
找不到染病的动物,就无法切断病毒的源头。溯源难,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有。
“对禽类而言,H7N9是低致病性病毒,家禽就算感染了病毒,也不会死亡,因此不容易发现,这是客观因素,”管轶说,“主观因素是禽流感防控本身就夹杂了太多的政治和利益。”
在H7N9病毒之前,H5N1禽流感病毒一直是心腹大患,它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对家禽和人类的致死率都很高,中国自2005年以来,对所有鸡、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和鸽子进行强制免疫。
管轶介绍,在大多数国家控制禽流感是不打疫苗的。少数国家,即使用也不会给所有的禽鸟打疫苗,会留一部分“哨兵禽”,不给它打疫苗。没打疫苗的哨兵禽如果出现大面积死亡,说明鸡群或鸭群中有病毒流行,哨兵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监测家禽中禽流感病毒流行的状况。 “而中国的家禽因广泛使用疫苗而普遍有抗体,即使H5N1病毒感染它,它也不会死,但病毒仍然可以在家禽中流行。每次我们国家都是人先感染了禽流感,再去周围的动物身上找病毒,我们中国人成了哨兵人了。”管轶说。
Q H7N9病毒会危及生命吗?它会演化成大流感吗?
#致死率# #传播能力#
A 尚不清楚H7N9真正的致死率,因为目前发现的都是重症病人,无法判断有多少隐形病例或者轻症病例。目前,随着病人的增加,H7N9的死亡率开始下降。在无法人传人的情况下,H7N9很难成造成大流感。
H7N9病毒是低致病性病毒,而H5N1是高致病性病毒,但这并不意味着 H7N9的危害比H5N1小。高致病性病毒或是低致病性病毒是根据病毒对家禽的威力分类。
对人类而言,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反而更加棘手。高致病性病毒一旦感染家禽,就会大面积死亡,人类更方便找到病毒的源头。而家禽感染H7N9并没有症状发生,家禽可以隐秘地携带并传播病毒,不为人所知,人类就很难找到或者找全病毒的源头,也就没有办法根除病毒,病毒可以长期存在家禽的体内,持续地感染人类。
H7N9病毒看起来威力巨大,在刚开始发现人感染病毒的时候,致死率一度达到60%,随着病人的增加,死亡率开始下降。
实际上,医生们也不清楚它真正的致死率,因为目前发现的都是重症病人,是不是存在一些隐形病例或者轻症病例,还是未知数。
一般来说,病毒的致死率越高,它的破坏力也会越高。但具体到甲型流感,似乎正好相反。
《打败禽流感》一书作者艾伏里西诺认为,当病毒的死亡率开始下降时,比如降到10%以下时,环境才成熟到可能会发生瘟疫大流行的阶段。比如1918年造成了2500至4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致死率并不高,2.5%-5%,但却感染了全球十亿人。
当病毒越来越精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它的致死率也会奇妙地下降,目的是为了让宿主物种可以继续传播病毒,如果病毒既保持了高致死率,又能轻易在人间传播,被它所感染的物种将会有灭种之虞。从进化的角度看,病毒必须设法使它的宿主保留一定的数量供其感染,毕竟病毒没有办法在失去宿主的情况下存活。
Q 世卫组织称,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变异,变得易于感染人体。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
#突变#
A 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突变,使得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质可以结合人型唾液酸受体,于是,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
任何一种病毒都有宿主感染特异性,这决定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病毒能否结合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通常认为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宿主特异性,不会产生跨物种传播。能够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一般是人型流感病毒(如H1、H2和H3型)或者是人型和禽型的重组流感病毒(如H5和H7型等)。
1997年8月,科学家在中国香港的一个3岁儿童流感死亡病例体内分离出H5N1型高致病禽流感病毒,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H5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共造成18人感染,其中6人不幸死亡。这使得人们认识到,禽流感病毒直接跨物种感染是存在的。
流感病毒通常感染人或动物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流感病毒会和宿主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受体结合以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完成复制。这种受体在人类呼吸道和禽类呼吸道种类不同,如在禽类呼吸道以α-2、3型唾液酸受体为主,所以这种受体也常被称为禽型唾液酸受体;在人呼吸道表面,则主要分布着α-2、6型唾液酸受体,被称为人型唾液酸受体。
流感病毒表面一种称为血凝素( HA)的蛋白质决定了该流感病毒倾向于结合哪一种类型的唾液酸受体。科学家通过对比不同亚型流感病毒HA序列后发现,HA蛋白质一些关键位点的氨基酸种类决定了其对于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一般来说,人流感病毒优先识别人型唾液酸受体,而禽流感病毒则优先识别禽型唾液酸受体。
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会接触到人体。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比如人与禽类长期较为近距离的接触,使得禽流感病毒有机会接触到人,并且有可能在禽类与人之间多次互相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变,造成HA关键位点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使得禽流感病毒HA蛋白质可以结合人型唾液酸受体,于是,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这个过程使得禽流感病毒获得了适应于新宿主的突变,当然,这些突变可能不仅仅包括了HA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
另外,猪的呼吸道内同时存在人型和禽型唾液酸受体,所以人型流感病毒和禽型流感病毒均可以感染猪,并有可能在猪的体内发生重组,这样的重组过程便有可能使得原本只能感染禽类的病毒感染人体。
Q H7N9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人传人#
A 暂时没有人传人的证据。
和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600多人,都没有异常情况发生。H7N9病毒的八个基因片段中也没有人类流感基因片段。因此,目前还没有看到有明显的人传人的证据。
根据管轶的说法,影响病毒在人际传播的因素有三个:
1、受体;
2、亚型,H1、H2、H3三个亚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类身上能传播开,H5、H7、H9仅偶尔能感染人类,暂时不能在人身上传播开;
3、内部基因的配套程度,有的病毒的内部基因在人身上繁殖效率不高,就传播不开,有的病毒在人身上繁殖效率很高,传播能力就会强,遗憾的是,科学界对H7N9的了解还太少,它的基因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没有人知道H7N9病毒未来会不会变异,会在什么时间变异,变得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但值得注意的是,贺建奎在新病毒的表面基因HA中发现了9个氨基酸的变异。这说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有很强的变异能力。由于表面基因HA是病毒用来吸附感染动物细胞的,它的高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的变化。
Q 现在连超市的鸡肉都滞销了,到底鸡肉能不能吃?鸡蛋或猪肉呢?
#高温# #熟食#
A 鸡肉可以吃,但要吃熟食,而且还要留意间接污染—处理生肉的器皿、厨具等。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都可以杀死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H7N9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以被消灭,70℃经两分钟以上即能被灭活。因此,鸡鸭等禽肉,猪肉和鸡蛋只要充分煮熟煮透,吃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注意几个问题:
- 1、不吃病死的动物;未经烹调的血同样是高危食品;
- 2、处理食物时,要把生肉和熟肉或即食食品完全分开,不能使用同一砧板和刀具,以免互相污染;
- 3、料理完生肉食材要彻底用肥皂洗干净手,清洗和消毒生肉接触过的操作台和器皿;
- 4、不能把煮熟的肉放回原先装它的容器。
Q 最近板蓝根好火,类似的防流感偏方到底有没有用?
#板蓝根# #烟草#
A 没有任何严谨的研究能证明板蓝根有效,其他偏方也是如此。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时期,麦片粥供不应求,因为大家相信它里面有一种抗感冒的神秘成分;有的工厂和公司改变了原本禁止吸烟的规定,开始鼓励员工抽烟。为什么?因为他们误认为烟草的烟可以杀死感冒病毒。
1977年俄罗斯流感爆发时,有些医生用石炭酸混合奎宁,或是重碳酸盐混着硼酸,喷进人的鼻孔里,相信这些东西可以杀死病毒。事实证明这些偏方都是无效的。
H5N1禽流感爆发时,由于罗氏制药公司公布达菲的有效成分来自常用调味料八角茴香,一时间八角、茴香涨价缺货,不少人误以为用其炖肉炖汤能防治流感。事实上,达菲共有12道生产工序,最初是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提取程序相当复杂,每30公斤八角茴香只能加工出1公斤莽草酸。而八角在烹饪过程中产生莽草酸的几率不大。
至于板蓝根,江苏省卫生厅在4月3日发布的H7N9禽流感的防治中医方明确提到可将其用于预防。而《病毒学报》2011年第3期的一份研究却显示,板蓝根水提物对各型流感病毒的预防均无效。仅在血凝抑制试验中,对三种禽流感病毒(H6N2、H7N3、H9N2)的血凝素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止病毒感染。
但是,没有任何临床数据证实板蓝根能有效治疗禽流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指出,板蓝根在内的防治办法,没看到有特殊效果的依据,无法判断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