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之一。历史学科注重史料的特点决定了史料实证素养是其他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有了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科成绩,还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对历史提出自己的认识,这正是史料实证素养对學生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
一、理论基础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称呼各不相同:法国为共同文化;德国为关键能力;美国为核心知识;日本为基础学力。该概念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但同时它也缺乏实践演练与检验的操作指导。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的观点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辛涛等人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属性、功能指向等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为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学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余文森等人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团队的潜心研究之后,我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正式发布。
二、政策要求
2014年4月2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是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入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三、概念阐述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无法重现的,所以当代人要了解与认识过去,丰富的史料是很好的工具。当代人要对史料进行辨析与解读,获取丰富的信息,形成对过去的正确认识,并且从历史中获得更多经验与指导。
四、实践价值
笔者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分析与解读发现,史料实证素养是发展其他四个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1.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历史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史料进行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时空观念,从而提出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最终形成历史价值观。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为历史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适应了国家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
2.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其他学校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方案虽然是立足于我校学生实际而开发的,但其具有普遍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所以该培养方案对那些与我校水平相当的学校是很适用的。
3.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史料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也是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有了坚实的史料解读与认识的基础,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历史学科的成绩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4.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立足本校学生实际,筛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史料进行创新与设计,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料,这不仅能提高本校历史学科的教学成绩,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史料实证素养提高了,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辨别史料、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还能提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进而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最终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选择史料实证素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口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的一条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将为其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和史学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
一、理论基础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称呼各不相同:法国为共同文化;德国为关键能力;美国为核心知识;日本为基础学力。该概念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但同时它也缺乏实践演练与检验的操作指导。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的观点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辛涛等人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属性、功能指向等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为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学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余文森等人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团队的潜心研究之后,我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正式发布。
二、政策要求
2014年4月2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是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入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三、概念阐述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无法重现的,所以当代人要了解与认识过去,丰富的史料是很好的工具。当代人要对史料进行辨析与解读,获取丰富的信息,形成对过去的正确认识,并且从历史中获得更多经验与指导。
四、实践价值
笔者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分析与解读发现,史料实证素养是发展其他四个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1.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历史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史料进行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时空观念,从而提出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最终形成历史价值观。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为历史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适应了国家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
2.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其他学校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方案虽然是立足于我校学生实际而开发的,但其具有普遍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所以该培养方案对那些与我校水平相当的学校是很适用的。
3.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史料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也是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有了坚实的史料解读与认识的基础,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历史学科的成绩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4.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立足本校学生实际,筛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史料进行创新与设计,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料,这不仅能提高本校历史学科的教学成绩,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史料实证素养提高了,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辨别史料、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还能提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进而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最终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选择史料实证素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口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的一条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将为其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和史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