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和永乐秋拍看点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4日,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至尊厅又一次热闹起来。香港佳士得路演准时驾到。展厅内依旧还是珠宝腕表展柜的阵容最为庞大,中国书画及中国瓷器工艺品仍然难觅芳踪,只有多媒体展示而已。这对于有兴趣的藏家而言,确有几分遗憾。
  佳士得亚洲区主席叶正元刚步入展厅,就被记者们围堵而寸步难行。虽然全球的经济环境不乐观,叶正元还是对佳士得的秋拍信心十足:“最主要是我们收件收的非常精彩,估价也不太高,我相信市场结果应该是好的。下半年,世界的金融还是有点动荡,但在不久之前的伦敦战后当代艺术拍卖结果非常好,可见,拍品优秀,藏家还是很愿意购买。”
  亚洲现当代艺术整合
  今秋香港佳士得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将东南亚艺术与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整合。以往,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作为独立的门类专设拍卖。而今,佳士得将全亚洲各地的现当代艺术融合为有机整体,与佳士得在西方的主要艺术类别并驾齐驱。这一不同寻常的动作,可以理解为佳士得在拍卖战略的整体布局上关注到了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际艺术的紧密联系性和不可分拆性;更说明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的收藏家和投资人业已具备了国际性的视野。正如叶正元所言:“我们把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合并到亚洲当代艺术是一个很正面的决定。东南亚也是亚洲,以前之所以将这部份分开拍卖,是因为东南亚艺术只有印尼、新加坡等地的客人在买。而现在,这种国界的限制越来越不明显,只要是艺术精品,世界各地都有客人光顾。这样一来,从前对东南亚艺术不太关注的客人也能在拍场上看到这些地区的好作品,而只收藏东南亚艺术的藏家也能欣赏到中国当代艺术,这也是一种客户资源共享,对未来市场有很大益处。”
  佳士得于2001年始设当代艺术这一拍卖板块至今已有11个年头。从拍场设置中不难看出,今秋香港佳士得无疑在二十世纪及现当代艺术部分倾注了很大的精力。12个专场中有5个专场为二十世纪或现当代艺术(其中包括一个私人珍藏的专场)。在整合全亚洲艺术资源之后,佳士得2011秋拍,共推出了近500件作品,预估价近5亿港币,也是佳士得历史上相对较高的一次估价。同时,在夜场的设置上,依然为赵无极专设一场拍卖。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品部专家张益修告诉记者,今秋佳士得收到一批高品质的赵无极作品,这些作品是对赵无极50年代到60年代艺术生涯的完整介绍,在内地并不多见。他说:“近两季内地客人对赵无极喜爱有佳,几件很高价的赵无极作品都是内地客人买的。”
  另外,今年佳士得设有罗中立的专场,囊括了艺术家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写实风格的一系列作品。一个私人收藏专场:新中国的自画像——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私人收藏也值得关注。其中亦少不了如张晓刚、岳敏君、唐志刚、刘野、曾梵志等当代艺术大碗级人物。张益修坦言这次夜场上拍的每一件拍品都很有来历,亦是艺术家较重要的作品,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对于当代艺术的前景,张益修很有信心,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跟国际接轨最为紧密的艺术品,西方人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作为一种文化输出而被西方人收藏。在以往中国当代艺术买家的比例来看,近50%左右都是外国人。
  “摸不着”的中国书画和瓷器工艺品
  古代书画精品一直是市场上最为强劲的中坚力量,然而,过亿的价格已然只是寥寥几人追逐的对象。近现代名家作品成新宠,换手相对灵活,具有不错的升值空间。今秋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拍卖将呈献近600幅古代、近现代名师佳作,总估价超过5.35亿港币。“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品包括明朝书画家如王铎、沈士充、陈继儒、文彭、陈洪绶等名家的精彩作品;“中国近现代画”专场将以清末及民国以后活跃在画坛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呈献一批十九和二十世纪重要大师如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杨善深、赵少昂等大师的杰作。很可惜这些作品都没能现身北京路演,藏家也没有近距离一睹为快的机会。
  没能现身的还有瓷器工艺品。今秋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门推出的一个来自英国的私人珍藏。这与前不久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中“欧洲私人藏玉专场”系出一家。该场拍卖15件拍品俱为玉雕、象牙雕及犀角雕工艺中的杰出作品,为收藏家穷五十载心血庋藏所得,印证了他对雕工精绝的文房瑰宝情有独钟。这场“欧洲私人珍藏重要艺术品”专拍将于11月30日在香港隆重举行,多件佳作充份展示了这名收藏家对中国历代文人(尤以十八世纪为主)文房用具的装饰题材是何其欣赏。由于首批玉雕已于纽约佳士得9月15日的专拍中取得空前成功,相信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场专拍香港佳士得将再接再厉,获得不亚于纽约的第二佳绩。据悉,第三场专拍亦订于2012年春季在伦敦登场,令藏家期待。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公司获“佳士得”商标授权已有六年之久。作业流程、规则定制与佳士得如出一辙。预展总是和佳士得相映。这次永乐“重要明清瓷器、金锭及工艺品”中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内府梅瓶、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备受关注。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内府梅瓶2004年5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拍,永乐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戴岱就是当年经手人之一,当时因限制出境,惨遭流拍。今天,内地藏家实力超强,只是,临时撤拍。
  今秋永乐在“嘉窑御赏——嘉庆官窑瓷器专拍”将上拍一批精美嘉庆时期的官窑作品。如今,随着国内外中国瓷器收藏的不断升温,人们对于嘉庆瓷器的欣赏与收藏已经不逊于乾隆瓷器。戴岱介绍道:“嘉庆应属清中期。上接乾隆,下启道光,收藏界一般将嘉庆前期的瓷器称为‘乾嘉窑’,后期称为‘嘉道窑’,前期品质和乾隆一样,后期可能因为逐渐放松管理,对于瓷器烧造的要求降低,才会有嘉道窑的感觉。乾嘉窑可以说是乾隆瓷器的延续,其造型样式、图案等均袭前朝旧制,有很多属于艺术精品。如这次上拍的清嘉庆柠檬黄地粉彩缠枝纹‘佛日常明’碗,属嘉庆官窑瓷器精品。可以让藏家对于嘉庆时期的瓷器有一个新的认识。”
  璀璨珠宝精致腕表
  全球珠宝交易市场红火。佳士得2011年上半年取得的全球珠宝成交总额,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30%,并屡创拍卖纪录。香港春季拍卖成交总额接近7亿港币。今秋香港佳士得珠宝拍卖总估值逾6亿港币。其中上等美钻、重要宝石、珍稀翡翠瑰宝及名家珠宝是本季秋拍瞩目专拍。
  顶级白钻每克拉价格于现时市场持续攀升,上等钻石备受全球收藏家追捧。此季香港佳士得将上拍两颗分别重达35.77及35.61克拉足色完美无瑕(D Flawless)的圆钻。这两颗如车厘茄般大小的钻石,在切割、打磨及比例范畴均获得“Triple Excellent”(三项极优)级别。此外,这对钻石同时属Type IIa,其化学成份最为纯净,更显通透亮泽。两枚钻石均产自南非,由全球首屈一指的钻石制造及贸易公司史妲美 诗钻石集团(The Steinmetz Diamond Group),受委托为这两颗各重达35克拉的圆形钻石进行切割。并曾于2010年12月由史妲美诗在纽约古根汉美术馆(Guggenheim)公开展览,并于2011年4月在印度举行的“FOREVERMARK”发布会上展出,成为刻有“FOREVERMARK”印记的最大型对钻。“FOREVERMARK”印记是指在钻石切面刻上肉眼难辨的独特编号及标志。这不仅保证了钻石为真正天然形成、未经加工,并同时证明钻石的开采过程符合道德标准。此对美钻将为两件独立拍品,各估价为5600万至7500万港币。
  除此之外,一条估价为1280万至1800万港币的天然珍珠项链及Harry Winston出品的,估价为1560万至2500万港币的一枚镶嵌了钻石的祖母绿胸针等均是拍场亮点。
  资深珠宝专家江玉娟以前负责日内瓦珠宝部,现已回到家乡新加坡负责相关事宜。这次她陪同两位日内瓦珠宝部的同事再次出现在北京路演现场。今季日内瓦珠宝部从不同的藏家征集组织了一个近40件比较难得的宝格丽珠宝专拍;另有估价80万至120万美元的卡地亚1950年设计的红宝石钻石首饰套装和估价为150万至250万美元Harry Winston制作的钻石项链等精品。
  江玉娟认为有年代的珠宝价格上涨空间更广阔。很多上世纪制作的珠宝,在做工和设计理念上,现在都已很难寻觅,这些珠宝首饰其实更有味道。如这次日内瓦上拍的一条估价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的旧工切割钻石项链,镶工很特色,颇具时代感。这条项链于1890年制作,全部钻石相加超过130克拉。由于当时还没有发现铂金,因此钻石周围是用白银相搭配,考虑到白银会氧化变黑,怕侵染到佩戴者的衣物上,钻石下方则采用黄金,可见当时制作此钻石项链的人是多么的细心。
  江玉娟发现虽然去日内瓦参加拍卖的内地藏家不多,但是所占比例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内地的客人近几年无论在审美趣味还是价格上与国际藏家无异。
  日内瓦腕表部专家Sabine kegeI也不是第一次来参加北京路演了。她看到近两年中国收藏家在古董表和怀表这方面参与的越来越多,很是开心。由于怀表不像腕表那样方便直接配戴在手上,因此现在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购买名牌腕表。Sabine kegel则推荐藏家不妨也多留心收藏怀表,因为很多博物馆钟情于怀表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都已参与到怀表的收藏行列,将来怀表的价值将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到其价格中来。
  据Sabine kegel介绍,来日内瓦的中国买家大多是以电话竞拍的方式参与拍卖,目前这个比例已占到30%左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Sabine说:“这些客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改变了市场,也有不少人开始注重古董怀表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都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此次日内瓦上拍的时计中,除了各种名牌腕表、怀表之外,还有曾经专门为乾隆时期中国市场专制的古董怀表。Sabine kegd说道:“从17世纪怀表开始来到中国之后,为了更多迎合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皇帝的喜爱,这些怀表也做了很多的改变。颐和园中收藏有很多怀表,很多都是当时瑞士公司专门为中国皇帝制造的。这支由‘播威’制做的怀表有很多中国味道的装饰,比如有珍珠、宝石、珐琅等装饰。表盘背面的商标也是清晰地刻上了中文‘播威’二字,这种怀表收藏起来很有意思。”
  Sabine kegel建议藏家在购买古董怀表时需要注意看其状态报告,包括该表的各种功能、是否修理过等等。总而言之,表的状态、品相越好,越有收藏价值。买家也要考虑表的品牌,大品牌质量相对好。
其他文献
中国软玉矿床比较丰富,分布比较广泛,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不断有新的发现,成为中华近万年灿烂玉文化发展的物质资源保障。对此,前人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一大批学术成果问世,但对软玉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作者在广泛学习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测试及综合分析,对中国软玉矿床的空间分布、成因类型和开发历史的演化,从总体上作一初步总结和概括,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期刊
编者按:10月22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二十七讲邀请厉宝华先生主讲金银器的鉴赏与收藏。厉宝华先生为北京工美金作工坊总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理事,有着近四十年的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经验,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历史和传承有着独到的研究和心得,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花丝镶嵌)的历史研究和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由他主导设计制作的花丝镶嵌吉祥观音、花丝镶嵌富贵观音分别获得2010年、
期刊
2011年度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即将进行
期刊
物,以稀为贵,稀缺程度决定价值。唯一,作为稀缺的终极表现,自然价值无限。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再次刷新全球中国瓷器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4亿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纪录,李可染的《长征》也以1.075亿元的成交价创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并位居近现代书画拍卖排行榜第二;秦皇岛西沟金矿采矿权成交额达6.76亿元,成为
期刊
广东石湾陶器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证实,至少在唐、宋时就有了陶瓷生产,到了明清两代更是兴隆昌盛,“旁及海内外”。晚清至民国时期最为鼎盛,以生产民间日用陶器为主,也生产艺术陶器,且以艺术陶器的成就最为显著,其影响远远超过日用陶器。此时涌现出了大批的陶塑名家,如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冯秩来、刘佐朝、潘玉书、霍津、廖作民、廖坚、区乾、刘传等。产品题材多样,大致可分为实用艺术器皿、人物、动物、建筑装饰
期刊
掌握了金银原始冶炼方法,并已认识到金银的贵重;中国古代金银制品的制作与使用,从一开始就与原始的审美观相结合,这一点对中国以后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它们基本上确立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总趋势。  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近几十年来,在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均有金器出土,如金叶、金片、金箔、金笄、金耳坠(图2)、金臂钏等。但多为缺少纹饰
期刊
辛亥革命的枪声拉开了中华民国的序幕,而天安门广场上的开国礼炮,结束中华民国的统治。在这短短的38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38年间,中国又一次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嬗变,无数的民族精英们为了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献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广泛和深入地接受着西方思想与文化,使中国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世界中的重要一员,而这一阶段的绘画作品,则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民族、社会、
期刊
民国时期德化窑青花瓷產量减少,白瓷產品增多,釉上彩装饰手法有所创新,主要有五彩、墨彩,还出现了金彩、黑花、电光、贴花等工艺。瓷的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独具特色,在器物上留下了这一时期独有的制作、烧成工艺痕迹,为后世提供了辨别的依据。在这一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一批瓷艺大家,如瓷塑大家苏学金、许友义、苏家善、游长子、陈其泰,彩瓷大家林捷升、苏长青、孙锦春、徐曼亚、许光月等。  瓷塑  民国时期德化瓷艺大家
期刊
2010年12月,北京工美集团金作工坊出品的花丝镶嵌吉祥观音获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今年10月,金作工坊制作的又一件花丝镶嵌富贵观音再获此殊荣。花丝镶嵌,这项曾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传统工艺,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依然带给人们那巧夺天工的艺术震撼。  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告诉记者:“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
期刊
明清以降,书法理论随着书法历史的长河蕴积、沉淀。从帖派的一支独秀,逐渐分离出帖、碑二家互争短长的局面,而且,后者还大有喷薄胜出之势。其间代表人物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最为著名。这期间,不仅理论界为之鼓吹助澜,一些书法家们更是身体力行,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兴之剧。  我们权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第二》中的一段话,来为如此辉煌的倡碑行动作一注脚:  “晋人之书流传日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