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11-02
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正派、师行规范具有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校园和谐的关键。
一、坚持师德引领,打造和谐的管理文化
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取决于她的管理文化,这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学校的全面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快乐与自尊,离不开“人的和谐”。一个越是充满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人文关怀的校园,师生就越是心齐气顺,校园也就越安定有序、繁荣发展。对于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是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每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并紧紧围绕规划和目标狠抓落实。如在办学之初我校就制定的《绿怡小学2004—2007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就明确了这三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二阶段是通过学校管理层的宏观调控,完善学校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三阶段是实现理念办学,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建立学习型的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管理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都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制定,让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必要性,进而达到积极维护、自觉遵守的目的。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对学校的事务有发言权和表示他们愿望的渠道;同时使学校成员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的内涵,就是要具有自我超越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引导他们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并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第三,是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学校的发展不能割裂传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我校是一所新办的学校,因此我们注重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积淀自身的文化内涵。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学校不能搞封闭办学,一定要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他人成功之处,走共同发展之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校高层次的发展,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非常注重与兄弟学校交流办学经验,互通有无。最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和市内外多所学校开展“优秀学术报告共享”、“请进来走出去借班上课”等,都说明我们在致力于创设开放的氛围,建立开放、大气的学校文化。
第四,是以人为本深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为了顺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实施了一系列新制度,完善提高了制度的系统效能。学校推行校务公开,设备添置和工程建设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工程审计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校园综合治理、学生校园安全保险等,均依法落实责任,严格执行课程法规和素质教育有关规定,强化考核,注重实绩,劳动分配与业绩贡献挂钩,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倾斜。由此搭建了一个社会事业、学校利益和个人追求共同发展的平台,民主管理与制度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促进了学校管理走上和谐之路。
二、坚持师德引领,培育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为此学校十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以师德建设为切入口,注重精神导航。我们经过提炼,确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作为学校精神,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学校经常利用政治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案例,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开展甘于吃苦,敢于创新,为学校争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年度评先活动等树立典型;广大教师教育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去年,我校划归蜀山区,我们以此为契机,重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博学、博爱、求真、求新”为教风,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校训,激励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讲和谐,讲科学、讲协作、讲创新,为学生成长、学校提升以及自身专业化成长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乐学、善思、自主、探究”为学风,提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师德引领,精心培植责任文化
校园责任文化就是以“责任”为魂的校园文化,它凝聚、约束、激励着与学校工作有关的每个人和每件事,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让每个教师带着良心来教书。作为一种研究文化、使命文化、心灵熏陶文化,它具有内敛、沉稳、含蓄的特点。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学校每位教职员工、每位学生、每个家庭,乃至社会。我们的做法是:
1.理念引领。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理念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我们需要营造“为学生负责”的教师文化,而优秀的师德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精良的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责任文化生长的基础,培植既有高尚师德,又有精湛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学校责任文化的关键,我们深谙不疑。于是,我们非常注重理念引领。
走出去,与世界共舞。近几年,学校先后派出20名教学骨干走出校门,去北京、西安、太原、山东、上海、南京、苏州、浙江、芜湖、安庆、黄山等地学习取经。聆听窗外声音,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
请进来,与名家对话。我校经常邀请名师专家前来讲座知道,让老师接受一场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碰撞。另外,我们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让他们开设主题讲座。与名家、名师的对话交流,老师感到只有点燃教育激情,才能成就智慧人生。通过专家引领、目标指引,让教师行动起来,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
2.挖掘典型。有所长,尺有所短。努力挖掘学校内部资源,树立典型,是培植责任文化的又一渠道。学校经常利用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师大会、座谈会等,有针对性地邀请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演讲活动、“读书沙龙”活动、“课改论坛”活动,让老师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以身边的典型来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力求让优秀行为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明白责任意识将直接影响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四、坚持师德引领,营造和谐的师生文化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身心和谐,能让人人格完善、情操高尚;身心和谐,能让人以平和的心态参与教育竞争;身心和谐,能让人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事业,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的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以优秀的教师文化为引领,以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为基础,追求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和谐发展。在建设优秀的教师文化的基础上培育敬业的教风,在敬业的教风引领下培养勤奋的学风,以教风、学风为基础形成学校和谐的校风。
1、形成敬业的教风,创建和谐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主脉。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情绪反映等。
教师的思想理念一方面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是教风中的关键,敬业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还需精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不断的更新,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教师既要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也要以科研引领,课题推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才能让学校的敬业教风呈现出清新的时代气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可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从课堂的感受,获得教学行为的修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模式的积淀中形成独特的教风。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2、培养勤奋的学风,创建和谐的学生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使学校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乐园。学生是校园文化主体中最大的群体,学生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校内外文化大环境下,自发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视角和生活方式的精神复合体。
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可低估,无时不影响着学生。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社会的正面影响教育学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要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以便学生有理性的判断,使学生不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对于培养优良的学风至关重要。
在支撑学校全体成员成长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学习文化是核心。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要有利于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勤奋学习精神,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都应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创设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帮助,或给予心理的调节。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学习文化。
学校的学生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策略,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文化习惯。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勤奋学习;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反省自己。
学生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支配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的群体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学生文化会激励每一个学生勤奋学习,那么学校的学风必然是以“勤奋”为主题的。
学校特色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校园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是学校教育风格、管理风格独特性的反映。以特色项目来推进学校整体特色的形成,实现和谐育人,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思路。近年来,我校将小学生礼仪教育作为特色项目,通过抓认识,增强礼仪教育的自觉性;抓计划,确保礼仪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明确;抓阵地,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遵守礼仪规范要求;抓考核,调动全体教师搞好礼仪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目标激情、举事明理、学科渗透、活动感染、树立榜样、家庭影响、反复训练等措施,实现育人和谐,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五、坚持师德引领,建设和谐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性教育因素,其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给师生更多的创造空间与动力,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体现了环境塑造的重要,说明了环境会影响人类的行为。为此,学校围绕着“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主题,精心规划,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整体环境,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
总之,学校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和谐的学校、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正派、师行规范具有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校园和谐的关键。
一、坚持师德引领,打造和谐的管理文化
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取决于她的管理文化,这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学校的全面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快乐与自尊,离不开“人的和谐”。一个越是充满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人文关怀的校园,师生就越是心齐气顺,校园也就越安定有序、繁荣发展。对于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是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每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并紧紧围绕规划和目标狠抓落实。如在办学之初我校就制定的《绿怡小学2004—2007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就明确了这三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二阶段是通过学校管理层的宏观调控,完善学校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三阶段是实现理念办学,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建立学习型的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管理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都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制定,让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必要性,进而达到积极维护、自觉遵守的目的。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对学校的事务有发言权和表示他们愿望的渠道;同时使学校成员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的内涵,就是要具有自我超越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引导他们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并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第三,是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学校的发展不能割裂传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我校是一所新办的学校,因此我们注重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积淀自身的文化内涵。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学校不能搞封闭办学,一定要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他人成功之处,走共同发展之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校高层次的发展,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非常注重与兄弟学校交流办学经验,互通有无。最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和市内外多所学校开展“优秀学术报告共享”、“请进来走出去借班上课”等,都说明我们在致力于创设开放的氛围,建立开放、大气的学校文化。
第四,是以人为本深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为了顺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实施了一系列新制度,完善提高了制度的系统效能。学校推行校务公开,设备添置和工程建设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工程审计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校园综合治理、学生校园安全保险等,均依法落实责任,严格执行课程法规和素质教育有关规定,强化考核,注重实绩,劳动分配与业绩贡献挂钩,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倾斜。由此搭建了一个社会事业、学校利益和个人追求共同发展的平台,民主管理与制度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促进了学校管理走上和谐之路。
二、坚持师德引领,培育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为此学校十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以师德建设为切入口,注重精神导航。我们经过提炼,确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作为学校精神,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学校经常利用政治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案例,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开展甘于吃苦,敢于创新,为学校争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年度评先活动等树立典型;广大教师教育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去年,我校划归蜀山区,我们以此为契机,重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博学、博爱、求真、求新”为教风,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校训,激励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讲和谐,讲科学、讲协作、讲创新,为学生成长、学校提升以及自身专业化成长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乐学、善思、自主、探究”为学风,提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师德引领,精心培植责任文化
校园责任文化就是以“责任”为魂的校园文化,它凝聚、约束、激励着与学校工作有关的每个人和每件事,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让每个教师带着良心来教书。作为一种研究文化、使命文化、心灵熏陶文化,它具有内敛、沉稳、含蓄的特点。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学校每位教职员工、每位学生、每个家庭,乃至社会。我们的做法是:
1.理念引领。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理念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我们需要营造“为学生负责”的教师文化,而优秀的师德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精良的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责任文化生长的基础,培植既有高尚师德,又有精湛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学校责任文化的关键,我们深谙不疑。于是,我们非常注重理念引领。
走出去,与世界共舞。近几年,学校先后派出20名教学骨干走出校门,去北京、西安、太原、山东、上海、南京、苏州、浙江、芜湖、安庆、黄山等地学习取经。聆听窗外声音,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
请进来,与名家对话。我校经常邀请名师专家前来讲座知道,让老师接受一场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碰撞。另外,我们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让他们开设主题讲座。与名家、名师的对话交流,老师感到只有点燃教育激情,才能成就智慧人生。通过专家引领、目标指引,让教师行动起来,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
2.挖掘典型。有所长,尺有所短。努力挖掘学校内部资源,树立典型,是培植责任文化的又一渠道。学校经常利用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师大会、座谈会等,有针对性地邀请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演讲活动、“读书沙龙”活动、“课改论坛”活动,让老师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以身边的典型来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力求让优秀行为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明白责任意识将直接影响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四、坚持师德引领,营造和谐的师生文化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身心和谐,能让人人格完善、情操高尚;身心和谐,能让人以平和的心态参与教育竞争;身心和谐,能让人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事业,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的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以优秀的教师文化为引领,以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为基础,追求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和谐发展。在建设优秀的教师文化的基础上培育敬业的教风,在敬业的教风引领下培养勤奋的学风,以教风、学风为基础形成学校和谐的校风。
1、形成敬业的教风,创建和谐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主脉。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情绪反映等。
教师的思想理念一方面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是教风中的关键,敬业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还需精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不断的更新,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教师既要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也要以科研引领,课题推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才能让学校的敬业教风呈现出清新的时代气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可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从课堂的感受,获得教学行为的修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模式的积淀中形成独特的教风。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2、培养勤奋的学风,创建和谐的学生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使学校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乐园。学生是校园文化主体中最大的群体,学生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校内外文化大环境下,自发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视角和生活方式的精神复合体。
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可低估,无时不影响着学生。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社会的正面影响教育学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要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以便学生有理性的判断,使学生不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对于培养优良的学风至关重要。
在支撑学校全体成员成长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学习文化是核心。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要有利于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勤奋学习精神,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都应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创设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帮助,或给予心理的调节。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学习文化。
学校的学生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策略,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文化习惯。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勤奋学习;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反省自己。
学生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支配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的群体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学生文化会激励每一个学生勤奋学习,那么学校的学风必然是以“勤奋”为主题的。
学校特色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校园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是学校教育风格、管理风格独特性的反映。以特色项目来推进学校整体特色的形成,实现和谐育人,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思路。近年来,我校将小学生礼仪教育作为特色项目,通过抓认识,增强礼仪教育的自觉性;抓计划,确保礼仪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明确;抓阵地,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遵守礼仪规范要求;抓考核,调动全体教师搞好礼仪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目标激情、举事明理、学科渗透、活动感染、树立榜样、家庭影响、反复训练等措施,实现育人和谐,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五、坚持师德引领,建设和谐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性教育因素,其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给师生更多的创造空间与动力,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体现了环境塑造的重要,说明了环境会影响人类的行为。为此,学校围绕着“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主题,精心规划,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整体环境,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
总之,学校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和谐的学校、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