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专家也曾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由此表明,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理应成为当代學校教育的核心部分。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环境创设——心理教育之摇篮
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说教式、成人化的倾向,突出具体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心理发展得到很好的促进,从而对自身行为的塑造和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1)游戏法。根据活动要求,创设游戏情境,运用游戏口吻,设计特定的教学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2)情景教育法。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创建的教育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参与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常识,养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3)讨论评议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参与心理健康评议,就身边所见所闻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
(4)尝试成功法。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方法。
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尽力给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理想教师——心理教育之基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仅仅有丰富的知识而做法墨守成规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这就为当代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者。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正因为有了海纳百川,才造就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2.是一个勤于总结的思者。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源于创新思考。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每一个教师都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记录下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也反思课堂教学的失败之处,寻找出问题的根源。每个人的经验和才干并不完全取决于实践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高。
3.是一个勇于创新的行者。时代的进步需要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的教师。当今社会,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他们乐于追求、敢于接受新事物,创新热情很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更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说过这样一段话,“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教师在教育、评价学生时应当公平、公正、大公无私,无论学生的家庭出身如何,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坏,无论学生的身上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个学生,也不能袒护一个学生。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沟通心灵缩小与孩子们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三、家校同步——心理教育之根本
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人们疲惫后的心灵栖息地。每个家庭成员,在心理上都对家庭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的确如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还继续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因此,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我们还要依靠家长的力量,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我希望,这种家校合力能为我们的孩子多赢得一点心灵的阳光。
未来的路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阳光洒满整个心田,让爱伴随着一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雁石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一、环境创设——心理教育之摇篮
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说教式、成人化的倾向,突出具体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心理发展得到很好的促进,从而对自身行为的塑造和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1)游戏法。根据活动要求,创设游戏情境,运用游戏口吻,设计特定的教学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2)情景教育法。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创建的教育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参与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常识,养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3)讨论评议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参与心理健康评议,就身边所见所闻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
(4)尝试成功法。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方法。
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尽力给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理想教师——心理教育之基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仅仅有丰富的知识而做法墨守成规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这就为当代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者。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正因为有了海纳百川,才造就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2.是一个勤于总结的思者。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源于创新思考。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每一个教师都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记录下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也反思课堂教学的失败之处,寻找出问题的根源。每个人的经验和才干并不完全取决于实践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高。
3.是一个勇于创新的行者。时代的进步需要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的教师。当今社会,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他们乐于追求、敢于接受新事物,创新热情很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更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说过这样一段话,“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教师在教育、评价学生时应当公平、公正、大公无私,无论学生的家庭出身如何,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坏,无论学生的身上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个学生,也不能袒护一个学生。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沟通心灵缩小与孩子们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三、家校同步——心理教育之根本
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人们疲惫后的心灵栖息地。每个家庭成员,在心理上都对家庭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的确如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还继续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因此,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我们还要依靠家长的力量,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我希望,这种家校合力能为我们的孩子多赢得一点心灵的阳光。
未来的路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阳光洒满整个心田,让爱伴随着一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雁石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