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解析词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教学思路。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例、遣词造句等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感悟古诗所蕴涵的优美意境和独特情趣时有一定困难。而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表现形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弥补了古诗教学中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诗文意境,感悟语言凝练,体会古诗神韵。基于古诗独特的文本,考虑到学生学习古诗的实际情况,加上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形式,笔者在古诗《小儿垂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以此呈现文本,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图文并茂,扫除生字障碍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笔者运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从师生思维互动为中心的教与学整合切入;以新课程标准中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为核心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策划为重点;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小学语文课文中选用的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但因是采用古文撰写,不少字词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因此,扫清生字障碍成为学生解诗句、明诗意的基础。在学生了解诗人、读懂诗题的基础上,笔者利用Flash动画演示“侧”“稚”两个生字的笔顺,并要求学生同时书写;而对“莓”“纶”只识不写的要求,笔者直接提供“莓苔”的注释和理解“纶”的图片(单击图片中的鱼线可闪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生字,形象而又快捷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片对比,理解诗歌情景
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呢?笔者决定将古诗、画面、学生的思维、生活等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整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多媒体画面课件的有效支持为支撑,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将古诗文本与多媒体画面整合,激发学生想象,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学生理解“草映身”时,笔者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小草逐渐长高的过程,此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古诗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多媒体用畫面展现诗的意境,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真正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其次,将多媒体画面与学生思维活动有效整合,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个性化理解。比如,“蓬头”一词现在理解成“头发蓬乱”,而书上的插图中孩子梳着两个发髻。是插图与内容的矛盾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对已有的画面进行了质疑。为了解决学生的疑点,在多媒体课件中,笔者预先准备了教科书插图和自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研读、大胆猜想,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最后,将画面与生活相融合,实施教学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在理解“侧坐”和“遥招手”这两个动作时,则采用师生创设情境、共同表演的方式,将文本中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演一演、辩一辩,再现诗中孩子钓鱼的画面和情趣。在交流、评价和反馈中,感受诗中孩子专注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孩子的童真、童趣。
配乐吟诵——品悟诗歌情趣
笔者将朗读资源、指导与训练方式等做如下有效整合:力求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情趣。借助多媒体呈现的画面,边读边想象,读出古诗的意境。通过神态、动作的辅助表达,在吟诵时感受诗中孩子专注可爱的形象。运用多媒体提供几种不同的古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试听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不仅是学生读,老师也读,学生情不自禁地向老师挑战。运用多媒体播放《小儿垂钓》的儿童歌曲,触发学生的灵感,对古诗进行创编,尽情表达孩子的童真、童趣。这样,读中示范、读中对比、读中竞赛、读中创新等巧妙地整合在一起。
拓展阅读,提升学诗能力
笔者认为,课文是教学的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借助多媒体有效支持,笔者将本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材料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中。因此,以其它诗文为拓展载体,用电子文本与画面有效支持为支撑,丰富阅读内容,展开阅读训练,应用学习方法,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更好地掌握本课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4首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每首古诗都提供了“学习提示”和“配乐朗诵”等工具,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古诗,如果碰到困难,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自学。这样,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师演示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可以这样说,古诗教学虽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在古诗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
图文并茂,扫除生字障碍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笔者运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从师生思维互动为中心的教与学整合切入;以新课程标准中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为核心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策划为重点;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小学语文课文中选用的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但因是采用古文撰写,不少字词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因此,扫清生字障碍成为学生解诗句、明诗意的基础。在学生了解诗人、读懂诗题的基础上,笔者利用Flash动画演示“侧”“稚”两个生字的笔顺,并要求学生同时书写;而对“莓”“纶”只识不写的要求,笔者直接提供“莓苔”的注释和理解“纶”的图片(单击图片中的鱼线可闪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生字,形象而又快捷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片对比,理解诗歌情景
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呢?笔者决定将古诗、画面、学生的思维、生活等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整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多媒体画面课件的有效支持为支撑,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将古诗文本与多媒体画面整合,激发学生想象,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学生理解“草映身”时,笔者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小草逐渐长高的过程,此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古诗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多媒体用畫面展现诗的意境,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真正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其次,将多媒体画面与学生思维活动有效整合,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个性化理解。比如,“蓬头”一词现在理解成“头发蓬乱”,而书上的插图中孩子梳着两个发髻。是插图与内容的矛盾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对已有的画面进行了质疑。为了解决学生的疑点,在多媒体课件中,笔者预先准备了教科书插图和自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研读、大胆猜想,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最后,将画面与生活相融合,实施教学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在理解“侧坐”和“遥招手”这两个动作时,则采用师生创设情境、共同表演的方式,将文本中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演一演、辩一辩,再现诗中孩子钓鱼的画面和情趣。在交流、评价和反馈中,感受诗中孩子专注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孩子的童真、童趣。
配乐吟诵——品悟诗歌情趣
笔者将朗读资源、指导与训练方式等做如下有效整合:力求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情趣。借助多媒体呈现的画面,边读边想象,读出古诗的意境。通过神态、动作的辅助表达,在吟诵时感受诗中孩子专注可爱的形象。运用多媒体提供几种不同的古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试听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不仅是学生读,老师也读,学生情不自禁地向老师挑战。运用多媒体播放《小儿垂钓》的儿童歌曲,触发学生的灵感,对古诗进行创编,尽情表达孩子的童真、童趣。这样,读中示范、读中对比、读中竞赛、读中创新等巧妙地整合在一起。
拓展阅读,提升学诗能力
笔者认为,课文是教学的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借助多媒体有效支持,笔者将本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材料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中。因此,以其它诗文为拓展载体,用电子文本与画面有效支持为支撑,丰富阅读内容,展开阅读训练,应用学习方法,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更好地掌握本课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4首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每首古诗都提供了“学习提示”和“配乐朗诵”等工具,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古诗,如果碰到困难,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自学。这样,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师演示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可以这样说,古诗教学虽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在古诗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