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小学相比,中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大家接触较少甚至从未接触过的新学科,而历史就是这样一位“新朋友”。很多同学面对这位“新朋友”时有些许的陌生与惶惑,不知该如何着手学习,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学习历史的一些小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当然,任何学习方法的应用都建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手做笔记的基础之上,这是不言而喻的。
一、合理使用课本,掌握重难点知识
初中历史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这三大块内容,分别安排在七、八、九年级学习。一般来说,一个课时学习一课的内容。每篇课文的宋体字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需要大家着重掌握的内容,而楷体字部分的作用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本,扩大知识面,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多同学不会勾画课本,不能将难点和重点有效体现出来。平均使用兵力是兵家之大忌,学习也是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全是重点也就无所谓重点了。从使用效果上看,一本从头画到尾的课本和一本空白课本是一样的,因此大家只要在重点的字、词、句、图上画、勾、圈、点就可以了,标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突出重难点的作用且自己能够理解即可。
二、检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文科不像学习数理化那样有公式可以遵循,即便如此学习初中历史也是存在一些规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是学习初中历史的“根与魂”。如果同学们想检查自己对某一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妨围绕这些“根与魂”来自问自答,看看能不能答得出来。如果能清楚、流利地回答出来,就说明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如果回答有困难,则说明还需下工夫好好学习基础知识。需要说明的是,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背诵虽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当,决不能盲目地死记硬背。
三、把握历史事件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联系
初中历史课本大体上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同学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时间线索,注意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与影响,切忌孤立、片面地理解和学习历史。除了上述纵向联系之外,横向联系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内容。例如:工业革命对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影响甚大,而在这一时期东方国家又处于什么状况呢?它对东方国家有没有影响呢?对于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同学们需要多思考、多总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看似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否则会把历史割裂为一个个碎片。
三、及时复习
知识的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完成学习之后马上就开始了,而且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状态,所以及时复习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学完新课的当天更是如此。此外,及时复习还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消化的“反刍”过程,复习过程中的归纳与整理会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明晰化。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尤其要注意对课本目录的利用。很多同学只注意课本正文内容而忽视了目录,其实目录对理清线索大有裨益。目录是“目”,是骨架,正文内容是“纲”,是血肉。只有搭建好“骨架”,“血肉”才能填充到位,目不举则纲不张。一般情况下,具体的知识构建方法有绘框架图、绘表格等。
五、注意学科间知识的交叉
不同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通相容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史不分家”就是这个意思。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能应用到历史学习中去的,例如: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陈涉世家》就涉及大泽乡起义;学习了中国北方的地理状况后就会了解幽云十六州对中原汉族政权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习了铁的物理特性后就会更深刻地理解铁农具对农业生产所起的重要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这种融合性会越来越强,因此我们不能只在历史课上学习历史,还要学会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历史学习中去,甚至将历史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学习。
六、培养学习兴趣
除上述几点之外,同学们还要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只有真正喜欢上了历史,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再辅以必要的方法,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合理使用课本,掌握重难点知识
初中历史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这三大块内容,分别安排在七、八、九年级学习。一般来说,一个课时学习一课的内容。每篇课文的宋体字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需要大家着重掌握的内容,而楷体字部分的作用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本,扩大知识面,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多同学不会勾画课本,不能将难点和重点有效体现出来。平均使用兵力是兵家之大忌,学习也是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全是重点也就无所谓重点了。从使用效果上看,一本从头画到尾的课本和一本空白课本是一样的,因此大家只要在重点的字、词、句、图上画、勾、圈、点就可以了,标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突出重难点的作用且自己能够理解即可。
二、检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文科不像学习数理化那样有公式可以遵循,即便如此学习初中历史也是存在一些规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是学习初中历史的“根与魂”。如果同学们想检查自己对某一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妨围绕这些“根与魂”来自问自答,看看能不能答得出来。如果能清楚、流利地回答出来,就说明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如果回答有困难,则说明还需下工夫好好学习基础知识。需要说明的是,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背诵虽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当,决不能盲目地死记硬背。
三、把握历史事件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联系
初中历史课本大体上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同学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时间线索,注意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与影响,切忌孤立、片面地理解和学习历史。除了上述纵向联系之外,横向联系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内容。例如:工业革命对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影响甚大,而在这一时期东方国家又处于什么状况呢?它对东方国家有没有影响呢?对于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同学们需要多思考、多总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看似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否则会把历史割裂为一个个碎片。
三、及时复习
知识的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完成学习之后马上就开始了,而且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状态,所以及时复习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学完新课的当天更是如此。此外,及时复习还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消化的“反刍”过程,复习过程中的归纳与整理会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明晰化。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尤其要注意对课本目录的利用。很多同学只注意课本正文内容而忽视了目录,其实目录对理清线索大有裨益。目录是“目”,是骨架,正文内容是“纲”,是血肉。只有搭建好“骨架”,“血肉”才能填充到位,目不举则纲不张。一般情况下,具体的知识构建方法有绘框架图、绘表格等。
五、注意学科间知识的交叉
不同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通相容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史不分家”就是这个意思。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能应用到历史学习中去的,例如: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陈涉世家》就涉及大泽乡起义;学习了中国北方的地理状况后就会了解幽云十六州对中原汉族政权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习了铁的物理特性后就会更深刻地理解铁农具对农业生产所起的重要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这种融合性会越来越强,因此我们不能只在历史课上学习历史,还要学会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历史学习中去,甚至将历史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学习。
六、培养学习兴趣
除上述几点之外,同学们还要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只有真正喜欢上了历史,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再辅以必要的方法,就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