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并不理想,甚至低于古诗文阅读。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似乎是说不通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学生没兴趣学,以为现代文有什么好学的,一读就懂,于是把重点放在古诗文阅读上,所以学生只是浮光掠影地阅读,甚至根本没认真阅读,或者说没有真正读懂;另一方面,教师明知现代文阅读的现状,似乎也无力来改变。于是,长此以往,几乎成了恶性循环。怎样解决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落实,也给现代文阅读教学一个引导。具体地说,在现代文教学中,我们要找准问题所在,科学地用好教材,根据实际,在教学中多元结合,综合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实效。
一、主要做法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如果为阅读而阅读,可能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动力也不强,自然效果不好。如果我们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能一举两得,既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在《短新闻两篇》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四选做第一小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为了完成这一写作任务,学生必然要认真地阅读本课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并从中关注与这个写作任务相关的内容,如港督府的建成时间和回归前历史的叙述。为了写好这段文字,学生会发现,仅课文中的这些内容明显不够,于是,他们还会从历史教材中寻找相关资料。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这还不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还会从网络和其他渠道再搜集材料。学生在动手动脑搜集好渠道后,再对材料进行梳理总结,从而顺利提炼出重大意义,写这段话不就是小菜一碟吗?
2.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喜欢实践的当代学生必然会因此而强化阅读,在实践中消化阅读所得,其实也是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这样的阅读效果自然更好。
如《包身工》课后“研讨与练习”四先有提示:“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然后要求:“如果有条件,可对现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这个练习与阅读关系不大,因此可能安排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能不管不顾。但根据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的要求,我们在这一课决不能让这类实践练习成为鸡肋,更不能不管不顾。因为这不仅是教材的要求,更是阅读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契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提示语,然后以辩证思维走出校门,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从媒体搜集相应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有了这些认真的社会实践,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短文写作了。
3.单元教学的有机结合
有关单元教学的有机结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课文之间的结合,二是阅读与单元的“表达交流”相结合。
比如必修1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新闻和通讯,总结出新闻和通讯的主要特点,再有机地衔接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特别要强化对这三篇课文异同的比较分析,从而较好地掌握新闻和通讯的相关知识。
再如这一单元的“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师要通过教材的“话题探讨”“写法借鉴”指导学生掌握“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的五个题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完成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所学来写作,重点是运用之前搜集材料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收获和能力写作。
当然,以上是从某个方面单独说的,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是多方面的综合。如完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一段文字和本单元的《飞向太空的航程》的“研讨与练习”三的“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就是以阅读与写作结合为主,同时也包含了搜集整理的实践;又如完成本单元的《包身工》课后“研讨与练习”四,首先是通过实践、获得材料,然后才能顺利写作,这其实就是阅读与实践、写作相结合。
二、主要作用
1.多元促进,相辅相成
由于将阅读与写作、社会实践和表达交流等进行多元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其他诸多能力有了提高,也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多元结合,提高效率
由于在阅读教学中多元结合,自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进行了单元多篇课文结合的教学,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促进动手,切实提高
这种多元结合的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思考,搜集资料,总结提炼,表达交流,自己动手动脑,必然会切实提高。
三、主要原则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多元结合的教学策略的重点是改变以前为教教材而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如把整个单元的课文整合起来比较阅读,又如把表达与交流和课文阅读结合等。
2.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关键所在,不论怎样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设计教学,引导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阅读思考、搜集资料、总结提炼、表达交流,因为学生的提高才是最终目标。
3.以有效提高为主要目标
无论教学策略多好,学生的提高才是试金石。因此,不论怎样多元结合,怎样引导,怎样处理教材,都要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为目标,否则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4.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安排
在运用多元结合的教学策略时,一定要根据客观实际来灵活处理和安排,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是不相同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放开些,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得到更深刻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更好的效果;相对差一些的学校,教师则要多动手指导。
一、主要做法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如果为阅读而阅读,可能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动力也不强,自然效果不好。如果我们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能一举两得,既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在《短新闻两篇》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四选做第一小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为了完成这一写作任务,学生必然要认真地阅读本课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并从中关注与这个写作任务相关的内容,如港督府的建成时间和回归前历史的叙述。为了写好这段文字,学生会发现,仅课文中的这些内容明显不够,于是,他们还会从历史教材中寻找相关资料。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这还不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还会从网络和其他渠道再搜集材料。学生在动手动脑搜集好渠道后,再对材料进行梳理总结,从而顺利提炼出重大意义,写这段话不就是小菜一碟吗?
2.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喜欢实践的当代学生必然会因此而强化阅读,在实践中消化阅读所得,其实也是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这样的阅读效果自然更好。
如《包身工》课后“研讨与练习”四先有提示:“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然后要求:“如果有条件,可对现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这个练习与阅读关系不大,因此可能安排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能不管不顾。但根据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的要求,我们在这一课决不能让这类实践练习成为鸡肋,更不能不管不顾。因为这不仅是教材的要求,更是阅读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契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提示语,然后以辩证思维走出校门,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从媒体搜集相应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有了这些认真的社会实践,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短文写作了。
3.单元教学的有机结合
有关单元教学的有机结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课文之间的结合,二是阅读与单元的“表达交流”相结合。
比如必修1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新闻和通讯,总结出新闻和通讯的主要特点,再有机地衔接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特别要强化对这三篇课文异同的比较分析,从而较好地掌握新闻和通讯的相关知识。
再如这一单元的“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师要通过教材的“话题探讨”“写法借鉴”指导学生掌握“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的五个题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完成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所学来写作,重点是运用之前搜集材料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收获和能力写作。
当然,以上是从某个方面单独说的,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是多方面的综合。如完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一段文字和本单元的《飞向太空的航程》的“研讨与练习”三的“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就是以阅读与写作结合为主,同时也包含了搜集整理的实践;又如完成本单元的《包身工》课后“研讨与练习”四,首先是通过实践、获得材料,然后才能顺利写作,这其实就是阅读与实践、写作相结合。
二、主要作用
1.多元促进,相辅相成
由于将阅读与写作、社会实践和表达交流等进行多元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其他诸多能力有了提高,也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多元结合,提高效率
由于在阅读教学中多元结合,自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进行了单元多篇课文结合的教学,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促进动手,切实提高
这种多元结合的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思考,搜集资料,总结提炼,表达交流,自己动手动脑,必然会切实提高。
三、主要原则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多元结合的教学策略的重点是改变以前为教教材而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如把整个单元的课文整合起来比较阅读,又如把表达与交流和课文阅读结合等。
2.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关键所在,不论怎样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设计教学,引导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阅读思考、搜集资料、总结提炼、表达交流,因为学生的提高才是最终目标。
3.以有效提高为主要目标
无论教学策略多好,学生的提高才是试金石。因此,不论怎样多元结合,怎样引导,怎样处理教材,都要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为目标,否则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4.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安排
在运用多元结合的教学策略时,一定要根据客观实际来灵活处理和安排,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是不相同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放开些,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得到更深刻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更好的效果;相对差一些的学校,教师则要多动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