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作品的色调与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二者缺一不可。油画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色彩教学则是打开画者情感之门的“钥匙”;这样能使画者在创作油画作品时,将色调、情感更好地融入其中,而油画作品也能更好地表达出画者创作时的情绪、情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调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美术艺术中油画是重要的展现形式之一,而色彩教学不仅是美术艺术的基础,也是油画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色彩表达与运用能力,才能欣赏并创作出优秀的油画作品,而这对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小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非常一般,但其却处在对色彩特别敏感的时期,而一些较为明艳的色彩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例如紫色、红色、黄色等艳丽的色彩,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受到明显的视觉刺激,并对没有与油画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油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与偏好,探知学生的心理情况与美术喜好,并通过色彩引导學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赏析美术作品,激发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美术与油画教学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油画艺术的“表现性”进行了解。例如,对《外国的传世名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蒙娜丽莎》、《椅中圣母》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再对学生总结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油画这种绘画形式,并向学生讲授油画的绘画与色彩运用技巧。这样通过对油画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了解美术绘画类型,还能使学生对油画色彩进行初步的认知。在具体的油画作品赏析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以便帮助学生更详尽地了解油画色彩,掌握色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同时学生也能更全面的认识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二、优化色彩教学,提升油画作品的“文化性”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并在“唯分数论”的作用下,过去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常常被忽略,缺乏必要的关注度与重视度,油画色彩教学也受此影响,相应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学方案的规划也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一些美术教师在进行油画色彩教学时会直接将教学大纲当作教案,根本没有去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美术学习情况,也从未根据教育发展要求改变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这会使油画色彩教学无法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美术教师应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并在切实了解、掌握学生实际特点与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油画色彩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对四年级(下)中的《夜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室中营造出“黑夜”、“星空”等环境氛围,同时要将创新思维、理念落实到油画色彩教学的整体过程之中,学生也能依据自身的真实想法、感受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油画作品“文化性”的提高。这样打破美术教学的僵化模式,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更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2]。
三、实践油画语言,突破油画写生的“品质性”
教育教学整体化改革的贯彻与落实,使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美术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融合好美术理论与实践,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对油画语言进行更好地运用。教师在进行油画色彩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运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教学活动,这样通过丰富、多变的自然色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色彩进行油画学习与创作;同时,利用户外写生进行油画色彩教学,使学生能在观察社会、自然的过程中,探寻到全新的创作素材与灵感,这有助于学生色彩表达能力的加强。例如,教师在讲授《色彩风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发现并探究不同色彩的风景,并指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描绘自己所观赏到的自然景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绘画的过程中,更切实地体会到油画与色彩的魅力,并能够对色彩的搭配技巧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四、引导创作路径,形成油画表现的“可读性”
油画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价值。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在正确认识油画色彩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画色彩教学的表现能力,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巧,从而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色彩是油画展示自身表现力的前提,而色彩的搭配效果则直接影响油画的品质。例如,在对《奇思妙想》、《光与影》等章节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油画的形式展现自身的想法,并运用相关的色彩搭配技巧,展示出油画色彩的表现力。此外,在油画色彩领域中,绘画者自身对色彩的主观偏好,也是影响色彩搭配、表现力以及情感的重要因素,使油画的“可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必须关注此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油画中表达自身的色彩偏好。
综上所述,色彩是美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是绘画作品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油画色彩教学是重点教学项目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给予其关注;同时,要积极地对传统美术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及时调整油画色彩教学方案,使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与审美水平都能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使小学美术的油画色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刚.油画色彩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9,000(021):164-165.
[2]石冬艳.油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44.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调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美术艺术中油画是重要的展现形式之一,而色彩教学不仅是美术艺术的基础,也是油画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色彩表达与运用能力,才能欣赏并创作出优秀的油画作品,而这对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小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非常一般,但其却处在对色彩特别敏感的时期,而一些较为明艳的色彩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例如紫色、红色、黄色等艳丽的色彩,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受到明显的视觉刺激,并对没有与油画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油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与偏好,探知学生的心理情况与美术喜好,并通过色彩引导學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赏析美术作品,激发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美术与油画教学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油画艺术的“表现性”进行了解。例如,对《外国的传世名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蒙娜丽莎》、《椅中圣母》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再对学生总结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油画这种绘画形式,并向学生讲授油画的绘画与色彩运用技巧。这样通过对油画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了解美术绘画类型,还能使学生对油画色彩进行初步的认知。在具体的油画作品赏析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以便帮助学生更详尽地了解油画色彩,掌握色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同时学生也能更全面的认识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二、优化色彩教学,提升油画作品的“文化性”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并在“唯分数论”的作用下,过去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常常被忽略,缺乏必要的关注度与重视度,油画色彩教学也受此影响,相应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学方案的规划也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一些美术教师在进行油画色彩教学时会直接将教学大纲当作教案,根本没有去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美术学习情况,也从未根据教育发展要求改变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这会使油画色彩教学无法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美术教师应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并在切实了解、掌握学生实际特点与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油画色彩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对四年级(下)中的《夜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室中营造出“黑夜”、“星空”等环境氛围,同时要将创新思维、理念落实到油画色彩教学的整体过程之中,学生也能依据自身的真实想法、感受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油画作品“文化性”的提高。这样打破美术教学的僵化模式,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更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2]。
三、实践油画语言,突破油画写生的“品质性”
教育教学整体化改革的贯彻与落实,使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美术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融合好美术理论与实践,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对油画语言进行更好地运用。教师在进行油画色彩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运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教学活动,这样通过丰富、多变的自然色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色彩进行油画学习与创作;同时,利用户外写生进行油画色彩教学,使学生能在观察社会、自然的过程中,探寻到全新的创作素材与灵感,这有助于学生色彩表达能力的加强。例如,教师在讲授《色彩风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发现并探究不同色彩的风景,并指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描绘自己所观赏到的自然景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绘画的过程中,更切实地体会到油画与色彩的魅力,并能够对色彩的搭配技巧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四、引导创作路径,形成油画表现的“可读性”
油画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价值。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在正确认识油画色彩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画色彩教学的表现能力,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巧,从而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色彩是油画展示自身表现力的前提,而色彩的搭配效果则直接影响油画的品质。例如,在对《奇思妙想》、《光与影》等章节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油画的形式展现自身的想法,并运用相关的色彩搭配技巧,展示出油画色彩的表现力。此外,在油画色彩领域中,绘画者自身对色彩的主观偏好,也是影响色彩搭配、表现力以及情感的重要因素,使油画的“可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必须关注此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油画中表达自身的色彩偏好。
综上所述,色彩是美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是绘画作品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油画色彩教学是重点教学项目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给予其关注;同时,要积极地对传统美术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及时调整油画色彩教学方案,使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与审美水平都能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使小学美术的油画色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刚.油画色彩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9,000(021):164-165.
[2]石冬艳.油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