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是人的天性,在当前应试教育氛围难以扭转的压力下,体育课最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在体育课中彻底地放松一下身心,也就是所谓的“玩”一会。玩什么,如何玩,在正规的体育课堂上能不能一个“玩”字了得,考验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驾驭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如下“玩”好体育课的具体实施策略,现介绍如下:
一、合理把握教学节奏,适当穿插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热身、课中技能练习、课后放松三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1.课前热身:常规的热身运动基本上是慢跑运动或原地做热身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活动时常常心不在焉,活动不积极,影响了热身效果。同样是慢跑,如果转化为游戏,则会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达到热身效果。例如,我以慢跑游戏进行热身,安排学生沿圆圈慢跑,要求学生在跑动中保持间隔距离,并允许打乱队列主动组合。在听到我发出"几人一组"的口令,几人迅速将手瓣在一起,多余的学生为失败。在这种含有体现学生反映快慢因素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不想让自己成为落队者,自然而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也会达到热身效果。
2.课中学习:体育技能或技术的训练往往需要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像姚明的勾手投篮、王浩的快攻结合弧圈打法都是经过无数次艰辛训练换来的。能不能通过体育游戏对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行分解,从而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或枯燥情绪,至关重要。例如,可以用“推小车”、“双杠追逐赛”、“蛙跳”、“兔跳”、“双人蹲跳”、“抢救伤员”、“搂腰拔河”、“角技”等来练习上肢、下肢及全身力量。可以用短距离的各种接力赛,如“贴膏药”、“抓捕逃犯”等来发展素质。可以用“移动接球”、“钻圈”、“地道战”等来发展灵敏和反应能力。
3.课后放松: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集中了学生,强化了班级的纪律性,避免了学生及早离开教学活动场所而形成的教学散漫行为;另一方面,游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能够帮助学生精神和身体的迅速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式灵活化。
体育教学作为运动教学,同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学生动多静少,以掌握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而体育技能的训练都需要多次反复,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坚持。现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将一些枯燥乏味、难度较大的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课程感同游戏,在如同“玩”的氛围中进行训练,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一次快速跑的训练课中,开始我的训练计划是50米跑*4组,100米跑*4组。50米跑队员们还能够认真练习,到100米跑就只有形式了,根本就没有速度。如是我说:“现在比赛计时跑。”结果他们的兴趣也不是很大。这时,我想到了“追球跑”的游戏,我向他们一说,兴趣就来了。采用两人一组追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跑了起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来扔球,其他队员来追球,看谁先超过球。这样不但达到了训练效果,还超过了我预计的运动量。训练在游戏中进行,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开展训练,训练效果明显。
同样,在田径教学中的弯道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的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弧形跑的游戏,以巩固弯道技术。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组与组之间的投准、投远、投高过线游戏,累计成功次数或总成绩,分出胜负。这样既巩固了投掷技术又提高了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练习能力。
三、教师需转换角色,融入学生群体。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角色,在保持教师权威的前提下,同学生打成一片,可以使学生能够“玩”得舒服、尽兴,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讨论:“真理愈辩愈明。”讨论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才能放得开、玩得开。
2.参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常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一起练习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认真训练;而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教师参与进去会受到学生热烈地欢迎,既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也让学生彻底放松下来,尽兴一“玩”。
3.竞赛:教师同学生同台竞技,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挑战欲望,学生挑战老师:赢了,开心;输了,不会气馁。同时,学生常常会把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体育训练作为一种开心的“玩”,这种“玩”,拉进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学生“玩”好体育课,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角色的扮演以及学生的自我心理感觉密切相关,只有轻松的内容、宽松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玩”的乐趣,并上好体育课。
一、合理把握教学节奏,适当穿插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热身、课中技能练习、课后放松三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1.课前热身:常规的热身运动基本上是慢跑运动或原地做热身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活动时常常心不在焉,活动不积极,影响了热身效果。同样是慢跑,如果转化为游戏,则会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达到热身效果。例如,我以慢跑游戏进行热身,安排学生沿圆圈慢跑,要求学生在跑动中保持间隔距离,并允许打乱队列主动组合。在听到我发出"几人一组"的口令,几人迅速将手瓣在一起,多余的学生为失败。在这种含有体现学生反映快慢因素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不想让自己成为落队者,自然而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也会达到热身效果。
2.课中学习:体育技能或技术的训练往往需要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像姚明的勾手投篮、王浩的快攻结合弧圈打法都是经过无数次艰辛训练换来的。能不能通过体育游戏对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行分解,从而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或枯燥情绪,至关重要。例如,可以用“推小车”、“双杠追逐赛”、“蛙跳”、“兔跳”、“双人蹲跳”、“抢救伤员”、“搂腰拔河”、“角技”等来练习上肢、下肢及全身力量。可以用短距离的各种接力赛,如“贴膏药”、“抓捕逃犯”等来发展素质。可以用“移动接球”、“钻圈”、“地道战”等来发展灵敏和反应能力。
3.课后放松: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集中了学生,强化了班级的纪律性,避免了学生及早离开教学活动场所而形成的教学散漫行为;另一方面,游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能够帮助学生精神和身体的迅速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式灵活化。
体育教学作为运动教学,同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学生动多静少,以掌握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而体育技能的训练都需要多次反复,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坚持。现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将一些枯燥乏味、难度较大的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课程感同游戏,在如同“玩”的氛围中进行训练,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一次快速跑的训练课中,开始我的训练计划是50米跑*4组,100米跑*4组。50米跑队员们还能够认真练习,到100米跑就只有形式了,根本就没有速度。如是我说:“现在比赛计时跑。”结果他们的兴趣也不是很大。这时,我想到了“追球跑”的游戏,我向他们一说,兴趣就来了。采用两人一组追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跑了起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来扔球,其他队员来追球,看谁先超过球。这样不但达到了训练效果,还超过了我预计的运动量。训练在游戏中进行,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开展训练,训练效果明显。
同样,在田径教学中的弯道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的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弧形跑的游戏,以巩固弯道技术。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组与组之间的投准、投远、投高过线游戏,累计成功次数或总成绩,分出胜负。这样既巩固了投掷技术又提高了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练习能力。
三、教师需转换角色,融入学生群体。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角色,在保持教师权威的前提下,同学生打成一片,可以使学生能够“玩”得舒服、尽兴,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讨论:“真理愈辩愈明。”讨论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才能放得开、玩得开。
2.参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常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一起练习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认真训练;而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教师参与进去会受到学生热烈地欢迎,既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也让学生彻底放松下来,尽兴一“玩”。
3.竞赛:教师同学生同台竞技,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挑战欲望,学生挑战老师:赢了,开心;输了,不会气馁。同时,学生常常会把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体育训练作为一种开心的“玩”,这种“玩”,拉进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学生“玩”好体育课,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角色的扮演以及学生的自我心理感觉密切相关,只有轻松的内容、宽松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玩”的乐趣,并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