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方式:文学批判功能的拓展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李晓成功了。于是便有了“李晓论”之类的文字。我感到好奇的却只是李晓得以成功的方式。他既没有象刘心武、蒋子龙那样以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取胜,也没有如刘索拉、马原那样以全新的小说样式实验惊世骇俗。事实上,李晓巧妙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坚持了文学进行社会批判的不无光荣的传统,同时在这种批判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我们对于这种社会批判方式不能
其他文献
美国伦道夫·梅肯学院的教授 ,福克纳研究专家 M.托马斯·英奇选了莫言作为研究对象 ,写了一篇题为《莫言和福克纳 :影响和汇合》的文章。英奇认为 ,莫言毕竟不是一
期刊
根据牛顿法的基本原理,本文基于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不对称配电网的三相常雅可比潮流算法.该算法引入内节点来处理平衡节点处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同时对负荷节点
【正】 这是另一片风景。它既不从属于朦胧诗的庄重、神圣和崇高的美学情调,也不等同于现实主义诗歌的提取与表现方式。这里是充满生存要求的人生日常状态的体验区。或许它们
为了更有效地挖掘电力负荷样本数据的信息规律,提高径向基函数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引入近邻传播思想的RBF神经网络算法.该算法根据电力
【正】 拙文《模型建构与演绎型批评文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曾经将模型视为演绎型文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而模型在演绎型文体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之一便如下
【正】 黄凡具有工学院训练的背景,对现代新知识领域有丰绰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这使他在剖析实际上是以科技资训为大动脉、面貌日异的当前社会时,显出某种特殊的优势。触角所及
【正】 我把张承志、莫言、肖亦农这三位新时期小说家放在一起审度和打量,并非是想要为他们分门立派,亦非是为了做一篇趋时附尚的比较文章,而是他们共有的那种血性男儿的阳刚
该文提出一种微分进化DE(differential evolution)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error back propaga-tion)相结合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新方法。DE算法是采用不同的策略产生变异算子,并在
【正】 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在历史舞台上,当一个时代由前景向后景逝去后,人们先是想忘却,“向前看”,然而不久,又会重新燃起反顾与反思的兴趣。由此构成了当代文学“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