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图片报道的一点体会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新闻图片报道同样肩负宣传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国人思想文化素质方面做着积极努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图片报道提出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传统文化;图片报道;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实施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弘扬。文化事业呈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新闻图片报道同样肩负宣传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国人思想文化素质方面做着积极努力。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是作为炎黄子孙应有强烈的意识和责任;其次是宣传,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动画,电影,电视,音乐都是很好的传媒,当然,新闻图片报道也是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
  一、图片报道要为饮食文化摇旗呐喊
  我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我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异彩纷呈。我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新闻报道以图片的方式加以展现,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效果,让观者过目不忘,记忆深刻。从2002年合肥首届龙虾节开办至今,笔者的镜头始终聚焦活动现场、销售现场,用海量图片报道人们养龙虾、卖龙虾、吃龙虾及相关活动情况。为了将报道引向深入,记者还奔赴农村,拍摄养虾过程、虾农辛苦劳动的图片;还进入龙虾销售店,拍摄“特色龙虾美食”并见诸报端、杂志,如具有合肥地方特色的“四大名旦”系列龙虾品种,助推龙虾节,为其成为城市餐饮文化的品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合肥的地方菜很有特色,可外地人知晓者甚少,特别是三河百年土菜。为此合肥2002年就开始举办本地名点名菜评比活动,推广合肥名点土菜。笔者正是从那次活动中了解到百年三河土菜鼻祖仍健在,进而萌生跟踪报道合肥土菜的念头,并多次前往合肥三河等地深入采访,先后拍摄推出《百年土菜三代掌勺人》、《土快餐叫板洋快餐》等图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笔者当年了解了三河土菜的历史,三代掌勺人制作土菜的用料、方法等,并用整版的篇幅加以报道。此篇报道在本地晚报登出后,即引来关注。《扬子晚报》以半版篇幅加以转载,并引发南京人游三河的热情,他们找到百年土菜三代掌勺人所开的饭店,排队等候品尝正宗土菜,为当地传统菜肴传承和发扬光大起到积极作用。
  二、图片报道要为古建筑保护振臂高呼
  我国古建筑泛指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我们开始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这对历史文化名城(包括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新闻报道运用镜头能够更好地揭示出我国古建筑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同时进行广泛的直观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对古建筑的重视。2005年9月笔者偶然发现,位于长江中路的晚清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屋顶部分瓦片缺损,便在报上刊出老宅亟待维修的图片。接着合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此事,随后的几年,热心人士一直为高家祠堂的保护及大修发出一次次呼吁,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6月高家祠堂开始封闭大修。记者从大修之初到大修完工,自始至终予以连续报道,终使这座具有古徽文化的建筑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在肥西县铭传乡有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居,记者2008年路过那里,所见景观破旧不堪,令人心痛,当即拍下一组图片在本地晚报发表并呼吁:不能让我市这一知名旅游文化景点因破旧而被毁。不久,报道起了效果,有关部门于2009年对刘铭传故居进行全面维修,并按原样恢复,记者又追加报道。现在,人们去那里参观,见到的已是修旧如旧的老宅景观。近十年来,记者将关注合肥市传统文化当成己任去鼓与呼,同时此类报道还延伸至安徽省内,涉及到古徽文化的保护,如《留住古徽文化》、《保护古徽文化在行动》等专版图片报道,都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对皖南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图片报道要成为景观文化宣传的铺路石
  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我国各地都有许多古老的景观文化,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重要资源,比如亭台楼阁、古桥壁画等等。可前些年,个别城市只抓经济,忽视了对传统景观文化的保护,致使一些老景观年久失修,毁坏严重。1998年,笔者去浙江绍兴出差,想顺便看看那里的古纤桥,没曾想,到了柯桥,见了古纤桥,却令我大失所望,这座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长长纤桥破旧不堪,连国家授予的一级保护文物石碑也倒在一边。这样毁坏景观文化的行为让人看了倍感心痛!于是笔者拍下此桥被毁画面,连同文字寄给了《中国青年报》,不日,这家报纸的“经济蓝讯”头版以较大篇幅、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了题为“古纤桥不该失去保护”的报道,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重视,开始了这方面的保护行动。同年,该组图片报道还获得了全国晚报好图片铜奖。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的描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景观文化,也不能因为城市建设需要而加以毁坏,即便是因为市政建设需要拆除,也应在他处或就地恢复。合肥包河公园景区东面,曾建起一个长长的“包公园流韵图”浮雕壁画,是游客观光必看的景观,后因市政建设,将其拆走,几年没有复原,市民反映较大。笔者得知情况后,拍下空空墙壁的现实图片与几年前人们观赏壁画的图片作比较报道,报纸以半版篇幅刊出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达到了促进整改的目的。
  图片报道除了担当上述三方面传统文化的宣传任务外,还应注意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宣传,这些人大都是普通人,不被重视,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笔者闻听安徽宣城水东古镇有一位皖南皮影传承人还在保护这门老手艺,很是佩服感动。随即前往了解拍摄,对皖南皮影在传统文化中的独树一帜、传承人制作皮影的继承和创新及他的说唱演独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采访拍摄,回来在报上用一个版的篇幅加以宣传报道,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这一门老手艺因后继无人而失传、消亡。此外,1995年,本人去皖南歙县采访,得知那里有一位鞋匠不光鞋修得好,国画更是画得出色,觉得应该为这样执着传统文化的小人物鼓与呼。于是拍了他修鞋、作画的新闻图片,又对他多年坚守边修鞋、边作画的艰难岁月给予深入探访,得到第一手资料,寄往《人民日报》海外版,也以较大版面刊出图文,名为《鞋匠丹青》,揭示了普通人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终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道理,激发了普通人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这么一段话。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现阶段仍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所以,目前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所以,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现代化是我们几代人的追求,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文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我的脑海中,常浮现一个老者的身影。站在寒风中,犹如苍劲的枯竹。凉意中,守住心中的“节”。清朝哲学家王夫之,晚年讲求“溯源心性”,“我心送你三十里”便是佐证。一日送别友人。
认识一位作家,他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打电话给他,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他的QQ也不在线,发电子邮件也不回复……就好像去了另外一个星球一样,但几
即使在六月的暑天,那青石门槛也透出一股寒气。轻轻迈过去,便走进了另一段岁月。这是一座废弃的老屋,里面空荡荡的,从前的农具守着它。打稻机四脚叉立,四处散落的竹箩,空荡荡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古往今来,真正的成功者大都具备低调的素质。即通常所说的“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相反,数量可观的失败者却往往由于无视低调的重要性而成为前车之鉴的例子。
目前,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时仍未完全摆脱文体呆板、文风沉闷、传播缺乏针对性,脱离受众语境等等问题,致使受众的解读与传播意图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环球
电视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们接收新闻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电视出现 后,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针对性教学措施和应试技巧。
本文旨在阐明音频工作站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音频设备,在使用中的主要特性、在广播剧制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和 模拟制作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简要介绍在使用音频工作站
作家六六的作品现实而具有批判精神,一向都很对我的口味。一部《蜗居》让我们对大都市里的房奴生活感同身受,2012年的《心术》,则让我对从小就惧怕的医生和护士有了全新的认
【摘 要】生活中并不缺少好新闻,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能力。本文总结出了六条提升新闻发现力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业内同仁借鉴。  【关键词】新闻发现力 思维品质 预测性报道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新闻真可谓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于是,有些新闻前辈谆谆告诫后来人: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事实果然如此么?非也!2007年,笔者所在的媒体举办了一次新闻采编培训,那天上午,50多名新入行的采编人员被派往省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