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问学”思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学之序,阐述他的学习过程。他把学习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其中审问、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思”在前,“行”在后,思易行难。本文对后两个过程即“思”和“行”进行研究,探讨思行的关系,对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朱熹 思行 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08-02
  朱熹作为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其教育思想包罗众长,丰富多彩。本文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用“问学”一词,强调的是受教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朱熹把学习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其中博学属于“学”的功夫,审问、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朱熹对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笔者对第一个阶段“学”已经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只对后两个过程即“思”和“行”进行研究。
  一、“思行”的涵义
  (一)思
  思是朱熹学习过程中的第二个步骤,思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思考,把所学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朱熹“学习须思”的思想也是对孔子、孟子和宋初理学家思想的继承,孔子认为“學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孟子继承了孔子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但更重视和发挥心之官“思”的功能,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认为学习用心思考,才能学有所得。周敦颐也认为“不思,则不能通微。”只有思考才能通达学问微妙之处。
  朱熹继承并发挥了孔孟周等人的思想,关于“思”,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疑即问。朱熹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学习从有疑到无疑,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朱熹重视疑问,认为有疑从思开始,有疑才会问,有问才能有进步,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强调审问,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学无止境,要反复质疑问难,才有进步;“若以为止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学海无涯,必须时时思索,处处留心,方能学有所成。
  二是学思不离。朱熹认为学之后即是思,学思相连,“学与思,须相连。才学这事,须便思量这事合如何。”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必须经过思考,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之后“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通过缜密思考,深刻领会书中的微言大义,才能学有所得。在朱熹看来读书是学习,做事也是学习,只学习而不思考其中的道理就会犯糊涂,学习就容易失去方向和目的。“学,是学其事,如读书便是学,须缓缓精思其中义理方得。且如做此事是学,然后思量此道理是如何,只恁下头做,不思这事道理,则昧而无得。若只空思索,却又不傍所做事上体察,则心终是不安稳。”学而不思就容易蒙昧而无所得;凭空冥想而不学则是玄思,想入非非,最终会一事无成。他对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了中肯的阐述,认为“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卼臲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学”与“思”不可分割,读书只有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熟记中在加深理解,做到“读得熟”、“思得精”,才能 “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三是问以明辨。朱熹认为学习经过思考之后就要明辨,明辨是思考的必然结果,是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朱熹的“明辨”思想既是对《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继承,也是对《易经》中“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的扬弃。学者只有通过铢分毫析式的明辨才能消除心中疑惑,“辨之明,则断而不差,故能无所疑惑而可以见于行”。学问也只有经过区分异同,辨别是非善恶,才能严密。
  (二)行
  “笃行”是朱熹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就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学之序。“笃行之”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讲的就是落到实践上。朱熹还曾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即强调“行”才是最重要的,人们更应该努力去诉诸行动和实践。朱熹还曾形象的比喻“行”的重要性:“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行了才知结果,否则都如镜中花,水中月,空幻想而已。行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笔。《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迈出坚定的步伐就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思行”的关系
  《礼记·儒行》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有理性,就是懂思考,知是非。人在迈向胜利成功的道路上,总会存在许多的障碍,需要用心思考,谨慎慢行,否则易于滑入失败的深渊。《论语·子路》道:“欲速则不达”,急躁是人类成功路上的大敌,沉着则是到达成功彼岸的良师益友。诸葛亮曾空城而退敌;谢安在淝水之战临百万大敌而不惧,最终大败敌军,这都是沉着善用思考之功。
  思需要行来配合,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就,绝对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实干、敢行。我们通过慎重的思考,认为该做而且可做的事,就不要畏缩,必须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地去干。所谓百炼成钢,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忍受各种艰难历练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最大的原因在于唐僧始终认为其所行之事,是对的,是有价值的。就科学而言,理论钻研需要实验来辅佐,来证实,世界更多未知的奥秘,需要高度的科技与良好的实验设备,使得理论与现实不断结合,从而推动科学不断发展。
  三、“思行”的现代价值
  第一,通过对朱熹“思行”问学思想的发掘、探微,从古人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宗旨和学贯终身的学习实践中寻求合理成分,认识古代“问学”思想中,特别强调对人的价值、地位、尊严的重视和肯定。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归根到底依然是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朱熹的“问学”思想强调“思”前“行”后,要重“行”,认为知行不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反对空读诗书,空发言论,这对建立学习型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实践意义。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全面参与,既需要党的导向,也需要政府的保障协调,还要不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每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和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5年5月,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的贺信中也指出: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研究朱熹的“问学”思想,从其“思行”观中汲取先人的智慧,将会为我们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思维。
  作者简介:
  许伟(1981-),女,汉族,山东邹平人,副教授,法学硕士(在职),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黄斌(1981-),男,汉族,江苏宜春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姚化昌(1978-),山东昌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工业4.0概念的推广和到来,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调整对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基于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联合开发的智能化汽车生产线仿真实训实验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广泛的企业调研,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和在以往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重新设计构建了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业4.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基于其自身教学特点等各种因素,教学管理始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现状,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文章探讨研究了基于“精细化”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管理体系 构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招生政策的逐步完善细化,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打破传统大学招生设置计划文理不兼收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同时兼收高中文科毕业学生,那么如何让文科毕业生在理工类专业学好电类基础知识课程,为以后的衔接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此,我谈谈高职文科生如何做好电工实验,如何帮助他们理解电类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做好铺路石。  【关键词】文科生 电工实验 方法引导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要】《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文章分析了“校企双导师制”实施背景和具体内涵,重点介绍了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如何授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双导师制 汽车配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2-01  一、“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实施背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摘要】基于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结合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初步构建具有林学专业特色的先行组织者课堂教学方法,并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教学设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1-02  “先行组织者”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1960年关于
期刊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室内设计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在社会需求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市场对高素质设计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很多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这门课程。本论文重点从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一些环节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提出问题,针对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对师资的完善提出建议和调整方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 教学创新 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音乐表现教学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提出音乐表现的过程需要有愉悦和成功;需要营造人人参与的愉悦氛围,并根据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互为关联的特点,提出普通学校音乐表现教学需秉持“成就”、“参与”及“融合”三大原则。  【关键词】音乐表现 成就 参与 融合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07-02  教学原则“
期刊
【摘要】文章从教学设计和视频制作两个方面讲述微课作品设计。教学设计注重精选主题、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内容分析科学、正确、教学中要参考学习者学习特点、微课制作中讲究教学策略;视频制作介绍了常用的制作工具,常用的录屏和剪辑工具,网站视频下载软件等。  【关键词】微课 教学设计 视频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8-02  微课是教学资
期刊
【摘要】发光功能材料是显示、照明、传感等领域的基础,发展新一代发光功能材料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对于从事发光材料体系开发工作的化学领域研究生,除必须掌握新材料的合成技术外,另一项最重要的基础科研技能是利用现代仪器手段获得材料真实、准确的光谱信息。本文从仪器使用与研究生教学实践两方面出发,探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光谱实验课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可供教师同行参照的解决思路。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情景案例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医学教育课程学习的改革成效。方法:以药化14班级为实验教学对象,以药分15级为对照,观察不同教学方法期末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班级药化14优秀率、平均分等均由于对照班级。结论:基于情景案例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医学课程教学上具有促进人际沟通、健全师生/生生关系、增强学习者社会性,构建平衡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景案例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