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里看见儿童看见学习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室简介
  浙江省俞春晓名师网络工作室“俞教寓乐”智慧空间站(以下简称俞春晓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是浙江省首批名师网络工作室。在特级教师俞春晓的带领下,工作室立足“课程改革和名师培养”,致力搭建以“合作、互助、多维、持续”为行为特征的群体平台,积极为浙江省各地有着共同志向的学前教育同仁提供共同学习、共享成果、共生发展的机会。工作室通过微信群、QQ群、APP应用及网络平台等现代化媒介,搭建了一个零门槛的公益研修平台——云端学习场,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推送给省内外2000多名学员。
  对话时间:2016年10月14日~15日
  对话地点: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
  杭州市凤栖幼儿园
  对 话 者:周 菁 全国学习故事项目组组长、幼教专家
  俞春晓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幼教研究员
  冯伟群 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集团园长
  丁舟萍 杭州市凤栖幼儿园园长
  高晓瓂 杭州市凤栖幼儿园园区园长
  徐 慧 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园区主任
  对话背景:近几年,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广,俞春晓工作室成员所属幼儿园也开展了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老师们遇到了一些困惑与挑战。例如:学习故事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捕捉日常教学中的“哇时刻”?怎样的识别与回应才有效?由此,俞春晓工作室特邀“学习故事研习项目”专家组组长周菁博士,通过对话的方式,帮忙成员领会学习故事的精髓,推进学习故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故事怎么“用”
  俞春晓:学习故事在我们日常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实践,大家对此有什么困惑吗?
  徐慧:老师们对于学习故事与评价之间的关系存在困惑。他们提出,学习故事的撰写一般是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评价的主体也以他人居多。我们要如何让孩子在学习故事中实现自我评价?如何让孩子与学习故事产生互动?
  冯伟群:孩子的学习故事可以在环境中呈现,孩子会关注环境中的自己,由此形成自我肯定和鼓励。我们也会把写好的学习故事读给孩子听,并且聆听孩子对故事的反馈。幼儿从完全依赖他评到逐渐出现自我评价,其自我评价能力正处在积极建构中。学习故事聚焦于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是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评价的良好渠道。
  高晓瓂:学习故事的评价是正面的,但是,当孩子出现暴力等负面行为时,新西兰的教师是如何引导的?
  周菁:我与大家分享一个《布鲁斯的故事》:布鲁斯是一个有暴力倾向、让同伴害怕,自己也不快乐的孩子,而他的老师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让人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也许你转变一下注意力,就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事情。老师会在布鲁斯参与某些感兴趣的事时,观察他参与活动的原因、需求和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从而发现了布鲁斯的另一面: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创意、有想法。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孩子建构了自己的形象和自我认知,并推进了其自我评价的过程。
  冯伟群:说到学习故事,我们很自然地将其定义为一种表现性的评价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习故事其实不仅仅是评价,它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孩子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周菁:学习故事的目的是让老师在观察时不仅看到孩子在做什么,评价其水平,更重要的是去读懂其心思:他到底在想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心中的目标是什么。学习故事的评价内容不是孩子的水平,而是促进孩子的学习。在促进和回应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立一种与孩子互动互惠的关系。
  俞春晓:确实,学习故事不仅转变了我们的评价方式,更转变了我们的儿童观——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哇时刻”的捕捉与回应
  徐慧:很多老师在撰写学习故事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哇时刻”难以捕捉,如何有效、准确地对其进行识别和回应也有难度。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
  丁舟萍:其实,学习故事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要有意识去观察记录。我们幼儿园的夏老师拍了一段中班孩子建构活动的视频,然后,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视频,共同捕捉“哇时刻”。
  周菁: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不能一上来就规定老师“要写几篇学习故事”,而是和老师共同聚焦讨论:如何在过程中提升识别和回应的能力。下面,让我们分段观看视频,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以及可以如何回应。
  高晓瓂:(视频简介)吃完点心后,幼儿自主区域活动开始。乐乐认真地在建构区搭建,并取来圆筒罐,与积木结合,搭成了高高的“奶茶桶”。乐乐喊道:“卖奶茶啦,卖奶茶啦!”吆喝声很给力,立刻吸引来了几个小伙伴。乐乐很熟练地将“果粒”“口味粉”放入奶茶桶進行搅拌,做完奶茶,他征求了小伙伴的意见,便拿来了一些纸杯,继续吆喝着招揽生意:“卖奶茶啦,新鲜的奶茶!”最后,乐乐做的“飘香奶茶”赢得了伙伴的认可,乐乐成了一位“奶茶小老板”。
  冯伟群:我从视频中看到了乐乐小朋友的专注和坚持,他的创意和自信仿佛是一种魔力,深深吸引着我。当大多数幼儿以传统的方法搭建积木时,乐乐却有了新点子:他运用生活经验,把一些积木放入奶粉罐。在搭建奶茶店的过程中,乐乐表现出了认真、坚持的一面,和同伴友好地交流,还不忘宣传自己的奶茶。整套动作都很娴熟,这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徐慧:当孩子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时,“哇时刻”也就诞生了。这个活动原本是建构游戏,因为加入了卖奶茶的情节,产生了新的游戏点。看视频的时候,我在思考:乐乐为什么这么大声地吆喝,是在吸引别人注意吗?他看似在吆喝,其实是在试探周围人的反应。后续加入的两个孩子受到乐乐的启发,也想尝试制作奶茶,于是有了之后的合作。乐乐往奶茶桶里放入的积木是经过选择的,他运用了数学领域的经验来丰富活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周菁:对于“卖奶茶”一说,可以看出中国孩子从小就开始规划职业,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有了认知,并自我赋予角色:我是有社会身份的人,我的身份有价值!视频中,有个小女孩把纸杯拿给小男孩,与他建立了连接。孩子之间相互呼应,形成共同兴趣,拓展新的游戏线索,这也是“哇时刻”。出于某种共同的目的,他们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倾听对方。最后,小女孩退出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她一开始参与游戏的兴趣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高晓瓂:我曾经带着好奇心问过乐乐,为什么要开奶茶店。他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奶茶店老板。”过了几天,我又问了他同一个问题,他说,其实是因为他的妈妈不同意他喝奶茶,但他自己喜欢喝,所以想开奶茶店。可见,乐乐心里是很纠结的。
  周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虽然奶茶不健康,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爱喝?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帮助孩子们获得理性的认知?这虽然是个建构区游戏,但它拥有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并不是唯一价值,需要清楚的是这个价值是谁赋予的。可幸的是,孩子的活动没有被老师所局限,老师给了他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一旦产生了共同兴趣,孩子是非常投入的。我们可以一点点地挖掘,解读“哇时刻”,然后进行回应。
  俞春晓:建构区里可以玩角色游戏吗?当然可以!教师应当支持孩子的探究身份,让他自然而然地生成角色活动。此外,老师还可以询问乐乐为什么喜欢奶茶,为什么要卖奶茶,可不可以做健康的奶茶。同时,老师可以为个别参与游戏的幼儿回放视频,了解其他孩子内心的想法。大家到底是喜欢喝奶茶,还是喜欢制作奶茶?这些讨论都是按照孩子的思路顺应而生的。
  丁舟萍:我们计划将视频播放给全班孩子观看,询问主角当时的想法,以及另外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参与,女孩为什么会退出。同时,组织喜欢奶茶及不喜欢奶茶的孩子进行大讨论,各自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对于喜欢奶茶的幼儿,可以询问“卖奶茶的人是怎么制作奶茶的”;对于不喜欢奶茶的幼儿,可以询问其原因,是否是因为父母的不允许喝。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开展“健康奶茶”大讨论,如何制作健康的奶茶。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体验,让他们获取健康奶茶的信息,也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开展亲子健康奶茶制作活动。
  周菁:考虑到有的孩子不一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可能不会立刻将视频播放给所有孩子看。我会在休息的时候,先播放给视频里的几个孩子看,征求他们是否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意见。如果他们感兴趣,且其他孩子愿意加入,我会把视频播放给更多的孩子看。
  徐慧: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到底怎样的回应才是准确的?有哪些依据可以参考?
  周菁:老师设计的回应其实都只是可能性,可以在自然交流过程中产生。比如,与幼儿对话时,可以听听孩子的感叹,如果他们表示出对角色扮演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用假想的材料来做角色活动。我们要灵活地寻找最适合的线索,也可以事先想好可能寻找到的线索,以便与孩子沟通时有方向,切记千万不要做成“必行主题”。
  丁舟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可能出现的回应”假设,后期根据孩子某个兴趣点来进行回应,对吗?
  周菁:对,学习故事的回应其实是为了推进主题的进程。曾经的主题都由老师决定,现在可以由孩子来设计,也可以同时开展多个小主题。当然,这个计划并不一定要执行,如果你觉得有可能实现,并做好了在过程中回应的准备,便可以尝试。
  徐慧:对于学习故事的撰写,我还有一个疑问:学习故事的语言表述和我们以往的观察记录不一样,学习故事更偏向描述性的语言,以往的观察分析更多的是概括式评价性的语言。学习故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述方式?
  冯伟群:评价性的语言会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描述性的语言才是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帮助使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周菁:学习故事的语言表述对刚接触学习故事的老师来说是有挑战的,这种挑战是“去标签化”的转变。以往我们在分析时会主观地说“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注意力不集中”“他很聪明”等,而学习故事让我们看到更具体、真实、丰富的孩子。
  周菁:大家能否用“当……的时候,就是‘哇时刻’”造句,来说说自己对“哇时刻”的理解?
  俞春晓:当孩子制造挑战机会的时候,就是“哇时刻”;当孩子出現与众不同的另一面的时候,也是“哇时刻”。
  冯伟群:当孩子真实表现自我的时候,就是“哇时刻”,当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哇时刻”。
  高晓瓂:当孩子展露本性的时候,就是“哇时刻”,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哇时刻”。
  徐慧:当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诉说快乐经历的时候,就是“哇时刻”;当孩子接纳别人的时候,就是“哇时刻”。
  丁舟萍:当我们在周博士、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思维碰撞的时候,就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哇时刻”。
  成长与收获
  学习故事的研修很快就结束了,每一个参会者都把所学与所思牢记在心,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对有的老师来说,从理念转变成行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大家会怀揣着耐心和信心,等待着老师们与孩子一同成长。周菁博士提出“相信‘相信’的力量”,即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学习故事,如此,大家的学习旅程一定会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其他文献
绘本《请给青蛙一个吻》讲述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情人节这一天想要尝尝做王子的味道,于是,它急切地想寻找一个吻。小青蛙先后遇到了牛、羊、蛇、猪,但都没能如愿。最后,善良美丽的公主吻了它,一次、两次、三次……可是小青蛙却没能变成王子。但是,小青蛙却深情地说:“可是,我已经尝到了做王子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一个吻、一个拥抱就能让人享受爱的味道。爱,无处不在;爱,给人温暖。爱总是在不经意间偷偷
期刊
近日,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分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普及和普惠两个指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
期刊
大学时,我最爱读几米的书,透过一幅幅画面看见孩子的心灵;今天,我又拿起了几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许多大人都觉得绘本是给孩子看的,其实我们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如果你已经被成人的生活所占据,不妨暂时走出成人的世界,静静品味这位内心藏着孩子般灵魂的几米。  几米的彩色画笔下,有个特立独行的小女孩,叫郝完美。光听这个名字,就不难猜出她寄托了爸爸妈妈多少殷切的期望。可是,郝完美的世界真的完美吗?
期刊
于幼儿午睡将醒时分,我们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北师大实幼)。例行公事,总是要在幼儿园周边逛一逛,长长的巷子缓和了外界的吵闹,此处安静有序。  正看着树枝上跃动的乌儿时,幼儿园内二楼传来悠扬的琴声。我明白,孩子们起床了,转了个弯,走向幼儿园门口。一些儿童滑板车就停靠在路边。家长们牵着孩子,陆陆续续从我身旁经过,我也跟了上去。  家长、孩子,其乐融融地踮着碎步,老师们的脚步也显得匆忙而
期刊
工作室简介  深圳市杨梅名师工作室经深圳市教育局审批通过,于2016年4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由公办园、民办园及“深圳市优质特色示范园”帮扶园所的园长和老师共25人组成。其中。工作室成员10名,工作室学员15名。工作室人员结构合理,辐射面广,包含福田区、龙岗区、光明新区等地区在内近十家园所的园长老师。人员之间在经验上和思想创新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希望能通过工作室的不懈努力。将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
期刊
据预测,因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新增幼儿园学龄人口30万人,需增1000所幼儿园。  2012年,江蘇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实施5年来,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省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为97.8%,在公办幼儿园就学幼儿占70%,在省市优质幼儿园就学幼儿达到80%。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  省教
期刊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教育扶贫三项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省级财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资金将在现有基础上对康保等10个深度贫困县再增加10%,并根据规划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将2018年资金提前下达,确保深度贫困縣于2017年底全部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在教师培训方面,河北省将深度贫困县全部纳入“国培计划”。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项教师培训计
期刊
岳亚平 河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等。  内容简介:岳亚平教授从对比中英教育的纪录片出发,指出中式教育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即集体教学对于中国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由此引出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教学这个问题起源于西方教學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岳亚平教授认为,教学传递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而手段应该是丰富多元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关注受教育
期刊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获得什么样的教育,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家长的家教方式存在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又该怎样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其科学育儿呢?  一天,我收到了皓皓爸爸发来的信息:“陈老师,今天皓皓不开心,他说老师不让他玩喜欢的玩具。所以,请你以后多留意一下皓皓的情绪,好吗?”我没有马
期刊
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等。  内容简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人的发展。张明红教授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相关要求出发,指出儿童在与有限的群体接触中,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  張明红教授认为,《指南》社会领域的要求是围绕幼儿个体交往和群体交往两条主线展开的。当前,我国幼儿社会领域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