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技工时代”加快技能人才发展重要而紧迫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21年两会关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热点焦点问题,引起各界重视。让我们看看专家和人大代表怎么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中国是个技工大国,技能人才已经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仅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28%,这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高技能人才占到50%尚有较多差距。加快技能人才开发是我国提升现代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打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人力资源升级“堵点”的关键一招,激活蛰伏的国内巨大人力资源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支撑的有效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开发多层次技能人才更显重要和紧迫。
  新技术革命使新业态 “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劳动领域发生趋势性的新变化。在劳动力需求上,由数量转向质量,劳务输出正由体力型快速向技能型转变。在劳动力供给上,新成长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2020年三月用工高峰以来,不少地方采取“硬核复工”,凸显农民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今年外出农民工多数就地过年,复工早,上岗快,从总体上看,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向招工难为主发展。在劳动就业形态上,一大批新生代劳动者投身到快递、送外卖、网约车服务、寻呼服务、家庭服务和网络营销服务等现代服务新业态。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38个新职业,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将改变生产线上的枯燥劳动,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将吸引新生代劳动者投身建筑业,网约配送员给快递小哥新的称谓,健康照护师激励着家庭服务人员技能提升,列入国家职业目录的新职业正在增加新生代劳动者的工作兴趣。
  工业化时代分工越细越能提升效率,网络化时代越融合越产生新效益。加快技能人才发展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注重对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开发新职业、掌握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增量,带动高技能人才占比的提升,使高技能人才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坚持“多劳多得”,鼓励“技高多得”,提高技工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充分释放新职业的劳动魅力,进一步实现“体面劳动”。以工匠文化为底气,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以让大批工匠出彩、提升中國制造品质为目标,着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农民工等产业工人,感到学技术好就业,学好技术多增加收入,使掌握高技能的优秀“蓝领”人才、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需要有突破性的举措:一是推动就业优先政策与技能提升政策协同发展,鼓励技师、高级技师向国家级技能大师、省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的高技能人才发展。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发挥大企业开发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和“头部”企业在产业技能提升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鼓励超大型企业建设“技工航母”,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是建立以赛促学新机制,通过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县级技能竞赛,发现掌握高技能的杰出、优秀人才,并给予其相应的职业技术职称。四是加快“双证制度”在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职业院校落地,使一大批“科班出身”的新工匠逐步成为中国工匠大军的中坚力量。五是拓展国家级和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有影响的企业联合设立非遗传承学院,使中华民族优秀技能代际相传,打造技能“人才雁阵”,形成多层次的技能人才队伍。六是鼓励先进制造业大企业设立科研学徒制。七是加快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使有水平的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受到尊重,在全社会树立起高技能人才标杆。八是建立权威性、综合性、全国性的技能人才宣传和开发平台,在国家层面举办高技能人才高峰论坛。
  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技能人才作用凸显,释放数字化“抗疫红利”给大规模培训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使高技能人才迎来黄金发展期。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网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双合三类双轨”双向融合教学模式的目标确立和体系构建,从目标确立、体系构建、实施路径以及成效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两课”融合育人管理体系,加强两支教学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构建过程性评价模式。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 思政课 专业课 融合育人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73-04
【摘 要】本文论述绘画教学中形式语言的借鉴教学,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从画面形式借鉴中学习,讲解形式构架是绘画独特语言的基础,并在研究经典绘画作品当中引导学生体会审美趣味的把握与形式选择。  【关键词】绘画课程 形式语言 借鉴教学 画面形式  在绘画教学当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绘画形式语言借鉴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画家的题材选择和表现方式选择。从表面上看,画家的作画选择好像带有随机性,属于个人的行为
本文以高职高水平护理专业群为例,论述“双高”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实施路径与实践,提出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模式以及创新评价方式等具体举措,推进“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多渠道培养护理专业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摘 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要积极面对“三喻文化”带来的冲突,正视自身存在的理论引导不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密切、实践体验供给不多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理论阵地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格局和强化多元合作,加强理论引导,促进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  【关键词】三喻文化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机制  “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
★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終身学习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规范校外培训。  ★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 就业优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