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情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最困扰我们的问题莫过于学生通过“我的电脑”交作业时,随意地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往往是我们上节课做的作业,这节课再看就没有了,而是被其他班的学生给删除了,你删我的,我删你的,形成恶性循环。不好上课。而我们平常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反复强调和训斥。然而这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良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对教师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德育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法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文字处理》第二节《图文混排》。本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七年级的学生。之前我们所创建的文档只包含单一的文字,实际上,WORD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化文档的方法。如插入艺术字、图片,绘制各种各样的图形等等,使自己文章能够更加完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能够保存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美丽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2.插入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字、图片和各种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文档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WORD中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情方面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的练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可以熟练地保存自己的作品。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
首先我通过网络教室,打开几篇没有经过加工的文章,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经过修饰之后,变得漂亮的文章。经过比较展示,学生们的兴致一下提高了不少,同样的文章,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呢?这时我及时引导,无论是电脑制作大师还是普通的中学生,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图文混排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用电脑制作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和贺卡呢?其实这些文章都可以通过WORD软件来制作完成。那么我们首先来启动WORD。可是如果我们制作出这么漂亮的贺卡,下节课来了之后,而是被别人删除掉了,那么我们是多么的着急啊!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网络教室播放精美图片文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强烈欲望。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材,主动参与,乐于求学,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简单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到不能随意地删除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针对问题,提出任务
我们通过网络教室,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学生也明白了如何做题,把我们的作业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结果一放,我们的文件夹找不到了,这时我们应该继续强调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是随意地删除别人的资料库,只有首先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损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情节多么恶劣的一件事。我们应该做一名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挥,制作出不同的图文混排文章以及漂亮的贺卡。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七、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学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道德教育?如何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首先问题?
通过保存自己的作业,而找不到位置时,让学生产生共呜(因为很多学生都有个人资料被他人删除的经历),随意删除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让学生明白并承诺不随意删除他人资料,让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情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最困扰我们的问题莫过于学生通过“我的电脑”交作业时,随意地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往往是我们上节课做的作业,这节课再看就没有了,而是被其他班的学生给删除了,你删我的,我删你的,形成恶性循环。不好上课。而我们平常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反复强调和训斥。然而这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良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对教师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德育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法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文字处理》第二节《图文混排》。本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七年级的学生。之前我们所创建的文档只包含单一的文字,实际上,WORD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化文档的方法。如插入艺术字、图片,绘制各种各样的图形等等,使自己文章能够更加完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能够保存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美丽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2.插入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字、图片和各种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文档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WORD中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情方面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的练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可以熟练地保存自己的作品。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
首先我通过网络教室,打开几篇没有经过加工的文章,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经过修饰之后,变得漂亮的文章。经过比较展示,学生们的兴致一下提高了不少,同样的文章,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呢?这时我及时引导,无论是电脑制作大师还是普通的中学生,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图文混排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用电脑制作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和贺卡呢?其实这些文章都可以通过WORD软件来制作完成。那么我们首先来启动WORD。可是如果我们制作出这么漂亮的贺卡,下节课来了之后,而是被别人删除掉了,那么我们是多么的着急啊!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网络教室播放精美图片文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强烈欲望。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材,主动参与,乐于求学,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简单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到不能随意地删除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针对问题,提出任务
我们通过网络教室,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学生也明白了如何做题,把我们的作业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结果一放,我们的文件夹找不到了,这时我们应该继续强调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是随意地删除别人的资料库,只有首先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损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情节多么恶劣的一件事。我们应该做一名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挥,制作出不同的图文混排文章以及漂亮的贺卡。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七、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学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道德教育?如何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首先问题?
通过保存自己的作业,而找不到位置时,让学生产生共呜(因为很多学生都有个人资料被他人删除的经历),随意删除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让学生明白并承诺不随意删除他人资料,让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