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本研究试图对药物分析学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1-00-01
1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目前国内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着眼于培养基层药品检验人员而设立的,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实际需要。美英等国的院校开始调整药物分析教学中该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增加大型仪器和应用示例等内容。近年来,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凝练,改变过去的单一药物分析学课程,构架全新的课程体系——“阶梯”课程体系[1],即:以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内容与最新进展为核心的《药物分析》课程、以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行为为基础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和以现代分析分离技术为主的《现代药物技术》,同时将3门课程的实验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 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当代药品质量检测的新发展与共性问题,以及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实际需要,考察课程原有内容的取舍、充实或削减同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原有第15章药物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糅合到各论介绍。药物分析课程理论教学选择最新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们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1)药物分析总论(包括药品标准,判断药品质量的基本内容: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2)各论(七大类药物的分析);(3)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现代分析技术介绍。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3.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自主实验。及时调整和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反映药物分析发展的新实验。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分级式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维生素C,B1,E,A等的鉴别和三黄片的制作和质量评价),有效提高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2 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确立
实验教学应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2],它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保障,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对实验进行考核。药物分析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中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70%,其中包括容量分析的正确操作,分析仪器的合理使用,有效数字位数的准确保留,原始记录规范,实验数据可靠,具有事实求是的科研态度。实验考试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报告的规范书写,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数据处理的准确无误以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该评估体系从实验原料的选择、药品试剂的配制、疑难问题的解决,到仪器设备的选择调试及方法步骤的设计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全過程。这样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设计性实验,仅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药品,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内容,独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如:如未知药物的鉴别,在维生素A,C,B1,E等药物中要求学生查阅其中药物含量测定的相关文献,设计合理实验流程,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有无干扰,同时根据查阅的文献,撰写一篇综述,实验结束后,根据本次实验情况写一份实验总结,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报告、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有何优点以及不妥之处,做到归纳总结和及时巩固。
3.3 开设课外研究性开放实验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分析技术的进展,我们将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调整,课时外新开设多个研究性自主实验,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内容之一,供学生选做。自主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后的论文撰写,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实验报告以论文形式书写,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前言、仪器试药、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研究论文的基本要素。此外,在内容涉及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药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学生也可以自拟实验内容。以1~2人为组,选择1个或2个实验内容,自行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准备必要的试药仪器等,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性自主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新教学模式及手段的应用
4.1 教学模式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与检查效果。这一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建构理论教学思想[3]不仅在发达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也逐步为我国教育界所接受。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个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通过改善这些要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内在质量。这种教学思想,有利于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药物分析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4.2 教学手段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极好条件,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丰富的特点,数码照片+网上下载+动画效果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同时开发了部分计算机模拟药物分析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深感该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科学概念的描述,大量公式、图表、数据及理化符号的使用,采用规范制作的课件授课,不仅节约时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以药物分析理论的学习和案例教学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为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和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祥德,董丽,杨志军等.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合并教学的设想.药学教育,2007,23(4):35-37.
[2] 杨洁,段文军,谢宝平.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6(3):287-289.
[3] 刘燕萍.基于建构理论的信息感悟能力的培养.现代情报,2006,4(4):150-152.
【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1-00-01
1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目前国内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着眼于培养基层药品检验人员而设立的,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实际需要。美英等国的院校开始调整药物分析教学中该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增加大型仪器和应用示例等内容。近年来,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凝练,改变过去的单一药物分析学课程,构架全新的课程体系——“阶梯”课程体系[1],即:以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内容与最新进展为核心的《药物分析》课程、以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行为为基础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和以现代分析分离技术为主的《现代药物技术》,同时将3门课程的实验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 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当代药品质量检测的新发展与共性问题,以及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实际需要,考察课程原有内容的取舍、充实或削减同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原有第15章药物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糅合到各论介绍。药物分析课程理论教学选择最新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们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1)药物分析总论(包括药品标准,判断药品质量的基本内容: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2)各论(七大类药物的分析);(3)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现代分析技术介绍。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3.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自主实验。及时调整和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反映药物分析发展的新实验。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分级式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维生素C,B1,E,A等的鉴别和三黄片的制作和质量评价),有效提高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2 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确立
实验教学应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2],它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保障,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对实验进行考核。药物分析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中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70%,其中包括容量分析的正确操作,分析仪器的合理使用,有效数字位数的准确保留,原始记录规范,实验数据可靠,具有事实求是的科研态度。实验考试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报告的规范书写,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数据处理的准确无误以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该评估体系从实验原料的选择、药品试剂的配制、疑难问题的解决,到仪器设备的选择调试及方法步骤的设计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全過程。这样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设计性实验,仅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药品,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内容,独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如:如未知药物的鉴别,在维生素A,C,B1,E等药物中要求学生查阅其中药物含量测定的相关文献,设计合理实验流程,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有无干扰,同时根据查阅的文献,撰写一篇综述,实验结束后,根据本次实验情况写一份实验总结,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报告、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有何优点以及不妥之处,做到归纳总结和及时巩固。
3.3 开设课外研究性开放实验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分析技术的进展,我们将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调整,课时外新开设多个研究性自主实验,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内容之一,供学生选做。自主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后的论文撰写,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实验报告以论文形式书写,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前言、仪器试药、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研究论文的基本要素。此外,在内容涉及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药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学生也可以自拟实验内容。以1~2人为组,选择1个或2个实验内容,自行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准备必要的试药仪器等,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性自主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新教学模式及手段的应用
4.1 教学模式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与检查效果。这一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建构理论教学思想[3]不仅在发达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也逐步为我国教育界所接受。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个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通过改善这些要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内在质量。这种教学思想,有利于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药物分析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4.2 教学手段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极好条件,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丰富的特点,数码照片+网上下载+动画效果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同时开发了部分计算机模拟药物分析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深感该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科学概念的描述,大量公式、图表、数据及理化符号的使用,采用规范制作的课件授课,不仅节约时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以药物分析理论的学习和案例教学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为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和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祥德,董丽,杨志军等.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合并教学的设想.药学教育,2007,23(4):35-37.
[2] 杨洁,段文军,谢宝平.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6(3):287-289.
[3] 刘燕萍.基于建构理论的信息感悟能力的培养.现代情报,2006,4(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