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美读经典诗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的根本在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借鉴先哲之言和本校开展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体会,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有效美读诗词”的教学流程。
  一、读出音韵美
  诗歌具有音韵之美,初读诗歌,我们就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脚,解决诗词中的生僻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好韵脚。
  1.读准字音
  朱熹先生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所以读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得文通字顺。达到字正腔圆的程度。
  2.读出节奏
  古诗词的朗读讲究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可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而按音节划分较多。四言为“二二”节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七言有“二二三”节奏,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等。学生读准了字音和节奏,就为进一步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二、读出思想美
  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内容作如下的探究:
  (一)知身世,解读诗人的心境。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知人论世”,了解了诗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作。杜甫二十岁时开始漫游生活,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交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了解杜甫读书和壮游时期生活和创作,也就读懂了《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抱负。了解战乱流离时期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底层的苦难,学生才会感受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和凄凉。了解杜甫漂泊西南时期耳聋、偏瘫、肺病的身体状况,才能读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
  (二)抓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是我们分析诗人心境的一把钥匙。
  1.沧海,长江、长风、高山、奔流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寒风、冷雨、梧桐、沙漠、古道、夕阳、杜鹃鸟等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意象多用于抒发闲情雅致。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读出意境美
  诗歌的最高的境界是达到意境美。何谓意境?指的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的“景”便是意象,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在上述的诗词学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体现的情调,就能真正走入诗的意境。
  (一)想象法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补诗中的空白。例如,当我们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时空,想象以前重阳节诗人和丈夫把酒吟诗的欢乐场面,就能反衬出诗人如今的孤寂。
  我们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将诗词中描摹的画面在脑海中绘制成一幅幅图片,这样既便于理解诗词内容,也便于读出诗的意境。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时,我就请同学们结合注解再次朗读诗词后,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词中“雄壮”的场景、画面,并以下列句式来表达:读“梦回吹角连营”,我仿佛看(听)到了……。学生跃跃欲试地朗读并描摹出“看宝剑、分麾下炙,沙场点兵”等这些极勇猛,雄健的画面。
  (二)品味法
  1.“品”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在诗中用得灵动跳脱,贴切传神,耐人寻味的字称为“诗眼”。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诗眼”,反复推敲,咀嚼鉴赏,自然妙趣横生。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中为什么是“看”剑,而不是“挥”剑或者“舞”剑呢?学生品评之后,理解了这位饱经沧桑、两鬓微霜的老人壮志难酬的落寞和无奈。“五十弦翻塞外声”中为什么是“翻”而不是“弹”?学生在比较品析之后感受到了塞外军营军歌嘹亮、乐器轰鸣的场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品中读,声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时而绵长,时而急促,一种豪迈、悲壮的意境回荡在课堂之上。
  2.“品”名句。名诗必有名句,无名句不成名诗。名句就是诗的中心句、关键句或“点睛”句,是作品灵魂之所在,通过抓诗词中的精彩句子,我们就能领悟诗人的心灵世界,读出诗的意境之美。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李白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让学生体会到李煜那无可名状的亡国之痛。
  3.“品”技巧。诗词中,诗人有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复杂的心绪,而当时的环境又不便于直抒笔端,他们常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若是在解读诗词时,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点,对理解作者的情感、领悟诗词意境颇有帮助,例如:苏轼的《密州出猎》一诗中运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当然,古诗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读出诗的音韵美、思想美、意境美始终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诗的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好诗不厌百回读,通过反复朗读,让作品奔腾的思想感情,涌进学生心田。这样既可以读懂诗歌内容,又可以领会诗歌意境;既能受到思想教育,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又可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访不仅是新闻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手段,而且是与受众交流的方式,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恰当地表达思想观念,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沟通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而有效、便捷地获取信息。在采访中,适当的方式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采访 沟通 提问艺术  新闻采访,即记者为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阐述,分析柏拉图在其理念论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对文学艺术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存在的感性世界,一个是在感性世界的上边还有一个形而上的理性世界。我们通过感觉观察到的客体只是概念的复制品。而人的概念只是理念的摹本。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诗人只能模仿事物的他所感觉到的事物的表象,因此只能产生摹本的摹本。诗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前两江总督衙门的临时大总统府宣誓建立“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并令定国号“中华民国”,定都南京。这起昭示辛亥革命成功的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六朝古都南京,则又一次成为伟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然而在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复杂交错的革命党人内部,选择定都南京,拥护孙中山为大总统及拟定各项临时政府改革措施,外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内部暗
摘 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其次对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未明确;高职高专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冷眼相看;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老师不愿意教大学语文;僵化的考试制度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雪上加霜等是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难题。最后,对如何排除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障碍,指出了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大学语文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是成功的助燃剂!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
目的:   客观评价归藤洗剂加芩柏软膏对白疕(银屑病)血燥证的疗效,探讨养血解毒汤加归藤洗剂、芩柏膏的内外合治方案治疗自疙血燥证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60例.
[目的]  观察七味白头翁汤对小鼠噁唑酮结肠炎的症状、组织病理学和结肠黏膜IL-15mRNA和IL-13mRNA表达的影响,以西药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作为对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全面
摘 要: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插上翅膀 形成活力  我们所教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语文教学艺术,发挥其神奇魅力。语文教学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艺术 形象性 情感性 审美性 创造性  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语文课,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