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应取长补短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封二 — 01
  
   多年来,地市级的电视时政新闻始终占据着新闻宣传的主导地位。但时政新闻报道时有出现形式僵化、节目编排固化、节目内容趋同情况,制约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民生新闻由于贴近百姓,反映百姓民生、民意、民求、民望,受众群体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民生新闻也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失,如内容流俗、监督尺度把握不当等问题。笔者认为,时政新闻的核心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民生新闻则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注重新闻信息的地域性和本土化。如能将前者的宣传性与后者的新闻性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应该是地市级新闻发展的一个可行方向。
   一、“新闻”与“宣传”的概念与关系。
   时政新闻僵化、固化、趋同的关键是混淆了“新闻”与“宣传”的概念,认为新闻就是宣传,将新闻做成了宣传,而不是将宣传做成新闻。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尽量减少和改进会议报到,新闻报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以平民的视角,把新闻视角放到百姓关注的各个领域。这也是受众更希望从时政新闻中得到的权威信息。
   民生新闻则往往更加注重新闻性,而且内容有向“腥、性、极端”方向发展的趋势,很多新闻虽然好看,但看过之后很快就没有任何印象,新闻流于表面和肤浅,而且新闻的宣传功能逐渐弱化,甚至有可能产生与党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方向相左的负面效应。这也为民生新闻的选题和采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读懂党和国家政策,理解民生新闻发生的环境和背景,在选取新闻角度时注重考虑宣传效果,针对受众的隐形需求,采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优秀民生新闻。
   二、注重贴近性
   民生新闻,简单来说是关心人民生活,关心市民生计的新闻,但民生新闻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日常琐事的展示,也不能单一求新、求奇。以严肃的新闻理念报道、分析、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中国新闻的主流。民生新闻要注重吸收和借鉴时政新闻的理念,做到小中见大、由浅及深、见微知著。应该做到“通过对普通百姓和简单事件的发掘,完成新闻自身由唯一含义到普遍意义的提升,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行动参照和价值坐标”。在南京彭宇案中,媒体记者在报道事件发展过程中,偏重于简单事实的描述,有意无意带出来好人没好报这样一个深刻主题,以至于普通受众在看了报道后人人自危,为社会见死不救埋下了隐患。在类似的报道中如果借鉴时政新闻的宣传性,在报道中遴选出适合的角度,高瞻远瞩、发掘出难点和热点,合理引导受众参与讨论,这样才能担当起“社会守望者”的角色,民生新闻也将更加富有生命力。
   普通百姓之所以对时政新闻不感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报道选取的角度没有选择好。在日常的采访中,记者往往只限于开会、活动、通知等日常行为,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站在会中采会议的局面。其实,绝大多数会议的议题,是与千千万万普通群众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报道的资源其实有很多。在报道中,记者如果能够做到时刻心里装着老百姓,多替老百姓问几个为什么、有一个“民生视角”,这样选取的时政新闻的角度一定是鲜活的、百姓爱听爱看的。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的记者应该把注意力从原来的注重报道会议程序、活动程序,转到注重报道会议的目的、意义上,找出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部分,重点突出报道,特别是党政部门出台的新举措、新政策,一定要将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说清、说透。这样,会有效唤起观众的兴趣。
   三、丰富表现手法
   电视新闻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地表达意图,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巧妙的角度切入。许多观众选择看电视新闻,是希望不花力气,一听就懂、一看就清楚。这就要求记者要抓住事件过程中的某个关键性环节和耐人寻味的细节,并以此为支撑展开一篇报道。抓关键和利用好细节,就要求记者进行深入的采访、细心的观察、还需要以全局的观念来统领报道主题,使关键环节发挥支撑作用。
   现场感强是电视媒体的一大优势。在我们的时政新闻中,作为主角的领导很少开口,都是由播音员代为解说,缺乏个性,如能将民生新闻中突出现场感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时政新闻中,如将领导的讲话同期声适当加以引用,将会场中有代表性的片段直接剪裁到新闻中,无疑会增强说服力,抓住受众眼球,让人耳目一新。民生新闻在立意高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用他们的话解读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无疑会让受众更加全面地理解新闻发生的更深层原因。
   近期,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的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李长春对走、转、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人民的宗旨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版面和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这也为新闻从业人员改进报道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目前正处在发展中,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类节目在很多地方电视台的相继成功推出,无疑对国内电视新闻界的节目构成注入了新的活力。民生新闻应向纵深拓展,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及主流价值观念,体现深度人文关怀的内容,民生新闻将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传统的时政新闻依然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主渠道,虽然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通过借鉴民生新闻一些有益的技巧,同时加强报道的权威性、前瞻性,时政新闻也是可以做出好新闻的。电视新闻从业者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当好“把关人”,使电视民生与时政新闻相互融合,促进地方电视新闻健康、稳步地发展。
其他文献
一、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基于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需要,由政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内企业群等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
近年来,浙江省和中科院间的科技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一所二园三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省院又共同实施了"432"工作计划,2010年,中科院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成效初显近日,义乌市召开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总结部署会议,会议总结了2010年全市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相结合,形
生活化道德教育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提倡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生命的体贴.其目的是培养生活着的有道德品质的人.高扬道德教育之原生态精神--回
统计内容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和随机意识,教学设计的主旋律应当是体现从收集数
6月27日,以“集聚人才科技资源、引领丽水跨越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丽水“人才·科技”峰会隆重开幕。两院院士、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政府作为主导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作用,从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我们必须要让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
隐性教育以其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逐渐显现出强大的教育功能。面对新时期中被各种文化冲击的高校文化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起高校中的隐性教育。针对我国高
2010年,椒江区科技工作亮点纷呈,不仅连续取得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的六连冠,而且一批大项目将陆续落户椒江,即将建成的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更是成为椒江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
在教育理论界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都特别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除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外,还包括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