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也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其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高校大学生计算机水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普遍性意义,但是由于各院校专业之间生源个体性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育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高等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阶段国内高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也成为国内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和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也应当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完善,以适应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1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1.1开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否具备熟练和高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能够决定个体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范围,而且事关个人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要求[1]。因此,高校通过大力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运用基础性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打好基础。
1.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也愈发突出。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学都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获取专业学习相关的大量知识,在课堂授课环节直接运用计算机,而且课后的复习、练习乃至部分专业的实训教学等环节,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一些实践应用型学科全部教学过程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构筑教学体系,模拟实践环境,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将直接决定专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1.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将对大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个人的充分发展更多地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个人接受信息的数量和方式,将对个体的充分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实践来看,个人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进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2]。可以预见,未来计算机技术必将在个人获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会对大学生个人的充分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不同高校和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在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设置也各有不同。总结起来,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应用基础性教育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2.1计算机基础理论
计算机基础理论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计算机基础理论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维护、基础应用等知识。通过学习这部分基础性知识,学生就能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直观而基础性的了解,而这些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也是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必要常识。从现阶段国内高校教学工作实际来看,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总长占基础性教育总时长的比例很高,也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更加偏重理论性的特点。
2.2基础应用技术
基础应用技术是大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的方法总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成熟,基础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阶段的文本创建、文件夹创建、字符录入到现阶段的文字编辑、数据编辑、简单编程、数据库创建及管理等等,基础性应用技术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3],基本上与计算机技术整体发展速度相适应。
2.3计算机维护及应急处理
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是近年来高校計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另一项主要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设备的迅速普及,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已经拥有了个人电脑,基础性的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技术就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开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集中传授网络病毒防护、系统维护、硬件软件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还原等等基础性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学习或获取信息等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技术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3 当前国内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和水平、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但是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
3.1基础性教育的理论性过强
正如前文所述,许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过程中,理论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的任课教师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科目教学任务。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大量的理论教学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热情,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差,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长此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
3.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
作为国内各个高校的公共基础性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但是也应当根据本校和本专业教学的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当前,很多高校采取选课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习要求,获取相应的学分,必须选择一位或某几位负责应用基础教学的老师。这就造成了许多专业基础教学的任课教师经常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千差万别,但是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实际采取一套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无法体现出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
3.3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不科学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都采取闭卷考试加操作测试等方式,集中考察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真正全面科学地考核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4对于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集中解决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高校应当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当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时长之间的比例,既能够保持为计算机专业教育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又注重保持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其次要突出计算机基础性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相应地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科目和内容,可以将专业相近似学生组织起来,开设适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最后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考核方式的科学性,避免单一化地采取闭卷测试等方式,保证专业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邹逢兴.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森.论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今后的发展.计算机教育,2005(10).
[3]张民.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计算机教育,2007(6).
[作者简介]黄玲,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晨,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指导教师。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也成为国内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和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也应当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完善,以适应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1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1.1开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否具备熟练和高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能够决定个体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范围,而且事关个人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要求[1]。因此,高校通过大力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运用基础性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打好基础。
1.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也愈发突出。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学都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获取专业学习相关的大量知识,在课堂授课环节直接运用计算机,而且课后的复习、练习乃至部分专业的实训教学等环节,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一些实践应用型学科全部教学过程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构筑教学体系,模拟实践环境,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将直接决定专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1.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将对大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个人的充分发展更多地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个人接受信息的数量和方式,将对个体的充分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实践来看,个人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进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2]。可以预见,未来计算机技术必将在个人获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会对大学生个人的充分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不同高校和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在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设置也各有不同。总结起来,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应用基础性教育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2.1计算机基础理论
计算机基础理论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计算机基础理论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维护、基础应用等知识。通过学习这部分基础性知识,学生就能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直观而基础性的了解,而这些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也是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必要常识。从现阶段国内高校教学工作实际来看,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总长占基础性教育总时长的比例很高,也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更加偏重理论性的特点。
2.2基础应用技术
基础应用技术是大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的方法总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成熟,基础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阶段的文本创建、文件夹创建、字符录入到现阶段的文字编辑、数据编辑、简单编程、数据库创建及管理等等,基础性应用技术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3],基本上与计算机技术整体发展速度相适应。
2.3计算机维护及应急处理
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是近年来高校計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另一项主要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设备的迅速普及,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已经拥有了个人电脑,基础性的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技术就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开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集中传授网络病毒防护、系统维护、硬件软件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还原等等基础性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学习或获取信息等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计算机维护和应急处理技术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3 当前国内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和水平、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但是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
3.1基础性教育的理论性过强
正如前文所述,许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性教育过程中,理论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的任课教师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科目教学任务。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大量的理论教学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热情,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差,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长此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
3.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
作为国内各个高校的公共基础性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但是也应当根据本校和本专业教学的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当前,很多高校采取选课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习要求,获取相应的学分,必须选择一位或某几位负责应用基础教学的老师。这就造成了许多专业基础教学的任课教师经常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千差万别,但是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实际采取一套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无法体现出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
3.3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不科学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都采取闭卷考试加操作测试等方式,集中考察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真正全面科学地考核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4对于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集中解决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高校应当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当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时长之间的比例,既能够保持为计算机专业教育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又注重保持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其次要突出计算机基础性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相应地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科目和内容,可以将专业相近似学生组织起来,开设适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最后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考核方式的科学性,避免单一化地采取闭卷测试等方式,保证专业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邹逢兴.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森.论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今后的发展.计算机教育,2005(10).
[3]张民.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计算机教育,2007(6).
[作者简介]黄玲,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晨,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