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这样要求我们:“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
一、同一话题语料的梯度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具有循环编排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同心圆系统性”开展教学。所谓的同心圆系统性,指的是同一课题或同一对象被反复多次加以研究的排列方式。例如教材中关于“谈论人”的主题,就出现过好几次。
第一轮:3A Unit 11 A boy anda girl:主要围绕人物和表示状态的单词,学习“自我介绍”这一功能项目。学完本单元后,学生至少可以用5~7句话来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
第三轮: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进行“询问他人情况”、“与人通信,可以告诉对方哪些信息?”的语言交际。
循环研究同一对象不是单纯的反复,它应当一次比一次更详尽、更广泛、更深入,不断增加新的知识素材,使圆环不断扩大或者形成螺旋型上升运动,使学生对该话题的教育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材话语空隙的意义补白
学生话语能力的提高要靠老师寻找教材的空隙点,进行填补,从而为学生的上下语言联系提供凭借。
1 提供表达的潜在话题。建构话语表达的内容。如教材5B Unit 8 A;the weekends的Part A,导言为:It isFriday afternoon,School is over,The students arc talkingabout their weekends,导言揭示了对话发生的背景。暗示下面的话题将围绕周末活动展开。但是就第一课时教学来说,学生对于谈论周末活动的句式还不熟悉,所以会构成交流的障碍。教师可以从第三单元的hobbies谈起,逐步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
2 开启润滑交际的话轮,弥补教材语料的不足。如6A Unit 5 On the farm的Part A的主体部分:
Helen:What did you d0 last week?
Nancy:1 watched a film with my parents 0nWednesday,
Helen:Did you like the film?
Nancy:Yes,It was a funny cartoon,We all liked itvery much,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Helen 问“Did you like thefilm?”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Nancy看的是什么电影(What’s the film?),然后在Nancy说出电影的名称之后,Helen再问"Did you like it?”问电影的名称是一个语言交流的添加剂,有了这一问,才会有对电影的进一步讨论,这样的交流才更贴近学生平时的真实交际。
3 填补分支语料。和学生进行有深度的交流。例如:5A Unit 2 A new house Part A谈论新家里面的房间,教师可以加ty 语料,使谈论更加生动。如:Is there adinning-room?(Yes.)Is it nice?Is it big or small?Arethere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May I have a look?或者师生双方可以就对方的其他房间里面的摆设进行互相猜测,以改变教材语料机械有余、灵动不足的现状。
三、单句学习材料的结构复化
我们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有的单元C部分或者D部分的句型只是一个单句。没有构成一问一答的话轮。如果不改编学习材料,只是就单句而教单句的话。学生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这时,就有必要为单句创建合适的搭档,形成话轮进行教学,保证句型教学的整体性。照此经常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话轮意识和自动建构话轮的能力就会慢慢形成。
建立话轮的一个思路是考虑它的应答语言应该是什么。比如3A Unit 3 This is…教师可以根据所说物品的不同,建立合适的应答语,如:T:This is a watermelon,Ss:It’8 a green/big/small watermelon,或者将水果拟人化,设计成一个个的水果娃娃。续接话轮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打招呼的语言。当教师介绍:This is a baby watermelon,学生可以说:Hello!Baby watermelon,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他们有话可说,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提供可能性。也可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附和式语言,这些附和式语言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常用语,诸如:Yes,you’re right./I think it’s OK,/Thank you,/You’revery clever./I’m sorry t0 hear that,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让学生不是光听不说,而是能够随时应景地接上话茬,让话轮的续接成为可能。
建立话轮的另一个思路是考虑它的问句应该是什么。以5A Unit 2 A new house Park D(Look and say)为-例,这份材料比较特殊,其实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话轮。“There isn’t a/any…-Here’s a/some…for you.”应该说也是话轮。但是这样的话轮不太好开口,有点突兀。笔者教学这两句话时,在前面加了问句:“Is there…? Arethere any…?”有了这样的询问,那么“没有……。给你……。”才有了出场的台阶。
教师有时候也可邀请学生参与教材的裁剪。因为有些同学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可能超过老师,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一、同一话题语料的梯度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具有循环编排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同心圆系统性”开展教学。所谓的同心圆系统性,指的是同一课题或同一对象被反复多次加以研究的排列方式。例如教材中关于“谈论人”的主题,就出现过好几次。
第一轮:3A Unit 11 A boy anda girl:主要围绕人物和表示状态的单词,学习“自我介绍”这一功能项目。学完本单元后,学生至少可以用5~7句话来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
第三轮: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进行“询问他人情况”、“与人通信,可以告诉对方哪些信息?”的语言交际。
循环研究同一对象不是单纯的反复,它应当一次比一次更详尽、更广泛、更深入,不断增加新的知识素材,使圆环不断扩大或者形成螺旋型上升运动,使学生对该话题的教育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材话语空隙的意义补白
学生话语能力的提高要靠老师寻找教材的空隙点,进行填补,从而为学生的上下语言联系提供凭借。
1 提供表达的潜在话题。建构话语表达的内容。如教材5B Unit 8 A;the weekends的Part A,导言为:It isFriday afternoon,School is over,The students arc talkingabout their weekends,导言揭示了对话发生的背景。暗示下面的话题将围绕周末活动展开。但是就第一课时教学来说,学生对于谈论周末活动的句式还不熟悉,所以会构成交流的障碍。教师可以从第三单元的hobbies谈起,逐步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
2 开启润滑交际的话轮,弥补教材语料的不足。如6A Unit 5 On the farm的Part A的主体部分:
Helen:What did you d0 last week?
Nancy:1 watched a film with my parents 0nWednesday,
Helen:Did you like the film?
Nancy:Yes,It was a funny cartoon,We all liked itvery much,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Helen 问“Did you like thefilm?”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Nancy看的是什么电影(What’s the film?),然后在Nancy说出电影的名称之后,Helen再问"Did you like it?”问电影的名称是一个语言交流的添加剂,有了这一问,才会有对电影的进一步讨论,这样的交流才更贴近学生平时的真实交际。
3 填补分支语料。和学生进行有深度的交流。例如:5A Unit 2 A new house Part A谈论新家里面的房间,教师可以加ty 语料,使谈论更加生动。如:Is there adinning-room?(Yes.)Is it nice?Is it big or small?Arethere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May I have a look?或者师生双方可以就对方的其他房间里面的摆设进行互相猜测,以改变教材语料机械有余、灵动不足的现状。
三、单句学习材料的结构复化
我们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有的单元C部分或者D部分的句型只是一个单句。没有构成一问一答的话轮。如果不改编学习材料,只是就单句而教单句的话。学生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这时,就有必要为单句创建合适的搭档,形成话轮进行教学,保证句型教学的整体性。照此经常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话轮意识和自动建构话轮的能力就会慢慢形成。
建立话轮的一个思路是考虑它的应答语言应该是什么。比如3A Unit 3 This is…教师可以根据所说物品的不同,建立合适的应答语,如:T:This is a watermelon,Ss:It’8 a green/big/small watermelon,或者将水果拟人化,设计成一个个的水果娃娃。续接话轮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打招呼的语言。当教师介绍:This is a baby watermelon,学生可以说:Hello!Baby watermelon,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他们有话可说,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提供可能性。也可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附和式语言,这些附和式语言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常用语,诸如:Yes,you’re right./I think it’s OK,/Thank you,/You’revery clever./I’m sorry t0 hear that,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让学生不是光听不说,而是能够随时应景地接上话茬,让话轮的续接成为可能。
建立话轮的另一个思路是考虑它的问句应该是什么。以5A Unit 2 A new house Park D(Look and say)为-例,这份材料比较特殊,其实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话轮。“There isn’t a/any…-Here’s a/some…for you.”应该说也是话轮。但是这样的话轮不太好开口,有点突兀。笔者教学这两句话时,在前面加了问句:“Is there…? Arethere any…?”有了这样的询问,那么“没有……。给你……。”才有了出场的台阶。
教师有时候也可邀请学生参与教材的裁剪。因为有些同学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可能超过老师,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