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至2009年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己超过17.43%。本文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以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外贸易的历史变动情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出口弹性:出口数量减少,出口金额不会减少
我国多数产品出口弹性需求小于l,因此出口数量虽然减少,但是出口金额不会减少。
大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出口不降反升的情况。中国大陆1994-2003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此间中国对美欧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4.4%和14.1%;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1997-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但人民币不贬反升,出口在90年代翻了一番。可以预料人民币即使升值20%-30%,出口增长率可能有所下降,但不会绝对下降,贸易逆差会扩大,但可控制在300亿美元之内。尽管从理论上分析,本币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本币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是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另外主要是针对一般贸易而言,而不是指加工贸易。更重要的是未考虑到进出口数量与金额之间的区别。在国际买方市场上,由于供给能力约束一般可以不考虑,因而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那么本币升值不但不会造成出口额下降,反而会导致出口额上升,贸易顺差增加。因此,要考察人民币升值的贸易部门的影响,首先要计算我国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厉以宁1991年计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68和0.05;陈华1998年计算出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5628,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能显著区别于0;陈彪如等在1992年计算的结果分别是0.3007和0.7241,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临界值;而在更新的研究中范金、王艳和梁俊伟等2004年计算出中国出口价格弹性为-0.8579。
以上学者研究的结果都是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l。这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出口商是来料、进料加工,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成本相应降低,所以进出口受影响程度要比汇率变动幅度小一些,另外,考虑到市场和商品结构,中国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是小于l的。假设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8579的话,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会提高。目前的学术研究,多数认为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远小于1,而对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是否大于l则说法分歧较大,因此从理论上我们只能粗略的得出如下判断:
人民币升值能促使以外币计量的出口金额增加,但以人民币计量的进口额,会相应的增加还是减少则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考虑到“后配额时代”针对中国的配额问题和越来越多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及“特保措施”,这显然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价格调整。当然以更少资源换取更多外汇也是很好的得益。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上升,从长期来看,并不会直接扭转贸易顺差,增加我国的贸易逆差,从总体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外贸结构使得:进口和出口同时增加
中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和出口同时增加。
对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加工装配制造业,是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精心制定的外购战略,利用中国作为外包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成为新的全球生产模式不可或缺的供应链的中国出口的真正动力。目前加工装配贸易在中国的总出口中占6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上升。
15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成为推动贸易增长主要动因,目前超过了一般贸易。其“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特点使我国进口呈刚性,进口与出口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机制,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2,即我国进口一个单位商品时,其中就有82%用于出口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年平均增速达263%,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达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991年323.9亿美元扩大为2003年的241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2%。13年间我国加工贸易规模扩大了7倍,其中出口规模扩大了7倍多,这表明加工贸易超过了一般贸易,己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同时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基本在40%左右,1997年达到49%,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即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非常高。通过对565家加工贸易企业调查显示,原材料与零部件的国内采购,32%的企业在10%以下,66%的企业低于50%,在75%以上的只有18%,机器设备的国内采购率只有30%,比如深圳的钟表行业中装配的高档表的机芯多数来自发达国家,其中日本的西铁城机芯的市场占有量是相当的大。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由于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非常高,而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削减因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对加工贸易出口的不利因素。加工贸易净出口是中国外贸顺差主要来源,2003年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高达309%。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受汇率变动影响,是因为如全部使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在国内增殖部分只有20%。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从货币标价角度,既然进口的设备和原材料又重复加工出口,进出口都是由美元标价,那么人民币变与不变就没有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可能改变进出口结构,减少加工贸易而促使一般贸易技术升级,对行业的优化升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程度不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要进口,加工收益80%属于外国产值的转移,增加值低于制造业非来料加工部门。人民币升值可能减小出口对来料加工行业的依赖,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延长企业的国内价值链。增强上下游企业的关联。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升值将引起出口成本与结构的相应变化,利于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高科技附加值,同时可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所有出口产品成本都有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加工贸易属于外币标价的进口成本100%的特例(不计工资),而完全采购国内设备和原材料的一般贸易属于人民币标价100%的特例。人民币升值以后,对企业而言,进口时,用人民币换到了更多的外币,从而得到了更多原材料,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从另一方面说,出口得到的外币换汇以后得到的人民币更少了,于是出口上面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利润减少了;两相抵消,对企业利润总数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从而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进出口行为。唯一可能出现变动的企业进口的原材料成本减低以后可能出现用物质要素替代劳动力成本,但是这种趋势在目前不会明显:因为我国低廉劳动力成本不会改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会大幅度削弱我国外贸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中间产品的外币价格下降,使成本构成发生变化,降低成本的对外依存度,降低成本水平。同样的资金将进口更多的资源,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这个效果越显著。
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价格全部降低。企业可以集中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把自己的组装企业变成加工企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收人。此时企业成本中,外汇的比例还会降低,因为国内增值部分是人民币。但总进口可能增加,因为随技术进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般贸易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假设出口成本中进口品不到50%,那么人民币升值会鼓励企业直接扩大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代替国内采购以降低成本,必然提高成本中外汇的比例。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扩大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只要进口的技术含量高于原有水平(新投资一般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就会提高出口能力,这样的逆差是暂时的,并不可怕。反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产业后续发展的能力。人民币升值后,短期内贸易顺差不会大幅下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而此类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人民币升值可以刺激这些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得成本中人民币比例自动提高,也会促进来料加工贸易向进口替代的加工工业升级,有一个含义就是国内工资会提高。但是工资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是凭空的,与扩大投资和进口相似,一定是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的,技术工人的工资会有大幅度提高,企业会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等等,这样就会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后劲,即使有产生逆差但也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给整个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有利于资源技术能源进口
资源技术能源大量进口时期对货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现实更具积极意义。
我国正进人重化工时期,典型特点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在经济安全战略下考虑汇率问题,应该是在大量进口技术和资源时期果断升值,降低进口价格,控制奢侈品进口,集中外汇进口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因此,显然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我们增强我国参与全球资源能源的竞争能力,有助于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和价格决定权,有利于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同时将地球上的稀缺的能源资源更多的进口储备起来,因为这些能源在以后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逐步升值的可能而没有下降的可能,因为目前这些传统能源资源是具有很大的不可再生性的。而且可以减少国内能源储备的开采开发,留待以后更长远的合理利用。
二、政策建议
(一)完善和促进人民币改革机制
1、完善央行干预机制
外汇的市场化改革要求逐渐减小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现在的情况是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的70%,对银行间市场的头寸基金全部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后,中央银行应减少市场干预频率。中国人民银行也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期内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
2、建立国际货币合作制度
目前国际热钱炒作以及国际游资流动对一国货币的冲击很大,特别是具有很强投机的短期游资对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一个国家想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护该国汇率制度不受冲击和汇率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对于汇率稳定、避免汇率制度崩溃意义重大。如我国可以支持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促使某亚洲国家的货币进一步国际化,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区域清算货币,使该国与美国承担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责任。亚洲货币基金的成立将会加强亚洲各国的货币合作,当一国出现问题时,会迅速有效地施以援助,避免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二)从外向型战略向内需型需求转变,以达到外扩与内需并存
由于国内内需不足,比如人民消费水平低,国内人民总体生活质量不高都是一个内需不足的体现,对外贸易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大动力;入世以后,发展对外贸易依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8.9%上升到2004年的70%,中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计算到2004年,则变化幅度上升至6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是一个大进大出的经济,因此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不稳定预期下,进出口的任何变动对我国经济影响都是相当大的。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在积极发展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
(三)加强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如调降综合出口退税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为出口企业提高应对升值的助力
对政府来说,应该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辅之以相关经济政策,如税收、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调节各项对外贸易。比如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就应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在调降综合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区别不同产品的调整退税率,加大力度实行差别税率。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低附加值,技术密集度低的产品及出口利润小的一些行业,应尽快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对资源和能源类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出口退税率予以扶持,对出口很困难的农产品也可以提高退税率,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抵消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
(四)积极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由于人民币升值后我国贸易条件是否改善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应采取配套措施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
第一,出口商可以提高出口弹性小于1的商品价格,这样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数量减少,但是出口金额还是增加的。保持收入水平不变,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第二,出口商可以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空间,这样人民币升值后造成的利润损失水平相当有限。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利润空间,这样也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
第三,可以进口一些国际竞争激烈的商品,这样当国外出口商想提高产品价格时很可能会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替代,从而抑制该进口产品在我国价格的提高从而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和贸易状况。
(五)积极建立畅通的双边对话协商机制和开拓拉美、非洲、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建立国际对话以增进理解及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依赖,减轻贸易摩擦
(六)中国出口企业应当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应当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积极与专业银行合作,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这也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负面影响的一个现实途径。此外,中国需要加快汇率利率机制改革,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打造公平、有效的宏观平台。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马慧敏.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3]崔思思.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理论界,2006(2).
[4]黄其畅.浅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我国的汇率政策[J].金融经济,2006,(2).
[5]陈新平.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财政税收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6]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J].世界经济,2007(5).
[7]高怀世,郭锦墉.人民币的升值走势:原因与对策[J].国际金融,2007(6).
[8]Sung Yeung Kwack,Choong Y.Ahn,Young S.Lee,Doo Y.Yang.Consistent estimates of world trade elasticities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effects of Chinese Yuan(RMB)appreciatio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18).
[9]Murray Sherwin(2000),“Foreign reserves:some observations in an Asian context-current issue in reserves management for Asian central banks”,http://www.rbnz.gon.nz.
[10]Barry Eichengreen,Donald J.Maehieson(2000),“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IMF Working Paper.
[11]Menzie Chinn,Jeffrey Frankel(2005),“Will the Euro Eventually Surpass the Dollar as lea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出口弹性:出口数量减少,出口金额不会减少
我国多数产品出口弹性需求小于l,因此出口数量虽然减少,但是出口金额不会减少。
大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出口不降反升的情况。中国大陆1994-2003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此间中国对美欧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4.4%和14.1%;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1997-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但人民币不贬反升,出口在90年代翻了一番。可以预料人民币即使升值20%-30%,出口增长率可能有所下降,但不会绝对下降,贸易逆差会扩大,但可控制在300亿美元之内。尽管从理论上分析,本币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本币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是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另外主要是针对一般贸易而言,而不是指加工贸易。更重要的是未考虑到进出口数量与金额之间的区别。在国际买方市场上,由于供给能力约束一般可以不考虑,因而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那么本币升值不但不会造成出口额下降,反而会导致出口额上升,贸易顺差增加。因此,要考察人民币升值的贸易部门的影响,首先要计算我国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厉以宁1991年计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68和0.05;陈华1998年计算出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5628,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能显著区别于0;陈彪如等在1992年计算的结果分别是0.3007和0.7241,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临界值;而在更新的研究中范金、王艳和梁俊伟等2004年计算出中国出口价格弹性为-0.8579。
以上学者研究的结果都是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l。这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出口商是来料、进料加工,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成本相应降低,所以进出口受影响程度要比汇率变动幅度小一些,另外,考虑到市场和商品结构,中国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是小于l的。假设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8579的话,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会提高。目前的学术研究,多数认为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远小于1,而对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是否大于l则说法分歧较大,因此从理论上我们只能粗略的得出如下判断:
人民币升值能促使以外币计量的出口金额增加,但以人民币计量的进口额,会相应的增加还是减少则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考虑到“后配额时代”针对中国的配额问题和越来越多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及“特保措施”,这显然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价格调整。当然以更少资源换取更多外汇也是很好的得益。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上升,从长期来看,并不会直接扭转贸易顺差,增加我国的贸易逆差,从总体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外贸结构使得:进口和出口同时增加
中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和出口同时增加。
对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加工装配制造业,是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精心制定的外购战略,利用中国作为外包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成为新的全球生产模式不可或缺的供应链的中国出口的真正动力。目前加工装配贸易在中国的总出口中占6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上升。
15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成为推动贸易增长主要动因,目前超过了一般贸易。其“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特点使我国进口呈刚性,进口与出口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机制,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2,即我国进口一个单位商品时,其中就有82%用于出口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年平均增速达263%,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达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991年323.9亿美元扩大为2003年的241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2%。13年间我国加工贸易规模扩大了7倍,其中出口规模扩大了7倍多,这表明加工贸易超过了一般贸易,己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同时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基本在40%左右,1997年达到49%,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即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非常高。通过对565家加工贸易企业调查显示,原材料与零部件的国内采购,32%的企业在10%以下,66%的企业低于50%,在75%以上的只有18%,机器设备的国内采购率只有30%,比如深圳的钟表行业中装配的高档表的机芯多数来自发达国家,其中日本的西铁城机芯的市场占有量是相当的大。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由于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非常高,而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削减因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对加工贸易出口的不利因素。加工贸易净出口是中国外贸顺差主要来源,2003年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高达309%。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受汇率变动影响,是因为如全部使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在国内增殖部分只有20%。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从货币标价角度,既然进口的设备和原材料又重复加工出口,进出口都是由美元标价,那么人民币变与不变就没有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可能改变进出口结构,减少加工贸易而促使一般贸易技术升级,对行业的优化升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程度不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要进口,加工收益80%属于外国产值的转移,增加值低于制造业非来料加工部门。人民币升值可能减小出口对来料加工行业的依赖,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延长企业的国内价值链。增强上下游企业的关联。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升值将引起出口成本与结构的相应变化,利于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高科技附加值,同时可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所有出口产品成本都有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加工贸易属于外币标价的进口成本100%的特例(不计工资),而完全采购国内设备和原材料的一般贸易属于人民币标价100%的特例。人民币升值以后,对企业而言,进口时,用人民币换到了更多的外币,从而得到了更多原材料,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从另一方面说,出口得到的外币换汇以后得到的人民币更少了,于是出口上面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利润减少了;两相抵消,对企业利润总数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从而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进出口行为。唯一可能出现变动的企业进口的原材料成本减低以后可能出现用物质要素替代劳动力成本,但是这种趋势在目前不会明显:因为我国低廉劳动力成本不会改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会大幅度削弱我国外贸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中间产品的外币价格下降,使成本构成发生变化,降低成本的对外依存度,降低成本水平。同样的资金将进口更多的资源,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这个效果越显著。
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价格全部降低。企业可以集中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把自己的组装企业变成加工企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收人。此时企业成本中,外汇的比例还会降低,因为国内增值部分是人民币。但总进口可能增加,因为随技术进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般贸易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假设出口成本中进口品不到50%,那么人民币升值会鼓励企业直接扩大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代替国内采购以降低成本,必然提高成本中外汇的比例。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扩大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只要进口的技术含量高于原有水平(新投资一般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就会提高出口能力,这样的逆差是暂时的,并不可怕。反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产业后续发展的能力。人民币升值后,短期内贸易顺差不会大幅下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而此类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人民币升值可以刺激这些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得成本中人民币比例自动提高,也会促进来料加工贸易向进口替代的加工工业升级,有一个含义就是国内工资会提高。但是工资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是凭空的,与扩大投资和进口相似,一定是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的,技术工人的工资会有大幅度提高,企业会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等等,这样就会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后劲,即使有产生逆差但也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给整个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有利于资源技术能源进口
资源技术能源大量进口时期对货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现实更具积极意义。
我国正进人重化工时期,典型特点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在经济安全战略下考虑汇率问题,应该是在大量进口技术和资源时期果断升值,降低进口价格,控制奢侈品进口,集中外汇进口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因此,显然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我们增强我国参与全球资源能源的竞争能力,有助于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和价格决定权,有利于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同时将地球上的稀缺的能源资源更多的进口储备起来,因为这些能源在以后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逐步升值的可能而没有下降的可能,因为目前这些传统能源资源是具有很大的不可再生性的。而且可以减少国内能源储备的开采开发,留待以后更长远的合理利用。
二、政策建议
(一)完善和促进人民币改革机制
1、完善央行干预机制
外汇的市场化改革要求逐渐减小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现在的情况是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的70%,对银行间市场的头寸基金全部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后,中央银行应减少市场干预频率。中国人民银行也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期内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
2、建立国际货币合作制度
目前国际热钱炒作以及国际游资流动对一国货币的冲击很大,特别是具有很强投机的短期游资对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一个国家想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护该国汇率制度不受冲击和汇率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对于汇率稳定、避免汇率制度崩溃意义重大。如我国可以支持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促使某亚洲国家的货币进一步国际化,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区域清算货币,使该国与美国承担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责任。亚洲货币基金的成立将会加强亚洲各国的货币合作,当一国出现问题时,会迅速有效地施以援助,避免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二)从外向型战略向内需型需求转变,以达到外扩与内需并存
由于国内内需不足,比如人民消费水平低,国内人民总体生活质量不高都是一个内需不足的体现,对外贸易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大动力;入世以后,发展对外贸易依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8.9%上升到2004年的70%,中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计算到2004年,则变化幅度上升至6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是一个大进大出的经济,因此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不稳定预期下,进出口的任何变动对我国经济影响都是相当大的。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在积极发展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
(三)加强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如调降综合出口退税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为出口企业提高应对升值的助力
对政府来说,应该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辅之以相关经济政策,如税收、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调节各项对外贸易。比如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就应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在调降综合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区别不同产品的调整退税率,加大力度实行差别税率。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低附加值,技术密集度低的产品及出口利润小的一些行业,应尽快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对资源和能源类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出口退税率予以扶持,对出口很困难的农产品也可以提高退税率,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抵消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
(四)积极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由于人民币升值后我国贸易条件是否改善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应采取配套措施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
第一,出口商可以提高出口弹性小于1的商品价格,这样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数量减少,但是出口金额还是增加的。保持收入水平不变,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第二,出口商可以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空间,这样人民币升值后造成的利润损失水平相当有限。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利润空间,这样也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
第三,可以进口一些国际竞争激烈的商品,这样当国外出口商想提高产品价格时很可能会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替代,从而抑制该进口产品在我国价格的提高从而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和贸易状况。
(五)积极建立畅通的双边对话协商机制和开拓拉美、非洲、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建立国际对话以增进理解及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依赖,减轻贸易摩擦
(六)中国出口企业应当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应当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积极与专业银行合作,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这也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负面影响的一个现实途径。此外,中国需要加快汇率利率机制改革,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打造公平、有效的宏观平台。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马慧敏.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3]崔思思.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理论界,2006(2).
[4]黄其畅.浅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我国的汇率政策[J].金融经济,2006,(2).
[5]陈新平.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财政税收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6]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J].世界经济,2007(5).
[7]高怀世,郭锦墉.人民币的升值走势:原因与对策[J].国际金融,2007(6).
[8]Sung Yeung Kwack,Choong Y.Ahn,Young S.Lee,Doo Y.Yang.Consistent estimates of world trade elasticities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effects of Chinese Yuan(RMB)appreciatio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18).
[9]Murray Sherwin(2000),“Foreign reserves:some observations in an Asian context-current issue in reserves management for Asian central banks”,http://www.rbnz.gon.nz.
[10]Barry Eichengreen,Donald J.Maehieson(2000),“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IMF Working Paper.
[11]Menzie Chinn,Jeffrey Frankel(2005),“Will the Euro Eventually Surpass the Dollar as lea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