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斯克里亚宾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俄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的钢琴曲创作几乎涵盖了所有钢琴曲体裁形式,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受他个人喜爱的钢琴曲体裁是钢琴前奏曲。他一生创作了85首钢琴前奏曲,创作于1888-1896年的《24首前奏曲》是他的代表作,这套作品结构精简,音乐形象完整且统一,表达了斯克里亚宾当时的精神感受和情感体验。本文将通过自己的研习、演奏心得,对《前奏曲》Op.11的曲式与调性展开分析,继而就相关难点解决、乐风体现等予以论述。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早期;前奏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主要以斯克里亚宾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Op.11》No.1为例,分析其创作背景、曲式、风格、创作特点,加之自身对斯克里亚宾作品曾经的诠释过程体会到的难点以及与资料上不同的表达方式,告诉读者笔者在对斯氏作品诠释中应当注意的难点和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力求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路,以对斯氏作品的探究为基本,更好地了解前奏曲这一音乐体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斯克里亚宾的生平及其前奏曲创作背景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872 - 1915)出生在莫斯科,他的父亲是一名在土耳其的俄罗斯外交官,他的母亲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斯克里亚宾从小便表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前奏曲“是一种产生于键盘乐器的、不依附声乐形式而存在的音乐体裁,源于早期教堂管风琴手在圣咏合唱前活动手指的练习。”在19世纪中期,著名波兰作家肖邦创作了《24首前奏曲》,合编成Op.28,至此,前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体裁钢琴曲应运而生。前后不过半个世纪左右,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在其创作生涯早期,创作了另一套《24首前奏曲》。当时,斯克里亚宾独特的创作风格“神秘主义”风格尚未成熟,在斯克里亚宾这套音乐作品中,创作手法很明显地受到了肖邦的影响,偏向浪漫主义风格,所以二者呈现出的艺术创作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个人特色是这两套前奏曲的特征,它们呈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性格以及风采,在小型音乐体裁的钢琴曲中堪称奇珍。斯克里亚宾这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一生中创作的前奏曲有85首之多(也有一种说法中有90多个),其中作品Op.11属于作者早期的钢琴作品,是最受欢迎的并在后代流传最广的前奏曲。
二、《前奏曲》Op11.no1.的曲式分析
(一)谱例分析
24首前奏曲(op.11)是斯克里亚宾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也沿袭了19世纪浪漫音乐的创作手法。这部前奏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肖邦的前奏曲为范本进行的再创作,并且机制曲式、和声等部分的创新调整,使作品本身更具有魅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斯克里亚宾在创作这首前奏曲时加入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语法,不仅展现了踏板处理、音型以及乐曲气氛營造等方面的特点,更彰显了斯克里亚宾自身的音乐特色。
前奏曲Op.11 no.1以明朗的C大调为此首前奏曲的基调,2/2拍的活跃律动感体现在不间断的跨小节五连音音型上。主题是十分有趣的问答形式,动机一:D-A-C-G-D(下行的纯四度)(问)。动机二:D-E-A-G-E(上行的纯四度)(答)。整首作品由隐藏的短句构成,而右手的外声部正是其旋律位置。简洁明了的一部曲式结构是此首前奏曲的创作特点。
在斯克里亚宾所创作的早期作品中,尤其是以二十四首前奏曲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单一部曲式是最为常见的曲式结构。在所有曲式结构之中,单一部曲式算得上是结构最小的一种形式,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其作为独立的乐曲而出现。如谱例中的前奏曲包含了练习曲作品的繁难性要求,五连音音形使其主题优美,像极了潺潺溪水从面前流过。前奏曲中也具有着斯克里亚宾本人的作曲特性,如不规则的乐句划分——第一小段为2 2 4,第二小段则为2 2 2 4的小节数,使音乐更加的多样化,听起来非常有趣且充满朝气。
主题则由两个问答式的动机所组成,第一个音组由纯四度音程下行与和声主音持续音上的属七和弦,构成第一个动机。
三、风格浅析
(一)大跨度琶音弹奏的特点
这部作品虽然作为前奏曲而命名,但并不代表者作品中的形式和特征都是一致的,换句话说,24首前奏曲中的每一首都是独立存在并具有自身的音乐特点,而斯克里亚宾前奏曲的整体特点就是对琶音的分解并采用织体形式的运用。如果从整部24首前奏曲来看,大部分曲目中都采用了开放排列的琶音织体形式,摒弃左手的伴奏音型最为常见。而这首前奏曲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音值组合的方式,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斯克里亚宾并没有采用和肖邦一样的复杂节奏,而是在前奏曲中借鉴了肖邦的旋律性织体的写作手法,这样一来,就使其自身的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作曲家的最大特点之一,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曲调绵绵不绝的线化,还是琶音弹奏的特点都是斯克里亚宾创作中的突出特点之一。整篇音乐小品的进行是由左手大跨度的琶音构成,虽然在曲式结构方面可以分成两个乐段和一个结尾,但是主题旋律从头至尾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而右手又几乎毫无喘息时间,要做到通篇大跨度跳进的完美的链接。
(二)匀称与力度
前奏曲(op.11)中的和弦形态虽以四度排列为现象,但仍以三度结构为本质,四度排列只是传统和弦的特殊排列方式。前奏曲中出现的那些非独立使用的四度结构的和声词藻,是斯克里亚宾反传统和声结构的重要表现形态,也是其后期“神秘和弦”的胚胎细胞、自由节奏的完美结合。乐曲采用的是五连音音型,空灵的四度音程贯穿始终,其音色控制要非常匀称、柔美,其中自由的节奏在自由中又需要相当的规整性。要想使之有实而不燥、柔而不飘,恰到好处的效果,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中要处于一种放松、舒适且自然的状态。
四、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点 (一)曲目短小,思想集中
他并不喜欢用浪漫派已经形成的旋律形态去表现,而是喜欢用精简干练的乐句,在渲染激烈与紧张的氛围时用繁杂没有规律的节奏去表达。在他创作的后期阶段,已经没有过多的去研究复杂节拍,虽然乐曲的篇幅不长,内容却并不苍白,很多地方都用多个声部的配合营造复调思维,体现出了他意在挖掘多个声部的音响效果的可能性。每个小节中对音与音形成的音色要求非常严格,反映出他想在尽可能小篇幅的乐曲中体现个人对写作技术方面的能力,在通过不是很多的乐句与乐段构成的乐曲中表达各种信息。
(二)曲式的简短化与乐思的代表性
通过对他前奏曲的解读来看,所表现的动机或者乐思都是非常明显与简短的,比如上文中分析的C大调前奏曲中也在一个小节中体现了乐思,斯克里亚宾所创作的大部分前奏曲中大都如此,曲式结构并不复杂多样,而经常运用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或者单三部等简短小型结构的曲式。
(三)和声的创新性及其色彩的浪漫性
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点还体现在他和声的创新性及其色彩的浪漫性,这主要由于浪漫派音乐和印象派音乐的碰撞影响。这部作品中的和声风格充盈着半音的变化色彩,这种创作特点是对肖邦的借鉴和发展,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斯克里亚宾在其早期创作阶段,在和声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经初具概念,为其后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前奏曲(op.11)部分的和弦形态排列主要以四度排列为主,但究其本质,三度结构才是其本质,从而展现出作品独特的浪漫色彩。
五、结论
斯克里亚宾凭借其自身的经历以及天赋,借助钢琴作品創作展现出了音乐新境界,通过音乐作品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抒发,赋予每个人以想象的空间和特殊体验。并执着于挖掘钢琴的表现力,他的执着、敏锐的性格特点在其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世人永远铭记住他的名字和他的不朽作品。通过对斯克里亚宾早期前奏曲的分析和探究,我个人认为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前奏曲具有很宝贵的艺术价值。在斯克里亚宾的所有创作中,钢琴前奏曲是最能体现他的音乐创作和风格特征的作品。他不同时期的钢琴前奏曲不仅富于强烈的对比变化且音乐色彩斑斓,给我们带来了听觉上的美丽享受;他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更是开拓了近现代音乐的新天地,他大胆地将哲学与宗教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形式,成为俄罗斯音乐创作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斯克里亚宾大胆的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们创造出了多彩的音乐听觉效果,更是为世界音乐文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薇.从肖邦的《24首前奏曲》到斯克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试比较肖邦与斯氏前奏曲的艺术共性和不同的风格特征(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朱虹.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的(Op.11)演奏中的音乐风格[M].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16.
[3]宋莉莉.论斯克里音乐的调式调性观念[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4).
作者简介:杨天成(1979-),男,汉族,云南巍山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教授《作曲》《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多门课程,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早期;前奏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主要以斯克里亚宾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Op.11》No.1为例,分析其创作背景、曲式、风格、创作特点,加之自身对斯克里亚宾作品曾经的诠释过程体会到的难点以及与资料上不同的表达方式,告诉读者笔者在对斯氏作品诠释中应当注意的难点和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力求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路,以对斯氏作品的探究为基本,更好地了解前奏曲这一音乐体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斯克里亚宾的生平及其前奏曲创作背景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872 - 1915)出生在莫斯科,他的父亲是一名在土耳其的俄罗斯外交官,他的母亲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斯克里亚宾从小便表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前奏曲“是一种产生于键盘乐器的、不依附声乐形式而存在的音乐体裁,源于早期教堂管风琴手在圣咏合唱前活动手指的练习。”在19世纪中期,著名波兰作家肖邦创作了《24首前奏曲》,合编成Op.28,至此,前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体裁钢琴曲应运而生。前后不过半个世纪左右,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在其创作生涯早期,创作了另一套《24首前奏曲》。当时,斯克里亚宾独特的创作风格“神秘主义”风格尚未成熟,在斯克里亚宾这套音乐作品中,创作手法很明显地受到了肖邦的影响,偏向浪漫主义风格,所以二者呈现出的艺术创作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个人特色是这两套前奏曲的特征,它们呈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性格以及风采,在小型音乐体裁的钢琴曲中堪称奇珍。斯克里亚宾这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一生中创作的前奏曲有85首之多(也有一种说法中有90多个),其中作品Op.11属于作者早期的钢琴作品,是最受欢迎的并在后代流传最广的前奏曲。
二、《前奏曲》Op11.no1.的曲式分析
(一)谱例分析
24首前奏曲(op.11)是斯克里亚宾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也沿袭了19世纪浪漫音乐的创作手法。这部前奏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肖邦的前奏曲为范本进行的再创作,并且机制曲式、和声等部分的创新调整,使作品本身更具有魅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斯克里亚宾在创作这首前奏曲时加入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语法,不仅展现了踏板处理、音型以及乐曲气氛營造等方面的特点,更彰显了斯克里亚宾自身的音乐特色。
前奏曲Op.11 no.1以明朗的C大调为此首前奏曲的基调,2/2拍的活跃律动感体现在不间断的跨小节五连音音型上。主题是十分有趣的问答形式,动机一:D-A-C-G-D(下行的纯四度)(问)。动机二:D-E-A-G-E(上行的纯四度)(答)。整首作品由隐藏的短句构成,而右手的外声部正是其旋律位置。简洁明了的一部曲式结构是此首前奏曲的创作特点。
在斯克里亚宾所创作的早期作品中,尤其是以二十四首前奏曲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单一部曲式是最为常见的曲式结构。在所有曲式结构之中,单一部曲式算得上是结构最小的一种形式,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其作为独立的乐曲而出现。如谱例中的前奏曲包含了练习曲作品的繁难性要求,五连音音形使其主题优美,像极了潺潺溪水从面前流过。前奏曲中也具有着斯克里亚宾本人的作曲特性,如不规则的乐句划分——第一小段为2 2 4,第二小段则为2 2 2 4的小节数,使音乐更加的多样化,听起来非常有趣且充满朝气。
主题则由两个问答式的动机所组成,第一个音组由纯四度音程下行与和声主音持续音上的属七和弦,构成第一个动机。
三、风格浅析
(一)大跨度琶音弹奏的特点
这部作品虽然作为前奏曲而命名,但并不代表者作品中的形式和特征都是一致的,换句话说,24首前奏曲中的每一首都是独立存在并具有自身的音乐特点,而斯克里亚宾前奏曲的整体特点就是对琶音的分解并采用织体形式的运用。如果从整部24首前奏曲来看,大部分曲目中都采用了开放排列的琶音织体形式,摒弃左手的伴奏音型最为常见。而这首前奏曲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音值组合的方式,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斯克里亚宾并没有采用和肖邦一样的复杂节奏,而是在前奏曲中借鉴了肖邦的旋律性织体的写作手法,这样一来,就使其自身的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作曲家的最大特点之一,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曲调绵绵不绝的线化,还是琶音弹奏的特点都是斯克里亚宾创作中的突出特点之一。整篇音乐小品的进行是由左手大跨度的琶音构成,虽然在曲式结构方面可以分成两个乐段和一个结尾,但是主题旋律从头至尾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而右手又几乎毫无喘息时间,要做到通篇大跨度跳进的完美的链接。
(二)匀称与力度
前奏曲(op.11)中的和弦形态虽以四度排列为现象,但仍以三度结构为本质,四度排列只是传统和弦的特殊排列方式。前奏曲中出现的那些非独立使用的四度结构的和声词藻,是斯克里亚宾反传统和声结构的重要表现形态,也是其后期“神秘和弦”的胚胎细胞、自由节奏的完美结合。乐曲采用的是五连音音型,空灵的四度音程贯穿始终,其音色控制要非常匀称、柔美,其中自由的节奏在自由中又需要相当的规整性。要想使之有实而不燥、柔而不飘,恰到好处的效果,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中要处于一种放松、舒适且自然的状态。
四、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点 (一)曲目短小,思想集中
他并不喜欢用浪漫派已经形成的旋律形态去表现,而是喜欢用精简干练的乐句,在渲染激烈与紧张的氛围时用繁杂没有规律的节奏去表达。在他创作的后期阶段,已经没有过多的去研究复杂节拍,虽然乐曲的篇幅不长,内容却并不苍白,很多地方都用多个声部的配合营造复调思维,体现出了他意在挖掘多个声部的音响效果的可能性。每个小节中对音与音形成的音色要求非常严格,反映出他想在尽可能小篇幅的乐曲中体现个人对写作技术方面的能力,在通过不是很多的乐句与乐段构成的乐曲中表达各种信息。
(二)曲式的简短化与乐思的代表性
通过对他前奏曲的解读来看,所表现的动机或者乐思都是非常明显与简短的,比如上文中分析的C大调前奏曲中也在一个小节中体现了乐思,斯克里亚宾所创作的大部分前奏曲中大都如此,曲式结构并不复杂多样,而经常运用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或者单三部等简短小型结构的曲式。
(三)和声的创新性及其色彩的浪漫性
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点还体现在他和声的创新性及其色彩的浪漫性,这主要由于浪漫派音乐和印象派音乐的碰撞影响。这部作品中的和声风格充盈着半音的变化色彩,这种创作特点是对肖邦的借鉴和发展,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斯克里亚宾在其早期创作阶段,在和声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经初具概念,为其后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前奏曲(op.11)部分的和弦形态排列主要以四度排列为主,但究其本质,三度结构才是其本质,从而展现出作品独特的浪漫色彩。
五、结论
斯克里亚宾凭借其自身的经历以及天赋,借助钢琴作品創作展现出了音乐新境界,通过音乐作品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抒发,赋予每个人以想象的空间和特殊体验。并执着于挖掘钢琴的表现力,他的执着、敏锐的性格特点在其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世人永远铭记住他的名字和他的不朽作品。通过对斯克里亚宾早期前奏曲的分析和探究,我个人认为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前奏曲具有很宝贵的艺术价值。在斯克里亚宾的所有创作中,钢琴前奏曲是最能体现他的音乐创作和风格特征的作品。他不同时期的钢琴前奏曲不仅富于强烈的对比变化且音乐色彩斑斓,给我们带来了听觉上的美丽享受;他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更是开拓了近现代音乐的新天地,他大胆地将哲学与宗教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形式,成为俄罗斯音乐创作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斯克里亚宾大胆的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们创造出了多彩的音乐听觉效果,更是为世界音乐文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薇.从肖邦的《24首前奏曲》到斯克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试比较肖邦与斯氏前奏曲的艺术共性和不同的风格特征(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朱虹.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的(Op.11)演奏中的音乐风格[M].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16.
[3]宋莉莉.论斯克里音乐的调式调性观念[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4).
作者简介:杨天成(1979-),男,汉族,云南巍山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教授《作曲》《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多门课程,研究方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