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酸纸因显著的安全性在文物的包装与保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酸性纸,无酸纸制作的函套纸张强度更高、性能更好、存放时间更长久,适合珍贵有机类文物的永久保存。本文以清代李本直著《旌阳李氏宗谱》制作函套为例,阐述采用无酸纸板制作古籍函套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古籍;函套;无酸纸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古籍文献是古代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参考价值。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古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应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延长古籍的寿命。实践证明,函套是保护文物和延长古籍寿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谓函套,是指采用厚纸板、纺织物、纸张等材料进行制作,是我国古籍的传统装具。实际上,函套也是古籍的“保护外衣”,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物在修复完成后,都会依据古籍的尺寸、厚度制作而成存放和保护古籍的特殊装具,能够避免因碰撞、摩擦等因素损坏文物,且防止尘埃污染和隔离光线。正因如此,函套的质量,尤其是制作材料的性质,对古籍的长久保存有着显著的影响。以往很多的函套,大多采用黄板纸制作而成,现代实验证明,这些制作材料本身由于酸性大,其使用寿命大约为十几年,如果暴露在日光和空气中,也许只有几个星期的使用寿命,对于古籍的长期保存是不利的。无酸纸pH值为7.0 (中性)或更高(碱性),含酸量极低,相比酸性纸,无酸纸制作的函套纸张强度更高、性能更好、存放时间更长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质和脆化的现象,适合珍贵有机类文物的永久保存。本文以清代李本直著《旌阳李氏宗谱》制作函套为例,阐述采用无酸纸板制作古籍函套的工艺流程。李本直著《旌阳李氏宗谱》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内容记载了迁居地理以及家训。
一、工具准备
制作函套前需要准备的工具有:裁板、卷尺、短尺、长尺、锥子、剪刀、裁纸刀、小马蹄刀等。
二、制作传统浆糊
准备陶瓷盆,加入适量面粉,先用少量凉水倒入面粉中,用木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的搅拌,当其全部搅拌开、没有疙瘩块的时候,将烧开的沸水缓缓地倒入盆中,再用木棒快速地进行搅拌,等盆里的浆糊颜色由薄变厚、由白转黄,放置盆里晾干待使用。
三、测量和下料
正确测量书册的长、宽、高等尺寸。一般而言,经修复后的古籍高于修复前的厚度,因此应将书册平放桌上,上盖一夹板自然平压,使书册平整,并以书口为准,量出书册厚度。书背处因有订线,一般较书口低,故不能按书背处测量厚度。六册古籍《旌阳李氏宗谱》的尺寸是长度为38.2cm,宽度为23.3cm,高度为8.5cm。此次制作函套的硬纸板选用了无色、无酸、无有害物质的无酸纸板。古籍《旌阳李氏宗谱》函套制作主体材料采用的是0.5cm厚度的无酸纸板,下料尺寸和摆放顺序从左至右分别为:舌头23.5cm、前墙8.5cm、底板23.5cm、后墙9cm、盖板24cm。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左右两边无酸纸板最外侧的边为直角外,其余均要打磨成45度角的斜边。裁剪板材时,尺寸要准确,下刀要正,不能歪斜。另外,还需要裁一条1.5cm宽、4mm厚的黄板纸,贴在上方作为内衬。
四、裁剪蓝布和包面料
函套外包装织物为纯棉布,这里选择了蓝色棉布。将蓝布按大小按摆放好的无酸纸板的尺寸,上下布料多放4cm,裁剪好的蓝布平铺,并用棕刷在布的一面刷上厚浆,刷浆时一定要均匀,把蓝布包在排序好的无酸纸板上,拐角处剪三角,包角应棱角分明成九十度,包面料时,要做到外壳布面整洁、上浆均匀平整、不起泡、无皱褶、布纹端正,布纹上的图案不能扭曲变形。
五、封缝
每个纸板中间相隔3mm的间距,用厚浆在中缝处填实,在用裁好的蓝布条进行封缝。封缝所需要的窄布条按函套的长度略小些裁剪布料,一般使用剩余的布料,裁配四小条贴于相接处。
六、骨签安装
待蓝布全部贴好后,将其平铺在干净的桌面上,可选用大小合适的重板平压在上,等待函套里的浆糊自然晾干、平整。在尺寸为8.5cm的无酸纸板上,用刀刻划出安装骨签的位置,接下来裁一条约4cm宽的蓝布条,点上浆糊,均匀地涂抹上,两头剪裁成三角形,然后在剪成9cm的长度用来穿骨签。安骨签两头要均匀,松紧要合适,安装好的骨签插进布带后,骨签要和签带垂直,要注意签带制作时的纹路要与布面纹路相一致。签带两头需剪成三角状,插进穿过挖好纸板洞,剪断布带,预留带头,将带头尾部砸平,剪去多余的部分。用美工刀将白底板处按照蓝布条的形状挖出一個凹槽,将布带涂抹上浆糊放入凹槽处,在用锤子砸平。
七、粘贴内衬
待骨签安装后,按里层无酸纸板的板尺寸,由于现有机制纸张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和粘和剂,因此,制作函套的纸张必须用和古籍纸张性质相近的手工纸。将裁好的白色手工纸用棕刷均匀刷上浆糊粘贴在里层,起到美观的作用,刷里纸时动作要迅速,避免纸张膨胀变形,要保持平整、整洁。全部制作完成后,应将平铺着的函套放置干净的一旁压平,使其自然干透。带全干透后,将古籍放入制作完成的函套中即可。函套外壳要方正、平直、函套内夹要和书的长、宽、厚相符,太松或太紧都会影响函套的扣合,古籍装入函套后,既要保证不让古籍受挤压,同时函套在立起时也不能让古籍松动或滑落。
参考文献:
[1]张珊.函套源流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报,2011(1):62-65.
[2]赵昆.文物包装概述[J].文博,2006(6):86-89.
[3]胡惠仁,谢来苏,石淑兰.酸碱性物质对档案资料用纸老化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0(2):18-23.
作者简介:张进进(1980-),河北省威县,本科,安徽博物院,馆员,研究方向:纸质文物保护。
【关键词】古籍;函套;无酸纸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古籍文献是古代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参考价值。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古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应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延长古籍的寿命。实践证明,函套是保护文物和延长古籍寿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谓函套,是指采用厚纸板、纺织物、纸张等材料进行制作,是我国古籍的传统装具。实际上,函套也是古籍的“保护外衣”,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物在修复完成后,都会依据古籍的尺寸、厚度制作而成存放和保护古籍的特殊装具,能够避免因碰撞、摩擦等因素损坏文物,且防止尘埃污染和隔离光线。正因如此,函套的质量,尤其是制作材料的性质,对古籍的长久保存有着显著的影响。以往很多的函套,大多采用黄板纸制作而成,现代实验证明,这些制作材料本身由于酸性大,其使用寿命大约为十几年,如果暴露在日光和空气中,也许只有几个星期的使用寿命,对于古籍的长期保存是不利的。无酸纸pH值为7.0 (中性)或更高(碱性),含酸量极低,相比酸性纸,无酸纸制作的函套纸张强度更高、性能更好、存放时间更长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质和脆化的现象,适合珍贵有机类文物的永久保存。本文以清代李本直著《旌阳李氏宗谱》制作函套为例,阐述采用无酸纸板制作古籍函套的工艺流程。李本直著《旌阳李氏宗谱》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内容记载了迁居地理以及家训。
一、工具准备
制作函套前需要准备的工具有:裁板、卷尺、短尺、长尺、锥子、剪刀、裁纸刀、小马蹄刀等。
二、制作传统浆糊
准备陶瓷盆,加入适量面粉,先用少量凉水倒入面粉中,用木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的搅拌,当其全部搅拌开、没有疙瘩块的时候,将烧开的沸水缓缓地倒入盆中,再用木棒快速地进行搅拌,等盆里的浆糊颜色由薄变厚、由白转黄,放置盆里晾干待使用。
三、测量和下料
正确测量书册的长、宽、高等尺寸。一般而言,经修复后的古籍高于修复前的厚度,因此应将书册平放桌上,上盖一夹板自然平压,使书册平整,并以书口为准,量出书册厚度。书背处因有订线,一般较书口低,故不能按书背处测量厚度。六册古籍《旌阳李氏宗谱》的尺寸是长度为38.2cm,宽度为23.3cm,高度为8.5cm。此次制作函套的硬纸板选用了无色、无酸、无有害物质的无酸纸板。古籍《旌阳李氏宗谱》函套制作主体材料采用的是0.5cm厚度的无酸纸板,下料尺寸和摆放顺序从左至右分别为:舌头23.5cm、前墙8.5cm、底板23.5cm、后墙9cm、盖板24cm。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左右两边无酸纸板最外侧的边为直角外,其余均要打磨成45度角的斜边。裁剪板材时,尺寸要准确,下刀要正,不能歪斜。另外,还需要裁一条1.5cm宽、4mm厚的黄板纸,贴在上方作为内衬。
四、裁剪蓝布和包面料
函套外包装织物为纯棉布,这里选择了蓝色棉布。将蓝布按大小按摆放好的无酸纸板的尺寸,上下布料多放4cm,裁剪好的蓝布平铺,并用棕刷在布的一面刷上厚浆,刷浆时一定要均匀,把蓝布包在排序好的无酸纸板上,拐角处剪三角,包角应棱角分明成九十度,包面料时,要做到外壳布面整洁、上浆均匀平整、不起泡、无皱褶、布纹端正,布纹上的图案不能扭曲变形。
五、封缝
每个纸板中间相隔3mm的间距,用厚浆在中缝处填实,在用裁好的蓝布条进行封缝。封缝所需要的窄布条按函套的长度略小些裁剪布料,一般使用剩余的布料,裁配四小条贴于相接处。
六、骨签安装
待蓝布全部贴好后,将其平铺在干净的桌面上,可选用大小合适的重板平压在上,等待函套里的浆糊自然晾干、平整。在尺寸为8.5cm的无酸纸板上,用刀刻划出安装骨签的位置,接下来裁一条约4cm宽的蓝布条,点上浆糊,均匀地涂抹上,两头剪裁成三角形,然后在剪成9cm的长度用来穿骨签。安骨签两头要均匀,松紧要合适,安装好的骨签插进布带后,骨签要和签带垂直,要注意签带制作时的纹路要与布面纹路相一致。签带两头需剪成三角状,插进穿过挖好纸板洞,剪断布带,预留带头,将带头尾部砸平,剪去多余的部分。用美工刀将白底板处按照蓝布条的形状挖出一個凹槽,将布带涂抹上浆糊放入凹槽处,在用锤子砸平。
七、粘贴内衬
待骨签安装后,按里层无酸纸板的板尺寸,由于现有机制纸张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和粘和剂,因此,制作函套的纸张必须用和古籍纸张性质相近的手工纸。将裁好的白色手工纸用棕刷均匀刷上浆糊粘贴在里层,起到美观的作用,刷里纸时动作要迅速,避免纸张膨胀变形,要保持平整、整洁。全部制作完成后,应将平铺着的函套放置干净的一旁压平,使其自然干透。带全干透后,将古籍放入制作完成的函套中即可。函套外壳要方正、平直、函套内夹要和书的长、宽、厚相符,太松或太紧都会影响函套的扣合,古籍装入函套后,既要保证不让古籍受挤压,同时函套在立起时也不能让古籍松动或滑落。
参考文献:
[1]张珊.函套源流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报,2011(1):62-65.
[2]赵昆.文物包装概述[J].文博,2006(6):86-89.
[3]胡惠仁,谢来苏,石淑兰.酸碱性物质对档案资料用纸老化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0(2):18-23.
作者简介:张进进(1980-),河北省威县,本科,安徽博物院,馆员,研究方向:纸质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