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向生活索取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勤写多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写作;观察积累;勤写多练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却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给人的感觉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无病呻吟,生编硬造。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每逢作文便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无话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制造着一篇篇没有灵魂的“灰色作文”。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而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面对一篇篇“灰色作文”,就如面对一张张灰色的面孔,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单纯地去指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那么,如何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的作文呢? 一、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向生活索取写作素材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的东西,到处有值得我们写作的素材。关键是能否发现它们、捕捉它们。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大舞台,它丰富多彩,是学生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并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坚持写作,眼看、耳闻、脑思,去粗取精,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鼓励他们多实践、多体验人生世态和大自然风光,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学会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我们的学生作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少一些,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阅读不能仅凭个人爱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选择能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水平的书籍来读,也就是进行有质量的阅读。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收文章的营养,感悟自己情感与作品中的共鸣点,并且坚持做好摘抄、记诵、积累,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 三、要带领学生勤写多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初学写作离不开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指导仿写例句,挑选名篇名段进行模仿,不但要模仿遣词造句、描写修辞,而且要模仿写作手法、谋篇立意。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1.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强化口头作文训练,以说促写。如,成语故事: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天各组内有一名学生收集一个成语故事。每天给两个组内的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的机会,总结成语意义。格言背诵:我要求学生按类别收集名言警句,摘录并背诵,一周开展一次格言背诵赛。名人小故事: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收集名人故事,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潜移默化中将伟人的优良品格浇铸在学生心中。名著赏析:指定一本名著,全班共同阅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从遣词造句、描写修辞、写作手法、谋篇立意等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课上与同学交流。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主要用来记录生活,抒发感受,是人生的史册;它也是心灵的写照,常写日记,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学生能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無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只要持之以恒,日记就会为写作训练插上奋飞的翅膀。 总之,“厚积”则言之有物,“百炼”则落笔生花。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写作素材;在笔耕不辍中,用好写作素材,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叶黎明.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和前瞻[D].华东师范大学,2000. 作者简介:钱晓蓉,女,1978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写作;观察积累;勤写多练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却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给人的感觉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无病呻吟,生编硬造。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每逢作文便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无话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制造着一篇篇没有灵魂的“灰色作文”。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而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面对一篇篇“灰色作文”,就如面对一张张灰色的面孔,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单纯地去指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那么,如何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的作文呢? 一、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向生活索取写作素材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的东西,到处有值得我们写作的素材。关键是能否发现它们、捕捉它们。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大舞台,它丰富多彩,是学生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并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坚持写作,眼看、耳闻、脑思,去粗取精,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鼓励他们多实践、多体验人生世态和大自然风光,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学会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我们的学生作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少一些,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阅读不能仅凭个人爱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选择能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水平的书籍来读,也就是进行有质量的阅读。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收文章的营养,感悟自己情感与作品中的共鸣点,并且坚持做好摘抄、记诵、积累,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 三、要带领学生勤写多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初学写作离不开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指导仿写例句,挑选名篇名段进行模仿,不但要模仿遣词造句、描写修辞,而且要模仿写作手法、谋篇立意。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1.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强化口头作文训练,以说促写。如,成语故事: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天各组内有一名学生收集一个成语故事。每天给两个组内的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的机会,总结成语意义。格言背诵:我要求学生按类别收集名言警句,摘录并背诵,一周开展一次格言背诵赛。名人小故事: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收集名人故事,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潜移默化中将伟人的优良品格浇铸在学生心中。名著赏析:指定一本名著,全班共同阅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从遣词造句、描写修辞、写作手法、谋篇立意等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课上与同学交流。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主要用来记录生活,抒发感受,是人生的史册;它也是心灵的写照,常写日记,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学生能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無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只要持之以恒,日记就会为写作训练插上奋飞的翅膀。 总之,“厚积”则言之有物,“百炼”则落笔生花。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写作素材;在笔耕不辍中,用好写作素材,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叶黎明.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和前瞻[D].华东师范大学,2000. 作者简介:钱晓蓉,女,1978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