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建设单位在强化业务的同时,首先要展开安全风险监管防控,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少数,管好薄弱环节,重点围绕高风险作业内容,加强生产启动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把关,规范施工实施过程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本文主要针对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惩罚制度
引言:
建设单位首先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其次应该重视工程的质量。大多数单位将质量放在首位,然而却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单位目前的状况展开分析,可发现安全管理具体实施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尤其是建设单位工作人员抱着侥幸的态度,未按照安全规定章程展开施工。这种做法对于施工中的人员安全以及设备安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建设项目进行中,想要安全、快速的完成任务,首先应该重视安全生产,这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可以提高其声誉,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一、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关于结合整治“三违”行为、岗位责任制检查、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的开展,巩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着重强化技术策划把关和监督检查,推进安全直线责任落实。
1、修订管理制度
根据近年国家颁布的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制度的调整变化,修订公司《建设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并组织宣传,增加“工作前安全分析LEC法风险评价”内容要求,增补危大工程及高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规则,明确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执行程序,完善技术工作管控依据。
2、把关施工策划
坚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联审制,严格执行工程专项方案审核论证,强化施工策划事前把关,建立建设单位工程专家论证长效机制,针对建筑施工着重审查安全隐患防控内容,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指导性、可行性、安全性。
3、强化监督检查
坚持过程监督实行公司、成员单位“两级联动”,与安全、生产等管理部门合力监管,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巡视、QHSE体系量化审核等各级监督检查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深入分析,追溯管理不足,积极落实整改。
二、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级监督检查形成通报的典型问题中,专项施工方案管理方面问题132项、安全技术交底管理方面问题189项,其中: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存在风险识别不全、措施误漏偏离的共性主要问题,交底签认不规范占比较高需重点关注。统计如下:
1、风险识别不全
一是方案策划、交底编制时项目经理未能有效组织,生产、安全等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导致人员参与不足;二是项目管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程序;三是项目管理人员未能掌握风险分析方法、工具,不能准确识别风险隐患。
2、措施误漏偏离
一是建筑现场情况掌握不清,风险识别不到位,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二是未履行联编联审程序,方案、交底编制全凭技术一支笔,其他管理人员参与不足,审查流于形式;三是部分项目在方案策划阶段设计资料不完备、施工资源配置未落实,实施过程未能根据变更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四是部分技术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关键技术措施、风险防控等内容编制与施工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交底签认不规范
一是未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交底,交底记录停留于纸面,签字非本人手签;二是未严格按程序执行交底,属地监督、监护人签字缺失,后续进场作业人员未签字,无法证实参加交底;三是交底记录日期未签署,无法证实何时交底,不能保证交底的时效性。
三、完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组织架构重新搭建,公司机关层面职能定位调整,生产与技术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加强生产技术的过程管控协调。生产信息掌握更全面,工程项目开复工情况的实时掌握,有助于技术重点工作的提前布局,有利于监督检查的及时部署;生产技术管理协同运作,有助于项目经理管理职责的有效落实,有利于施工策划的联合开展;作业许可信息同步获取,有助于高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把关,有利于安全技术交底的强化管控;制度体系协调统一,有助于各管理层级职责界面的明确界定,有利于业务流程的有序衔接。为了更加有效的加强技术安全工作,明确三个管理界面:
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界面
建设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在开工前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联合编制,经审定后由公司相应管理层级组织联合审查。联合审查分级管理要求如下:一类及二类项目、合同金额1億元及以上的重大项目、首次施工的项目等,由公司组织联合审查;三类项目、合同金额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成员单位(事业部、专业分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并向公司备案;四类项目、合同金额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工程部组织联合审查。
2、专项施工方案管理界面
危大工程、公司《作业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二级以上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显著危险及以上的作业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在相应施工前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联合编制,经审定后由公司相应管理层级组织联合审查。联合审查分级管理要求如下:超规模危大工程,由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召开专家论证会;危大工程、一级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高度危险的作业,由成员单位(事业部、专业分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并向公司备案;二级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显著危险的作业,由工程部组织联合审查。
3、安全技术交底管理界面
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组织分级进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应方案编制人员作为联合交底执行人,向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由生产、技术、安全等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联合交底执行人,向全体作业人员、监护人、属地监督在作业地点进行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全体作业人员理解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格式按建设工程施工作业许可管理办法给出的《安全技术交底(模板)》执行,各部分内容由生产、技术、安全等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分工联合编制。 4、完善安全风险防控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安全风险监管防控,适应建设单位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阶段管理需要,在公司HSE专业委员会引领下更好地发挥技术系统“把关定向、服务保障、监督考核”管理职能,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部署,对技术安全直线责任管理相关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遵照规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公司机构职能梳理、岗位责任制汇编、QHSE体系的升级换版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建设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三级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针对不同事业部、专业分公司构建差异化管控,增强可操作性;制定《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发布并组织宣贯健全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程序、明确奖罚标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制度执行力。
(2)加强施工策划管理
严格落实施工策划的联合编制及项目经理组织职责,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确保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的全面性;坚持实施施工策划的分级联审,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按规模、难度、风险等划分三级审查管理,把关施工策划的可行性。对于重点项目施工,应组织设计公司联审。针对高风险作业制定标准方案编制模板,优先完成动火、临时用电等,重点强化风险识别及防控措施,提升策划的规范性;依托建设单位核心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策划审查专家库,加大重点、难点、需计算验证方案的审查深度,提升技术策划的专业性,严审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审查专业分包深基坑、高大模板等风险识别及安全防控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3)强化技术监督检查
切实落实直线责任、监管责任,推动系统三级联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公司级监督检查覆盖公司重点工程项目。针对制定月度检查计划,突出监检计划性、目的性,制定施工项目技术检查细则,健全监督依据,明确检查重点,扫除监管盲区;盯住薄弱环节,强化高风险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执行,加强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核验证,当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执行交底;强化分包管控,突出分包商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风险作业纪律履行的动态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工程分包商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实施评价;加强问题分析追溯,对严重问题沿“问题链”一追到底,严肃进行曝光、整改、考核问责,借鉴质量安全环保部成熟经验,细化技术相关考核实施细则,將不良行为分级归类详列清单,强化技术考核问责,促进管理提升。
(4)突出技术创新支持
强化技术创新对安全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六化”工作开展促进生产方式升级,鼓励有益于安全环保的科技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降低现场施工安全风险,持续优化设备,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施工新模式,减少现场作业环节,推广机械化装备应用,减轻劳动作业强度,重点跟踪等离子割焊一体机、十字臂焊机、数控坡口机等设备使用情况,做好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准备工作;创新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二维码技术交底利用可视化信息精确传达交底内容促进作业标准化执行,充分发挥成果提质增效,助力建设单位施工生产安全水平提升。作为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技术工作是推进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技术系统知难而进、勇于挑战,为公司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5、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风险管控为重点、制度标准为依据、提高履职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全员“大体检”活动。结合事业部《基层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提升行动指导方案》,各相关直线部门牵头,结合生产岗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实际,将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和制度要求等内容和执行情况纳入基层岗位员工培训和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环保履职考核,确保基层干部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满足岗位要求,促进全员能岗匹配;二是强化开工前安全教育。在开工前,针对项目施工特点,通过交流培训、知识测试等方式,有效开展安全培训。重点对分包负责人及流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分包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扭转其安全不投入、少投入而获利的错误思想;三是强化日常安全培训。坚持会前安全经验分享常态化,将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融入生产会、周例会、班前分析会等各类会议中,实现以会代训。
6、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去年发生在湖北十堰市的燃气管道爆炸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立即组织开展安全环保专项整顿,真正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是强化消防交通的安全管理。要开展人员密集、出租、闲置等固定场所以及施工暂设的消防、燃气的专项检查,及时消除火灾爆炸隐患。做好大中型客车、危化车等高风险车辆GPS监控,加大超速、“三交一封”执行不严的处罚力度;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重点对资源共享中心、分包、外租等特种设备,要认真核验定检报告及设备运行保养相关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执行现场分区、分类、分库储存等要求;三是强化全员健康管理。各单位要持续推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标准化,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杜绝职业病危害隐患。各总结:
建设单位应建立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管理制度加工作习惯,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建立一套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得员工养成重安全、讲安全、抓安全、实践安全的工作习惯,树立以安全和健康为第一的价值观,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抓安全的文化氛围,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21(4):157.
2、张新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9(7X):55-56.
3、姚勇.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8(12):33-34.
4、宗明珠,付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J).科学时代,2018(7):145-146.
5、 蒋云建.浅议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8(1):57.
关键词: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惩罚制度
引言:
建设单位首先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其次应该重视工程的质量。大多数单位将质量放在首位,然而却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单位目前的状况展开分析,可发现安全管理具体实施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尤其是建设单位工作人员抱着侥幸的态度,未按照安全规定章程展开施工。这种做法对于施工中的人员安全以及设备安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建设项目进行中,想要安全、快速的完成任务,首先应该重视安全生产,这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可以提高其声誉,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一、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关于结合整治“三违”行为、岗位责任制检查、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的开展,巩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着重强化技术策划把关和监督检查,推进安全直线责任落实。
1、修订管理制度
根据近年国家颁布的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制度的调整变化,修订公司《建设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并组织宣传,增加“工作前安全分析LEC法风险评价”内容要求,增补危大工程及高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规则,明确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执行程序,完善技术工作管控依据。
2、把关施工策划
坚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联审制,严格执行工程专项方案审核论证,强化施工策划事前把关,建立建设单位工程专家论证长效机制,针对建筑施工着重审查安全隐患防控内容,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指导性、可行性、安全性。
3、强化监督检查
坚持过程监督实行公司、成员单位“两级联动”,与安全、生产等管理部门合力监管,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巡视、QHSE体系量化审核等各级监督检查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深入分析,追溯管理不足,积极落实整改。
二、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级监督检查形成通报的典型问题中,专项施工方案管理方面问题132项、安全技术交底管理方面问题189项,其中: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存在风险识别不全、措施误漏偏离的共性主要问题,交底签认不规范占比较高需重点关注。统计如下:
1、风险识别不全
一是方案策划、交底编制时项目经理未能有效组织,生产、安全等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导致人员参与不足;二是项目管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程序;三是项目管理人员未能掌握风险分析方法、工具,不能准确识别风险隐患。
2、措施误漏偏离
一是建筑现场情况掌握不清,风险识别不到位,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二是未履行联编联审程序,方案、交底编制全凭技术一支笔,其他管理人员参与不足,审查流于形式;三是部分项目在方案策划阶段设计资料不完备、施工资源配置未落实,实施过程未能根据变更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四是部分技术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关键技术措施、风险防控等内容编制与施工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交底签认不规范
一是未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交底,交底记录停留于纸面,签字非本人手签;二是未严格按程序执行交底,属地监督、监护人签字缺失,后续进场作业人员未签字,无法证实参加交底;三是交底记录日期未签署,无法证实何时交底,不能保证交底的时效性。
三、完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组织架构重新搭建,公司机关层面职能定位调整,生产与技术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加强生产技术的过程管控协调。生产信息掌握更全面,工程项目开复工情况的实时掌握,有助于技术重点工作的提前布局,有利于监督检查的及时部署;生产技术管理协同运作,有助于项目经理管理职责的有效落实,有利于施工策划的联合开展;作业许可信息同步获取,有助于高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把关,有利于安全技术交底的强化管控;制度体系协调统一,有助于各管理层级职责界面的明确界定,有利于业务流程的有序衔接。为了更加有效的加强技术安全工作,明确三个管理界面:
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界面
建设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在开工前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联合编制,经审定后由公司相应管理层级组织联合审查。联合审查分级管理要求如下:一类及二类项目、合同金额1億元及以上的重大项目、首次施工的项目等,由公司组织联合审查;三类项目、合同金额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成员单位(事业部、专业分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并向公司备案;四类项目、合同金额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工程部组织联合审查。
2、专项施工方案管理界面
危大工程、公司《作业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二级以上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显著危险及以上的作业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在相应施工前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联合编制,经审定后由公司相应管理层级组织联合审查。联合审查分级管理要求如下:超规模危大工程,由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召开专家论证会;危大工程、一级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高度危险的作业,由成员单位(事业部、专业分公司)组织联合审查,并向公司备案;二级高风险作业、LEC法风险评价为显著危险的作业,由工程部组织联合审查。
3、安全技术交底管理界面
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组织分级进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应方案编制人员作为联合交底执行人,向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由生产、技术、安全等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联合交底执行人,向全体作业人员、监护人、属地监督在作业地点进行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全体作业人员理解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格式按建设工程施工作业许可管理办法给出的《安全技术交底(模板)》执行,各部分内容由生产、技术、安全等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分工联合编制。 4、完善安全风险防控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安全风险监管防控,适应建设单位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阶段管理需要,在公司HSE专业委员会引领下更好地发挥技术系统“把关定向、服务保障、监督考核”管理职能,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部署,对技术安全直线责任管理相关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遵照规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公司机构职能梳理、岗位责任制汇编、QHSE体系的升级换版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建设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三级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针对不同事业部、专业分公司构建差异化管控,增强可操作性;制定《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发布并组织宣贯健全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程序、明确奖罚标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制度执行力。
(2)加强施工策划管理
严格落实施工策划的联合编制及项目经理组织职责,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确保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的全面性;坚持实施施工策划的分级联审,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按规模、难度、风险等划分三级审查管理,把关施工策划的可行性。对于重点项目施工,应组织设计公司联审。针对高风险作业制定标准方案编制模板,优先完成动火、临时用电等,重点强化风险识别及防控措施,提升策划的规范性;依托建设单位核心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策划审查专家库,加大重点、难点、需计算验证方案的审查深度,提升技术策划的专业性,严审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审查专业分包深基坑、高大模板等风险识别及安全防控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3)强化技术监督检查
切实落实直线责任、监管责任,推动系统三级联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公司级监督检查覆盖公司重点工程项目。针对制定月度检查计划,突出监检计划性、目的性,制定施工项目技术检查细则,健全监督依据,明确检查重点,扫除监管盲区;盯住薄弱环节,强化高风险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执行,加强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核验证,当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执行交底;强化分包管控,突出分包商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风险作业纪律履行的动态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工程分包商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实施评价;加强问题分析追溯,对严重问题沿“问题链”一追到底,严肃进行曝光、整改、考核问责,借鉴质量安全环保部成熟经验,细化技术相关考核实施细则,將不良行为分级归类详列清单,强化技术考核问责,促进管理提升。
(4)突出技术创新支持
强化技术创新对安全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六化”工作开展促进生产方式升级,鼓励有益于安全环保的科技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降低现场施工安全风险,持续优化设备,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施工新模式,减少现场作业环节,推广机械化装备应用,减轻劳动作业强度,重点跟踪等离子割焊一体机、十字臂焊机、数控坡口机等设备使用情况,做好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准备工作;创新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二维码技术交底利用可视化信息精确传达交底内容促进作业标准化执行,充分发挥成果提质增效,助力建设单位施工生产安全水平提升。作为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技术工作是推进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技术系统知难而进、勇于挑战,为公司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5、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风险管控为重点、制度标准为依据、提高履职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全员“大体检”活动。结合事业部《基层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提升行动指导方案》,各相关直线部门牵头,结合生产岗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实际,将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和制度要求等内容和执行情况纳入基层岗位员工培训和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环保履职考核,确保基层干部员工安全环保技能满足岗位要求,促进全员能岗匹配;二是强化开工前安全教育。在开工前,针对项目施工特点,通过交流培训、知识测试等方式,有效开展安全培训。重点对分包负责人及流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分包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扭转其安全不投入、少投入而获利的错误思想;三是强化日常安全培训。坚持会前安全经验分享常态化,将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融入生产会、周例会、班前分析会等各类会议中,实现以会代训。
6、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去年发生在湖北十堰市的燃气管道爆炸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立即组织开展安全环保专项整顿,真正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是强化消防交通的安全管理。要开展人员密集、出租、闲置等固定场所以及施工暂设的消防、燃气的专项检查,及时消除火灾爆炸隐患。做好大中型客车、危化车等高风险车辆GPS监控,加大超速、“三交一封”执行不严的处罚力度;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重点对资源共享中心、分包、外租等特种设备,要认真核验定检报告及设备运行保养相关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执行现场分区、分类、分库储存等要求;三是强化全员健康管理。各单位要持续推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标准化,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杜绝职业病危害隐患。各总结:
建设单位应建立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管理制度加工作习惯,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建立一套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得员工养成重安全、讲安全、抓安全、实践安全的工作习惯,树立以安全和健康为第一的价值观,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抓安全的文化氛围,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21(4):157.
2、张新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9(7X):55-56.
3、姚勇.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8(12):33-34.
4、宗明珠,付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J).科学时代,2018(7):145-146.
5、 蒋云建.浅议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