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私人所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这是《财富》杂志在1930年创刊号上的预测。
在中国,这个预测的验证来得比较晚、比较曲折。自90年代末以来,“私人岛主”这一概念逐渐在我国出现,但更大程度上它只是媒体的封号。怎样成为“岛主”?他的实际权限有多大、任期有多长?这些问题因为政策和法律的不够完善,而长时间困扰着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富豪们,也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加步履蹒跚。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破冰者。
陈耀光 放养的人生
陈耀光的私人空间就是湖畔的一座小岛。
清晨五六点,公鸡开始打鸣,两只毛色各异的巴儿狗也不甘寂寞,叫得正欢。在睡梦中被吵醒后,陈耀光赤着脚走出这座鸡舍改成的木屋。身为设计师,他习惯了城里黑白颠倒的生活,很少有领略晨曦的机会。
他喜欢光着脚板走在露台木头上的感觉。坐在躺椅上,眼前是晨光中的湖色和映在水面的山影,发上一会儿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农家夫妇悄悄地在一旁摆上了两三盘水果,然后做着各自的事。
“很安静,很空旷。没有任何一种平时经验中所熟悉的影像,没有商业符号,没有商务活动,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汽车的牌照,没有玻璃幕墙、街道,没有游客。”
傍晚的时候,他和朋友们喝上一些酒,大家弹弹吉他、唱唱歌,尽情地抒发一下,再抽一点上好的烟丝。一个灯泡悬吊在树上,发出昏黄的灯光。
周围的黑色越来越深沉。
2002年,陈耀光有了买一个私人空间的念头。
于是,他和有同样想法的两个朋友一起租下了千岛湖畔一个拥有350亩果园的半岛。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研究传媒与文学的教授,另一个是海归的生物学博士。3个人各有打算,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都希望在都市以外拥有一个空间,可以放松心情,和各自圈里的朋友休假聚会,体验一种有别于平时的生活情景。
陈耀光请了当地的泥匠、瓦工、木工,给他们一点简单的草图,不交代得特别细,任由他们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用当地的木头、石头,来修缮、搭建小屋。
唯一不同的,是房子旁搭的一个很小资情调的露台。“当地的岛民习惯席地而坐,或是在厅堂里接待客人。但是,到这里的都市人,想感受的是早上的鸟叫、昆虫叫,从湖面慢慢吹过来的风,或者,不同季节里的自然阳光。”
事实也是如此,每次他和朋友到岛上来度假,大家都喜欢把厨房、餐厅里的桌子搬到露台上,吃饭、喝酒、唱歌,不管温度有没有比屋子里更适宜。
小岛有个诗意的名字——芳香谷。 缘起是那位有博士学位的岛主原本计划在岛上种些可提炼芳香精油的植物花草。
3位岛主轮流负责岛上事务,管理经费支出,每届任期两年。这两年,陈耀光是“轮值主席”,要操心的杂事也不少:露台的木头烂了,有些渗漏,得请人来修缮和重新架构;要加一个库房,多建个鸡舍;他还想在岛上种些桂花,到秋天的时候,整个岛会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陈明哲在海岛上挣大钱
来自台湾的商人陈明哲是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99年,他便开始了海南岛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5小时车程之外的广州的地铁里开始频繁播放着关于它的广告,而在冬天来临前,北方的各个城市也将知道它的存在。
2004年6月8日,陈明哲和茂名市电白县政府在水东镇举行了签约仪式,成立了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0年为限。
有人说,50年对一个人来说相当于大半辈子,用大半辈子作赌注开发一个前途未卜的荒岛,太有风险了。
“如果失败了,别人会说你很大胆;如果成功了,别人就说你有远见。”陈明哲相信自己评估未来的能力,他从来就是一个偏执的人。
陈明哲似乎没有投资伙伴,也从不向银行贷款,只是在去年,金融海啸来了,各地纷纷出台了救市措施,放鸡岛作为茂名振兴旅游业的标志性企业,建设银行找到陈明哲说要贷给他2000万元,而且免他一年一半的利息。5年的时间,陈明哲已投入了3亿元的资金,在未来两到三年还将追加2亿元,现在他已经把台湾的生意尽数卖掉,准备孤注一掷。
关于海岛的大部分规划和设想都在陈明哲一个人的脑海里,他手下的人都是在执行他脑中的蓝图,只有他的3个儿子有时候会跟他讨论一些关于公司发展和岛屿开发的看法。他的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和这个岛屿联系在一起了。妻子帮忙负责营销,大儿子负责采购,二儿子负责岛上工程的管理,三儿子还在念大学,而他说:“将来应该也是到岛上来工作。”在岛上可以看到一些说台语的人,那些大部分是他的亲戚和老乡。
在放鸡岛签约的50年中,政府出地,陈明哲出资,双方合作开发放鸡岛屿。这种合作方式在当时属于先例。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陈明哲所在公司只需每年上缴政府一定量的管理费,免租金。政府不参与经营,整个放鸡岛只归属一个公司,由陈明哲的公司按照报批时的规划负责独立开发和经营。
陈明哲不时表示对这种合作方式较为满意的态度。面对媒体时,他不时夸奖当地政府是如何帮助他进行开发的。“我们根本不用操心繁琐的办证程序,市里到县里的政府官员都非常地配合我们。茂名的这个地方地处粤西,比较偏僻,如果政府不多做一些服务,就没人来投资了。比如说,建个码头,政府给了我们300亩土地,一亩才一万,我感觉现在的这个政府真正有服务意识了。”
中国目前关于海岛开发的政策和法规都还不完善,于是与政府打好关系成了必要。他坚称在政策上没有担忧,因为政府对他很友好,他相信只要把岛屿开发好了,就不怕没钱赚。
摘自《新闻午报》2009.9.12
在中国,这个预测的验证来得比较晚、比较曲折。自90年代末以来,“私人岛主”这一概念逐渐在我国出现,但更大程度上它只是媒体的封号。怎样成为“岛主”?他的实际权限有多大、任期有多长?这些问题因为政策和法律的不够完善,而长时间困扰着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富豪们,也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加步履蹒跚。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破冰者。
陈耀光 放养的人生
陈耀光的私人空间就是湖畔的一座小岛。
清晨五六点,公鸡开始打鸣,两只毛色各异的巴儿狗也不甘寂寞,叫得正欢。在睡梦中被吵醒后,陈耀光赤着脚走出这座鸡舍改成的木屋。身为设计师,他习惯了城里黑白颠倒的生活,很少有领略晨曦的机会。
他喜欢光着脚板走在露台木头上的感觉。坐在躺椅上,眼前是晨光中的湖色和映在水面的山影,发上一会儿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农家夫妇悄悄地在一旁摆上了两三盘水果,然后做着各自的事。
“很安静,很空旷。没有任何一种平时经验中所熟悉的影像,没有商业符号,没有商务活动,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汽车的牌照,没有玻璃幕墙、街道,没有游客。”
傍晚的时候,他和朋友们喝上一些酒,大家弹弹吉他、唱唱歌,尽情地抒发一下,再抽一点上好的烟丝。一个灯泡悬吊在树上,发出昏黄的灯光。
周围的黑色越来越深沉。
2002年,陈耀光有了买一个私人空间的念头。
于是,他和有同样想法的两个朋友一起租下了千岛湖畔一个拥有350亩果园的半岛。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研究传媒与文学的教授,另一个是海归的生物学博士。3个人各有打算,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都希望在都市以外拥有一个空间,可以放松心情,和各自圈里的朋友休假聚会,体验一种有别于平时的生活情景。
陈耀光请了当地的泥匠、瓦工、木工,给他们一点简单的草图,不交代得特别细,任由他们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用当地的木头、石头,来修缮、搭建小屋。
唯一不同的,是房子旁搭的一个很小资情调的露台。“当地的岛民习惯席地而坐,或是在厅堂里接待客人。但是,到这里的都市人,想感受的是早上的鸟叫、昆虫叫,从湖面慢慢吹过来的风,或者,不同季节里的自然阳光。”
事实也是如此,每次他和朋友到岛上来度假,大家都喜欢把厨房、餐厅里的桌子搬到露台上,吃饭、喝酒、唱歌,不管温度有没有比屋子里更适宜。
小岛有个诗意的名字——芳香谷。 缘起是那位有博士学位的岛主原本计划在岛上种些可提炼芳香精油的植物花草。
3位岛主轮流负责岛上事务,管理经费支出,每届任期两年。这两年,陈耀光是“轮值主席”,要操心的杂事也不少:露台的木头烂了,有些渗漏,得请人来修缮和重新架构;要加一个库房,多建个鸡舍;他还想在岛上种些桂花,到秋天的时候,整个岛会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陈明哲在海岛上挣大钱
来自台湾的商人陈明哲是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99年,他便开始了海南岛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5小时车程之外的广州的地铁里开始频繁播放着关于它的广告,而在冬天来临前,北方的各个城市也将知道它的存在。
2004年6月8日,陈明哲和茂名市电白县政府在水东镇举行了签约仪式,成立了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0年为限。
有人说,50年对一个人来说相当于大半辈子,用大半辈子作赌注开发一个前途未卜的荒岛,太有风险了。
“如果失败了,别人会说你很大胆;如果成功了,别人就说你有远见。”陈明哲相信自己评估未来的能力,他从来就是一个偏执的人。
陈明哲似乎没有投资伙伴,也从不向银行贷款,只是在去年,金融海啸来了,各地纷纷出台了救市措施,放鸡岛作为茂名振兴旅游业的标志性企业,建设银行找到陈明哲说要贷给他2000万元,而且免他一年一半的利息。5年的时间,陈明哲已投入了3亿元的资金,在未来两到三年还将追加2亿元,现在他已经把台湾的生意尽数卖掉,准备孤注一掷。
关于海岛的大部分规划和设想都在陈明哲一个人的脑海里,他手下的人都是在执行他脑中的蓝图,只有他的3个儿子有时候会跟他讨论一些关于公司发展和岛屿开发的看法。他的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和这个岛屿联系在一起了。妻子帮忙负责营销,大儿子负责采购,二儿子负责岛上工程的管理,三儿子还在念大学,而他说:“将来应该也是到岛上来工作。”在岛上可以看到一些说台语的人,那些大部分是他的亲戚和老乡。
在放鸡岛签约的50年中,政府出地,陈明哲出资,双方合作开发放鸡岛屿。这种合作方式在当时属于先例。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陈明哲所在公司只需每年上缴政府一定量的管理费,免租金。政府不参与经营,整个放鸡岛只归属一个公司,由陈明哲的公司按照报批时的规划负责独立开发和经营。
陈明哲不时表示对这种合作方式较为满意的态度。面对媒体时,他不时夸奖当地政府是如何帮助他进行开发的。“我们根本不用操心繁琐的办证程序,市里到县里的政府官员都非常地配合我们。茂名的这个地方地处粤西,比较偏僻,如果政府不多做一些服务,就没人来投资了。比如说,建个码头,政府给了我们300亩土地,一亩才一万,我感觉现在的这个政府真正有服务意识了。”
中国目前关于海岛开发的政策和法规都还不完善,于是与政府打好关系成了必要。他坚称在政策上没有担忧,因为政府对他很友好,他相信只要把岛屿开发好了,就不怕没钱赚。
摘自《新闻午报》20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