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受柏格森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做哲学必须从差异开始。但是,在一个巨大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哲学面前,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差异开始?德勒兹指出,我们必须毁灭表象,必须抛弃顽固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回到真正的差异本身,才能真正回归“哲思”本身。 关键词:同一;差异;表象的毁灭;反转柏拉图主义 作者简介: 王礼平(1975—),男,四川荣县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从事法国哲学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柏格森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做哲学必须从差异开始。但是,在一个巨大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哲学面前,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差异开始?德勒兹指出,我们必须毁灭表象,必须抛弃顽固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回到真正的差异本身,才能真正回归“哲思”本身。
全文查看链接
德勒兹和柏格森一样,认为存在本身绝对不是一种不动的本质,而是不断生成和变化着的差异本身,“存在即差异”。存在是一种多样性,一种强度性的潜在性,一种不断差异化的过程。任何存在都不是“成为同一”,即成为某种固定的类或者归属于某个不变的本质,而是“成为他者”,成为与自身的相异者。它是一种“生命”,而“生命,即差异之过程”[3](P54)。面对这样一种作为差异的存在,哲思不再可能是一种还原或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思即创造,这里并没有别的什么创造,这里的创造,首当其冲,是指在思维中去创生‘思’。”[2](P192)
全文查看链接
三、旧的思想形象:求真欲望、认知与奠基
全文查看链接
总之,德勒兹在批判奠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对传统的“独断教条式的思想形象”进行批判。这种表象式的哲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超越性。而这种超越性,正如有人指出的,“总是一种停顿……一种运动的中断”[10](P38)。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一种柏格森式的思维特征,即实际上,那些理念、本质等基础不过是我们思维的电影机制的作品,是将运动的绵延中断、截取或者固定后得到的抽象存在。而正是这样一种抽象存在,一直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充当了一切表象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柏拉图主义在根本上说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哲学。而柏格森要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与此相反的“内在性”的哲学,而这也是德勒兹的目标。这样一种哲学并不寻求任何确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它不谋求一种超越式的、等级式的、绝对第一性的开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哲学中并不存在着真正的开端,实际上,真正的哲学的开端,即差异,就其本身来说,已经是重复”[2](P169)。这里需要特别注意,重复概念是德勒兹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在根本上其实也是差异,即重复=差异。 “差异已经是重复”,表明在德勒兹式的“从差异开始”这种新的哲学中,差异本身所处的是一个完全内在性的平面,在其中不再有任何“超越式的”模式,即第一性第二性等的严格区分。实际上,第一永远无法逃脱被重复的命运,“在哲学中,第一次已经是第二次”[3](P31),因为只有当我们有了第二次的时候,第一次才可能得到确认,即这里的第一次实际上是后于第二次才产生出来的,这个第一次不过是第二次。这是一个重复悖论。这也是德里达的一个论题[7](P170)。这种从差异出发的哲学,拒绝任何超越性和表象思维,一切都是内在的。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问题又是我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文章在分析利用传统方法不能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核心战略。通过对生态农业在协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模式的例证分析,提出我国生态农业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政策;农业;生物多样性 作者简介:朱文玉(19
摘要: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指责马克思的自然观仍然是启蒙观念中的奴役性关系概念,因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大写的规律和自然必然性都是这种支配性思维的产物。文章依据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直接回应了鲍德里亚的上述批评,并指认了其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生态伦理中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畸变为一种本体论话语,他开始走上彻底否定人类对自然的一切
摘 要:互动,即相互推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内在关系的应有体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现实中影响效率与公平互动实现的因素既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和结果两个不同层面,又表现在再分配的税收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层面。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必须针对诸多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效率;公平;互动;初次分配;再分配 中图分类号:F046
编者按:当代法国哲学为世界贡献了太多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对法国哲学的引介和解读是中国哲学界创新发展的契机。本期“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专栏刊发了杨大春教授组织的一组探讨当代法国哲学的论文。其中,《文化与生命》一文剖析了米歇尔·亨利的文化观,对现代性造成的科学主义泛滥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表象的毁灭》一文阐发了德勒兹对近代知识论哲学内在机理进行的抽丝剥茧式的剖析以及由此在差异的基础上重建哲学的努力;
石 鹏/译 摘要: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普世论、个体论和社群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显示出从抽象的哲学向具体的政治学的兴趣转向,即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设计问题。社群主义在东亚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回应,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关键词: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社群 作者简介:丹尼尔·贝尔(Daniel A.Bell),贝淡宁系笔名, 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清
摘 要:不当得利旨在调整无法律上原因而发生的财产变动,与合同、侵权鼎足而立,是民法的基本制度。文章以比较法为视角,对德国与法国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此为基础,评述了我国法律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不当得利;返还诉权;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6)02—0083—06
蒋丽梅 译 摘 要:莫卡德是他所谓的“阅读”行为的倡导者,追求一种对特定文本中特定段落的直接、可持续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哲学文本”和几种“哲学翻译”实践中,为了证明这种实践的正当性,我们不但不会排除对这些经典复杂的从文学、历史、语文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考古学角度进行的阐释,我们甚至还要充分利用以上的诸种方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领会这些文本最为广博的涵义,以此消弭因我们自身
张 爽/译 摘要: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的分析才能阐释多元全球化。在此意义上,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我们时代自我理解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多元全球化;知识分子;世界公民 作者简介:车仁实(In-suk Cha),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
摘要: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关键词:欲望;匮乏;欲望的生产性;精
摘要:受柏格森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做哲学必须从差异开始。但是,在一个巨大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哲学面前,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差异开始?德勒兹指出,我们必须毁灭表象,必须抛弃顽固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回到真正的差异本身,才能真正回归“哲思”本身。 关键词:同一;差异;表象的毁灭;反转柏拉图主义 作者简介: 王礼平(1975—),男,四川荣县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从事法国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