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OA20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大学学者不同于综合了知识性、批判性、公共性和独立性并被人们赋予一定价值期待的知识分子,大学学者的角色身份决定了其所负载的权利和义务,知识本身的价值中立强化了学者角色的客观性,因此大学学者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大量访谈显示21世纪初美国公立大学组织文化观念出现了重大转折:其首要使命变为以研究获得国内外学术声誉;研究业绩决定教师晋升;商业思潮淡漠了昔日学院式的人情味,功利主义抬头,个性与异议受压;孤立化的学术人员转以学科共同体为精神归宿,对治理大学兴味索然;行政人员由此开始自视为大学主人。
教育不只是有用的,教育也是无用的,教育的无用不只是无用之用,也是真的无用.教育的有用性与无用性绝非对立而是相对独立存在,不能以前者遮蔽后者.有用性主要指教育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无论人还是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结果经常是可逆的.有用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过程中人的知识增长与技能提升,相比之下,教育对成人或实现卓越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有成功案例亦不可复制.有用性主要反映接受了教育的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强调可见功绩,但接受了教育的人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能简单等同教育的作用.与改造世界相比,教育的精神性及其之
从知识生产视角来看,大学由学科内部的知识生产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知识生产再到超学科的知识生产,决定了大学治理模式由学者为主的学术治理到学术与行政合作的学校治理再到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合作的跨界治理的变迁.在跨界治理的秩序维度中,学者与学术仍是大学治理的核心主体,大学需保持合理的治理边界,同时政府、社会、市场应与大学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工作环境,以真正促进知识创新.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
高校智库作为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国家治理体系构成部分、知识创新与应用平台,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依托原有学科优势与破除传统学科约束两个主题.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应在明确定位与定能的前提下,从"建设一流"与"适应需求"两方面重塑学科战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知识生产模式特点的多元评价体制,以管理创新撬动组织创新,在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和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方面持续有力地产生"高校思想"与"高校影响".
基于2016-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数据和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披露信息,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和自然实验设计下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参与并取得评估结果的学科的本科生源质量显著更高;学科评估结果披露能够显著提高相应本科生源的录取最低分,但对录取平均分的影响不显著;学科评估结果披露对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以及非STEM学科本科生源录取最低分的提升作用显著更强.为改进和完善学科评价,提升评估结果价值,应关注并完善学科评估标准体系中本科培养质量相关指标,进一步增强高校各学科参与学科评估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科展
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管理主义与创业主义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创业型大学的管理主义倾向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在目标层面,绩效指标取代真正的卓越与质量;在个体层面,大学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日渐式微;在组织层面,缺乏对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宽容;在系统层面,难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现实需求.为更好地发挥创业型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创业型大学需要回归其本然目标,激发个体开展多样化学术创业活动,构建新型组织框架,并顺应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范式.
依托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资源、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对25个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研究领域、研究合作和学术发展力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将教育学科建设划分为聚势共赢、专注深耕、借力突破和内生突围四种模式.聚势共赢模式强调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专注深耕模式关注重点学科知识的突围,借力突破模式聚焦多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内生突围模式倚重组织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改革.上述四种模式为我国教育学科构建适切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学科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启示.
对优秀理科博士生成长经历的质性分析发现,优秀理科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历程主要包括学术预期社会化、专攻准备、阈限过渡和自我确证四个阶段.其中阈限过渡中的"学术方向确定"和"想法实现挑战"是博士生分化的关键期.优秀科研能力的养成是在独立解决科研困难与自我确证成为好研究者的张力中产生的.高质量理科博士生的培养应重视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环节,提高论文选题难度;设立学术保护区,帮助博士生顺利跨越阈限;调整导师指导策略,强化博士生独立自主科研能力;弱化科研计量评价,注重内隐性科学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