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喜爱音乐这一现实特点,努力把经典诗文、流行音乐、情感教育融为一体,用音乐来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用音乐学习修辞手法,用音乐激发作文兴趣,用音乐培育人文精神、理性地分析社会现象。语文和音乐的结合,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文学、感受文学,发现古典诗歌的神韵,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达到我们传统教学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和语文;诗词教学;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校园里,大街上,甚至逛商场,总能碰到戴着黑色或白色耳机、嘴里哼着当下最流行的歌曲的年轻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生,他们学习没什么压力,经济不独立,最省钱、最便捷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听音乐。我们常能见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但很少见着不爱音乐的孩子。他们说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首音乐,都有一段浓浓的情感意境,当你投入地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去碰撞,总能让你的心情波动,让你与音乐产生共鸣。
有人说“音乐和文学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如果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将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通常,我们也有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歌曲来导入课题或渲染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还有更多的渠道,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多年来结合音乐和语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音乐与诗词教学
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用中职语文教材(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2011年7月第一版)第一册中就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诗词教学。但是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如果将学生喜欢的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使诗歌潜入心扉、陶冶情操。
音乐性是诗词的重要特征。诗歌自古以来就是靠歌承载诗的,“诗”与“歌”的水乳交融让人拍案叫绝;而一些质量上乘的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而选入语文课本的经典诗词本身更讲究音乐性,是千百年来文学长河中沉淀的精华。
把音乐引入诗歌教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音乐歌词来理解诗词内涵。已有大量的诗词被改编为现代的歌曲,学生熟悉的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床前明月光》《当》等,因为音乐有直达人心灵的力量。学习语言文字,借助音乐可以打通情感,呈现画面;学习音乐,借助语言文字可以描述意境,呈现思想。这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样,只要歌唱熟了,诗意就领悟了,诗文也能背诵了,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女歌手邓丽君,她翻唱了很多古诗词的歌曲,脍炙人口的有《在水一方》《月满西楼》《虞美人》等。学生从她情意绵绵的歌声里,原本枯燥难记的诗词就像跳动的精灵一样涌现出来,不仅能轻而易举地背诵出整首诗词来,而且能对诗人、诗词等作点评。这种“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诗’‘乐’融合,润物与有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种是借助现代歌曲模式来深入理解诗词的结构。在学习第一册第一单元诗词的基本知识时,为理解“诗词一般分上下两节(词中叫上下阙),第一节(上阕)写景,第二节(下阕)抒情”这一结构特点时,这里仅就举例阎维文代表作品《母亲》的歌词作以简单的赏析就会发现,歌词的结构原来与诗词的作法结构紧密相关。请看《母亲》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首歌词,分成两个段落,每段又分成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集中笔墨着力渲染母亲日常生活中爱恋子女、关怀后辈的生动细节,在娓娓的叙述中已经渗透着浓浓的感激之情,这就为第二个层次的抒情做好了铺垫;第二个层次在上个层次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直抒胸臆”的议论抒情之中。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层次母亲的形象只是“点”,而不是“面”,不同于小说中的描写刻画,目的在于塑造好形象,让读者在形象里去体验作者的情思;而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主要在于“铺叙”,目的在于抒情,即使稍作展开,也只是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当然了,如果是叙事诗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了解了诗词的一般结构特性,再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容易理解了,上阕描绘了湘江两岸壮丽的秋景,归结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邃诘问;下阕则回忆青年时期的读书成长经历,凝结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自信乐观。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都有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开头、结尾抒情,中间是铺叙景物,当然同时也在融情于景。
二、音乐与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许多精妙之处,常用比喻、拟人、排比能使文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而如通感、顶真、回环、拟物、赋比兴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学生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其实音乐歌词为我们举了很多实例。如,《生活是一团麻》歌词把生活做了方方面面的比喻: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一根线,疙疙瘩瘩总相连;一条路,总有一些坑坑洼洼;一杯酒,啜饮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七彩缎,色彩绚烂,却难描画;一片霞,日子火红,却有寒风苦雨洒;一条藤,葱绿可人,却总结着几颗苦瓜;一首歌,本可唱喜悦,却总唱着苦辣年华。这些比喻,既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奈与抗争。
另外,如在张惠妹的《听海》——“听海哭的声音,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明是人的伤痛,却寄托于海,称之为“悲泣”;陈慧琳《记事本》中经典唱词“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得累了”就是运用的顶真(即上一句的句末词语被用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它写出了人们因爱带来的痛苦感受;再如阿杜的《撕夜》“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怎么写”中“梦”怎么可以撕下?“明天”怎么能书写?原来作者把“梦”和“明天”都作为纸来描绘,这是运用拟物的修辞,就词中主人对往事追悔莫及和对未来迷茫无知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了;“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郭峰《让世界充满爱》),这词采用了对偶的修辞,让人觉得感情真挚,温馨动人。还有《幸福的两口子》“记得过年一起包饺子,一起喝水用的茶缸子,站在河里光着脚丫子……”每一句都以“子”押韵结尾,余音绕梁。《小芳》中用了“赋”,“你是风儿我是沙”用了“比”,《东方红》用了“兴”,“记忆是阵阵芳香”用了“通感”。只要细心琢磨,歌曲里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音乐歌词中的修辞现象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修辞手法,它能让音乐歌曲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把音乐歌词引入课堂,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进行再创作。
音乐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的文化,很多大型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激情唱响》冲击着中职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当然,音乐在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时,它只能做配角,真正的主角仍是语文教学,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切不可让音乐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欣赏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灵活地架设音乐桥梁,让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欧小琪.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歌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2]蔡伟.流行歌曲介入作文教学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1(8).
[3]陈曼.流行音乐与语文[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袁雅芬,女,1976年生,江苏江阴人,汉族,教育硕
士,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讲师,2009年获无锡市职教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编辑:陈岑)
【关键词】音乐和语文;诗词教学;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校园里,大街上,甚至逛商场,总能碰到戴着黑色或白色耳机、嘴里哼着当下最流行的歌曲的年轻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生,他们学习没什么压力,经济不独立,最省钱、最便捷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听音乐。我们常能见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但很少见着不爱音乐的孩子。他们说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首音乐,都有一段浓浓的情感意境,当你投入地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去碰撞,总能让你的心情波动,让你与音乐产生共鸣。
有人说“音乐和文学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如果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将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通常,我们也有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歌曲来导入课题或渲染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还有更多的渠道,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多年来结合音乐和语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音乐与诗词教学
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用中职语文教材(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2011年7月第一版)第一册中就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诗词教学。但是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如果将学生喜欢的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使诗歌潜入心扉、陶冶情操。
音乐性是诗词的重要特征。诗歌自古以来就是靠歌承载诗的,“诗”与“歌”的水乳交融让人拍案叫绝;而一些质量上乘的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而选入语文课本的经典诗词本身更讲究音乐性,是千百年来文学长河中沉淀的精华。
把音乐引入诗歌教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音乐歌词来理解诗词内涵。已有大量的诗词被改编为现代的歌曲,学生熟悉的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床前明月光》《当》等,因为音乐有直达人心灵的力量。学习语言文字,借助音乐可以打通情感,呈现画面;学习音乐,借助语言文字可以描述意境,呈现思想。这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样,只要歌唱熟了,诗意就领悟了,诗文也能背诵了,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女歌手邓丽君,她翻唱了很多古诗词的歌曲,脍炙人口的有《在水一方》《月满西楼》《虞美人》等。学生从她情意绵绵的歌声里,原本枯燥难记的诗词就像跳动的精灵一样涌现出来,不仅能轻而易举地背诵出整首诗词来,而且能对诗人、诗词等作点评。这种“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诗’‘乐’融合,润物与有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种是借助现代歌曲模式来深入理解诗词的结构。在学习第一册第一单元诗词的基本知识时,为理解“诗词一般分上下两节(词中叫上下阙),第一节(上阕)写景,第二节(下阕)抒情”这一结构特点时,这里仅就举例阎维文代表作品《母亲》的歌词作以简单的赏析就会发现,歌词的结构原来与诗词的作法结构紧密相关。请看《母亲》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首歌词,分成两个段落,每段又分成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集中笔墨着力渲染母亲日常生活中爱恋子女、关怀后辈的生动细节,在娓娓的叙述中已经渗透着浓浓的感激之情,这就为第二个层次的抒情做好了铺垫;第二个层次在上个层次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直抒胸臆”的议论抒情之中。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层次母亲的形象只是“点”,而不是“面”,不同于小说中的描写刻画,目的在于塑造好形象,让读者在形象里去体验作者的情思;而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主要在于“铺叙”,目的在于抒情,即使稍作展开,也只是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当然了,如果是叙事诗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了解了诗词的一般结构特性,再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容易理解了,上阕描绘了湘江两岸壮丽的秋景,归结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邃诘问;下阕则回忆青年时期的读书成长经历,凝结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自信乐观。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都有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开头、结尾抒情,中间是铺叙景物,当然同时也在融情于景。
二、音乐与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许多精妙之处,常用比喻、拟人、排比能使文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而如通感、顶真、回环、拟物、赋比兴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学生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其实音乐歌词为我们举了很多实例。如,《生活是一团麻》歌词把生活做了方方面面的比喻: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一根线,疙疙瘩瘩总相连;一条路,总有一些坑坑洼洼;一杯酒,啜饮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七彩缎,色彩绚烂,却难描画;一片霞,日子火红,却有寒风苦雨洒;一条藤,葱绿可人,却总结着几颗苦瓜;一首歌,本可唱喜悦,却总唱着苦辣年华。这些比喻,既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奈与抗争。
另外,如在张惠妹的《听海》——“听海哭的声音,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明是人的伤痛,却寄托于海,称之为“悲泣”;陈慧琳《记事本》中经典唱词“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得累了”就是运用的顶真(即上一句的句末词语被用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它写出了人们因爱带来的痛苦感受;再如阿杜的《撕夜》“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怎么写”中“梦”怎么可以撕下?“明天”怎么能书写?原来作者把“梦”和“明天”都作为纸来描绘,这是运用拟物的修辞,就词中主人对往事追悔莫及和对未来迷茫无知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了;“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郭峰《让世界充满爱》),这词采用了对偶的修辞,让人觉得感情真挚,温馨动人。还有《幸福的两口子》“记得过年一起包饺子,一起喝水用的茶缸子,站在河里光着脚丫子……”每一句都以“子”押韵结尾,余音绕梁。《小芳》中用了“赋”,“你是风儿我是沙”用了“比”,《东方红》用了“兴”,“记忆是阵阵芳香”用了“通感”。只要细心琢磨,歌曲里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音乐歌词中的修辞现象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修辞手法,它能让音乐歌曲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把音乐歌词引入课堂,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进行再创作。
音乐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的文化,很多大型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激情唱响》冲击着中职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当然,音乐在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时,它只能做配角,真正的主角仍是语文教学,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切不可让音乐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欣赏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灵活地架设音乐桥梁,让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欧小琪.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歌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2]蔡伟.流行歌曲介入作文教学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1(8).
[3]陈曼.流行音乐与语文[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袁雅芬,女,1976年生,江苏江阴人,汉族,教育硕
士,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讲师,2009年获无锡市职教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