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美文学中窥探西方现代化进程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文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折射,足以成为观照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面明镜。然而为何从英美文学中能够窥探西方现代进程呢?究其根源,英美两国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文化上的输出也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英美文学的繁盛足以代表了整个西方文学。而且英美文学既是英语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外国文学,英美经典文学辨识度高,也更易于我们国内读者接受和探讨。
  作为高级实用英语系列教材和高校人文通识课教材,《英美文学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一书由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和孙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教材总体是以英美文学为视角,通过英美经典文本,一方面探讨西方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回溯和再现其过往历史,看清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过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经典文学中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能更方便和有效地吸引我们思考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与此同时,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教材大体分为八个部分,除去序言和结尾外,共有六章。
  1.本书立题新颖,独树一帜,能够增强英美文学知识的历史丰富性。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本注重单纯讲述文学发展历史,文学发展流派和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不乏单一性。而本书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书,目的既不是向大家纯粹传播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帮助大家掌握基本文学术语和文学流派,也不是单纯带领大家深入经典文学名著,细细欣赏文学经典中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美。而是以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文献,来回溯14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于文学史的视角之上来理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又带领大家站在西方现代化视野之下来重温英美经典文学。英美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们作为一个个案例用来展现和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通过英美文学和西方现代化历史交融学习,不仅能够增强读者英美文学知识的历史厚重感,了解西方现代化进程以来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还能让人从西方现代化的变迁中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文学思想。
  2.本书编排合理,选材得当,利于读者系统地学习现代化进程中的英美文学知识。
  本书撷取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六套关键词:理性与科技、生態环境、消费主义、物化社会、科技与伦理、工业化与城镇化趋势,以此关键词各成一章,共分为六章,每一章都采取固定的模式进行编排:一开始是时代关键词的提出,然后引入文本阅读,接着进行读与思和拓展阅读,再结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反观与借鉴,推出课后思考题,最后根据本章内容推荐书目供读者后续了解。比如第一章理性与科技,重点论述三个核心概念: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启蒙运动。通过这三个核心概念的阐述,强调十四世纪以来,欧洲两个重要的社会思潮,引发西方人观念的革命性改变,人的目光开始从神转向人本身,开始注重以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和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文本选择上,以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名篇《哈姆莱特》和18世纪笛福的代表作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以及18世纪诗人蒲柏的诗歌《牛顿墓志铭》作为经典文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哈姆莱特到鲁滨孙的人物刻画,再到对伟人牛顿的歌颂,这三个文本将作为三个例证生动展现自文艺复兴以来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导时代精神,高扬理性,倡导科技。
  3.本书深化对比,引人反思,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本书虽然描述的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失衡、物化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等等无疑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折射。本书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原典,使得读者了解和把握西方现代化思潮的同时,还能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扩展读者的跨文化视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只有当我们以全球化的视野、以比较的方法反观我们自身时,我们方能不妄自菲薄,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阶段,以他国的历史经验为鉴,以“后发”的优势造就超越。
  《英美文学与西方现代化进程》这本书以晓畅平滑的语言从英美文学视角上论述西方现代化进程,是一部文学史结合现代历史的人文通识经典,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让读者不仅能感受英美文学的经典魅力还能增长人文知识,在对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作者介绍:汪雅雪,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1.鄂西北 油菜坡 傍晚 外  夕阳余辉下,一辆运苹果的卡车从公路上驶来,车子开到油菜坡山脚下突然停住开不动了。  司机(43岁)麻利地跳下车,走到车前打开引擎盖,低头检查车子。  驾驶室另一侧,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走下来,边下边轻声问:咋啦?哪儿出了毛病?她是司机搭伴儿的车花。  司机头也没抬地:糟糕,发动机坏了。  车花(38岁)凑近司机,有点着急地:能修好吗?  司机叹口气:得去宜昌买配件。说
内容摘要: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文中多次提到有关“志”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志当早立、立志有方、志当以恒。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志趣,发掘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及早树立、坚定自己的远大志向,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学记》 志 立志 语文教学启示  《学记》中阐述了教育具有“化民成俗”[1]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知道”[2]的必须途径,是“
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放在案头已经刚好整整一个月。据北方图书城网站是这样介绍该书梗概的:“《大唐布衣郇谟传》是一本历史小说。以‘安史之乱’结束之后的唐朝为背景,以书生旬谟上京赶考后卷入‘科举舞弊’案为开端,讲述了中唐时期政局波云诡谲、朝堂之上人心难测的历史大环境下发生的种种故事。”  之所以对该书故事梗概简单介绍一番,是便于深入解读该书。这部长篇
内容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交际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型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变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人心,国内对“任务型”教学的宏观研究和实际运用十分活跃。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 20世纪80年代,由外语教学
我读完傅炯业的诗《武汉记忆》,久久不舍辞卷。它让我感觉是一曲历史乐章,在时间音符里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全书分四大部分,《历史勾沉》《峥嵘岁月》《江城新歌》《改革开放》;二十六首诗,以五千多行长诗续写。纵观本书,看似轻而不薄,实则薄而不轻。它可以作为历史探讨,也可以作为诗词鉴赏。全文笔力强健,凝炼节制。结构缜密,通俗易懂。文字清晰明澈,豪放大气又朴实稳健,读来朗朗上口。突出了诗歌的特性。
内容摘要: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当前高中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逐渐趋向弱化、淡化和边缘化,语文素养呈下降趋势。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体现出一种人文素养,来构建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让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当前语文素养教育现状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提高高中语文素养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的
赵目珍的双刃剑同时锋锐地劈向了创作与研究,他既是学者型散文诗人,也是长于诗歌创作的批评家,在纷繁复杂而偌大无边的诗坛上,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创作向度。其作品频频见诸国內纯文学及理论刊物,著有诗集《外物》《假寐者》。二〇一八年,赵目珍先生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了散文诗精品集《无限颂》。诗人击壤而歌,致力于古典文学的进化,取其性情相近而精耕,摄其魂魄巧合而细作,并且以一个礼敬者的初心,浸润时空中的古典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对科技德语语料库建立可行性及其呈现形式的调查研究情况和实际研究成果,介绍了该科技德语语料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科技德语 语料库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多掌握一门语言对于自身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语作为世界大国语言之一,并且德语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国多数大学都设有德语专业,并且很多综合类大学、语言类大学以及众多偏理工类的大学都将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家庭双语教育的优越性逐渐突出。本文阐述了目前家庭双语教育现状,并就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如家长口音,孩子学习积极性、瓶颈期,外文环境等,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家庭 双语 教育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公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双语的技能逐渐成为一种需求。因此,许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语言教育,一些家
内容摘要:智慧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反思和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作为班主任大家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但教育真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教育的智慧真这么简单吗?  关键词:教育智慧 小事谈起  提到教育智慧,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肯定不会陌生,因为现在大家无不竞相追捧,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那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