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学历史课本中“改良和革命”的看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改良和革命交替进行的过程,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而在中学课本这两个阶段的评价描述中,讲到改良的影响时却过多地强调是对旧制度的一种修修补补,是对旧政体的妥协;而谈到革命时,则大加褒奖。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
  首先,我认为如果要谈改良和革命,那就不能不讲“改良主义”。在三者中,“改良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思想,是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它应该是名词,而“改良”则应该是动词,是改良主义付诸于行动的表现;“革命”也应该是动词,只是“改良”的“动”没有“革命”的“动”振幅大、频率高。“改良”的进程是缓慢的,它不是倒退,而是发展的,代表的趋势是进步的。如清王朝的预备立宪、实行“新政”时曾外派的留学生,就为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储备了新思想的传播源和革命的力量,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所以,“改良”代表的是进步,是革命的前奏,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认为,“改良主义”是风暴来临前的風,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思想的准备与宣传; “改良”是风暴来临前云的聚集,是革命的前奏;“革命”就是那场洗涤世界的暴雨;“革命”后政权的巩固则又是“改良”的继续。如果没有了这块儿暴雨过后“改良”的遮阳云,“革命”的成果——稚嫩的政权将无法承受阳光愤怒的烈火。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第一次和第二革命之后就是由于“改良”不够才引发了下一阶段革命的继续发生。
  另外我认为,改革和改良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他们既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不论先革命后改良,还是先改良后革命),又是社会变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改变社会制度,而我认为,我们最终要解决的体制问题靠的是改良而非革命。改良也是可以达到现代化的,如“英国的光荣革命”,在这次事件中,就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政策作了调整,政策的调整避免了激烈的冲突,通过这种渐进的过程,达到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因为最终的目标达到了,所以我们不能说“改良”是妥协,而是应该看做一场迂回战,是一个聪明的战术;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
  第三,我认为“改良”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引发革命,即对社会政局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引发革命。因为,社会改良常常发生在社会统治力量薄弱之时,这一时期政权力量的衰弱正好为“社会改良”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同时这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又使与现统治相对立的政治力量快速滋生、壮大,并不断地向现政权要求更多的利益和权力。另外,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改良”的期望值和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要求变革深入进行;而当现政权的“让步”到了能够“让步”的底线时——即触动了它的统治基础时,矛盾变得一触即发,这种新旧势力的抗衡,很有可能会随时转变成为一场革命。
  那么革命爆发的成因到底有那些呢?我认为:
  
  一、 现政权统治者的力量严重衰弱是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力量衰弱的表现有:
  (1) 现政权的统治策略极端残暴。如夏末夏桀的统治,引发了商部落的暴动。
  (2) 统治者缺乏可靠的政治力量的保证时,容易发生社会革命。如:西周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局面的出现。
  (3) 现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弱,财政不足的情况容易发生社会革命。如孙中山在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权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
  
  二、 社会对现政权的统治存在着广泛的不满情绪,是革命发生的成因之二
  
  即便是现政权非常强硬,只要存在着广泛的不满情绪,革命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注定了其在革命中的失败命运。如“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它们所抨击的是封建制度,但由于革命爆发前没有做好充分而全面的思想宣传和观念转变工作,即在思想工作还没有做到家,现存的封建制度还没有引起社会大多数人的对抗情绪和唾弃时,匆忙发动了革命;因此,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必然要失败的结局。
  那么社会广泛不满的表现是什么呢?主要有:
  (1) 官场的腐败,贪污成风,买官卖官时有发生等;
  (2) 政府部门不能处理内外事物。如清朝末年的统治,出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3) 新思想新观念的兴起。如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的提出,到洋务运动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的形成,再到“戊戌变法”的政体变革,直至“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无不反映了专制政权的统治危机。
  
  三、 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革命爆发的前奏和成因之三
  
  因为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说明了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现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新思想的传播最终会使新势力壮大、成长与旧势力相抗衡,相对立而引发革命。所以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革命爆发的前奏和成因。如清末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致使人们开始怀疑旧制度,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四、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阶层的产生是革命爆发的成因之四
  
  这一条一般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如西欧的英国,随着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开始向工厂生产过渡,使一大批资本的持有者产生,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这个阶层力量的成长,最终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特点在西欧的近代社会表现得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改良和改革有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应该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并用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即以辩证的态度分析这两个历史现象,也只有这样看待这段历史,才是客观和公正的。教学中让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新疆石河子133团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明胶生产的提胶工艺中,胶液浓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和控制参数,但是目前对明胶浓度的检测手段多为离线人工检测,不能实现在线实时测量。该文提出使用软测量的方法对明胶浓度进行在线测量,采用局部LSSVM建模方法进行软测量建模,并用PSO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SO优化的局部LSSVM的软测量方法预测性能由于全局建模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为实现胶液浓度的在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我校在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汇、贯穿到教学领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 学校领导重视亲自抓    我校的生源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青少年,这些学生的智力并不比其他同龄人差,而非智力因素却在他们成长中占有绝大的比重。学校在对历届学生进行入校调查时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家庭对
将首次AMI患者166例分成两组,KillipⅠ级(A组)87例,KillipⅡ~Ⅲ级(B组)79例,两组内分别行其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AMI后1~2周、24周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
对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根据所采用无线传感器的通信特性,结合对低功耗自适应分层路由协议(LEACH)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性能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树状-多
康复训练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不同的患者有不同质量的患肢和不同的肌张力甚至可能发生肌肉痉挛,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以及从手运动的平滑性,降
在规模猪场中,能够保证育肥猪群高成活率与高生长速度的关键是:保证初生仔猪在哺乳期能有较高的成活率并能够获得较高的断奶体重,这就需要在生产中对哺乳仔猪加强管理。现简要介
提出了一种具有深阱结构的RFLDMOS,该结构改善了表面电场分布.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通过sil—vaco器件模拟软件对该结构进行验证,并对器件的掺杂浓度、阱宽、阱深、栅长进行
为全面掌握大通县犬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状况及防治后的效果,在全县范围内对犬棘求绦虫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驱虫后犬粪进行棘球绦虫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本县犬棘求绦虫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体育课,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体、性格、生理等特点,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在每次上课时,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