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灵动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关键词:阅读活动;拓展视野;个性化;质疑反思;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活动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已经成了个性阅读的代言。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我们的阅读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有着不同生命体验的心灵。长期以来,教师掌控着对文本的绝对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围之内,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被扼杀殆尽。
  一、珍视体验,拓展视野
  阅读教学应摈弃教师的繁琐分析,减少理性的分析。《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了这样问题:“圆明园是否应重建?”学生在通过对文本深入的学习并且充分阅读了资料后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圆明园不应该重建。我想从“勿忘国耻”来考虑,废墟与重建哪种效果更好?不用说,肯定是前者更能提醒国人,时刻保持警醒!我们看到这些废墟,就会想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我们永不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废墟带来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它昔日的辉煌。圆明园遗址的存在,主要作用就是让子孙后代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有的学生说:其实我们应该把民族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这才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珍惜,而不应该把那些屈辱的历史留给后人。而且,在教育国人方面,我们应该转向自强自尊,而不是自责自哀,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振兴。
  二、以读带讲、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就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给他们自由驰骋思想的机会。如在教学听说训练《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但他们说想“演一演”,我采取了他们的意见。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经过几个学生的表演之后,全体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除了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共性以外,我们更要注意到学生每个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赠汪伦》一文时,在老师指导、点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加深理解和感受,享受审美乐趣。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他有感情地吟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古诗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为诗配画,有的善于写作文,就让其将诗改成小故事或优美散文,有的同学愿意表演,就让他们演出课本剧等等,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所挖掘到的詩意美。殊途同归,学生最终领悟到的诗意、诗情、诗境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主动探索,在自学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主动表现自我的舞台。
  三、质疑反思,拓展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认识上的偏颇、错误,进而对课文提出质疑和批判,深化文本的内涵。作者赋予作品的某些含义,读者往往会做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取舍与添加。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苹果、石榴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课堂生成的资源,让正反双方以此辩题展开论辩。通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做既有体面更对人们有用的人。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不断修正错的,接受对的,摈弃旧的,吸收新的,在吸取与扬弃中自觉变换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审美情趣。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两小儿辩日》中对于两小儿的观点谁对谁错学生不能判断,我没正面回答而是又抛给了他们,让他们讨论、收集资料、交流,最后对于每个观点都能说得有理有据,并且体会出两小儿的爱思考、探索精神。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得到发挥、发展的可能。
  四、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与发展,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展现个性的宽松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我设计了个性化的想像情境:“卢沟桥共有501只狮子,作者只写了五种形态,想想还有哪些形态?”这个空白点,激活了学生的想像,他们从自我出发,多元感受,多元体验,创造出丰富多彩、极富个性的狮子形态。学习本课后,我又设计了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你心中的狮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拍一拍……下周举行一个形态各异的“狮子展览会”。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幼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使孩子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灵动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对学习是持有一种情绪和态度的。他们喜欢老师就喜欢这个老师教授的课程,教学中要重点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去写,选择确实让自己动心、动情的事情记叙。  关键词:作文能力 写作情感 叙述和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对学习也充满了感情色彩,正是处在一个感性极强的阶段。针对他们的学习
水分胁迫使两个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8139”(抗旱性较弱 )和“5 0 4”(抗旱性较强 )叶片ACC和MACC含量于胁迫初期下降后期升高 ,ACC合酶活性持续
针对上海地区强降水过程预报,根据大气低频振荡特性和使用Micaps 7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报方法——“天气关键区大气低频波延伸期预报方法”,确定了天气关键区
本发明介绍在介质pH值低于8.8的贫镍细磨蛇纹石矿浆中,用少量硫化钠和硫酸铜,以及戊基黄原酸钾、松油、煤焦油、杂酚油、蓝色樟脑油和塞卡弗罗特(系日本氰化工业所出产的一
摘 要:在汉语言学习过程中,阅读对于巩固汉语语法知识,扩展和积累汉语词汇,培养汉语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 阅读 技巧  中圖分类号:G633.33  一、汉语阅读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个语种,汉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阅读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诗序》的“情动于言而行于思”,胡适先生也指出“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这些都强调
期刊
摘要:高年级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课文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完全读懂。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和关键语句的理解都曾在一定的困难。语文老师需要在这个方面做好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关键词:巧抓重点??理清线索??适当启发 促进感悟 注重联系??活学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正文:  小学生经过一、二年级集中识字的学习,到了中年级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也能读懂教
摘 要:探究性教学已逐渐走进课堂,原因在于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的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的转化,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设实验”作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它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与探索,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应当看到,我们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执政活动中,就叫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现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就叫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
摘 要:地理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原则,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基本奠定学生终身受用的较全面的地理观念和智能基础。  关键词:地理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87-01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