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外在形式与内在价值应该充满张力,形式上的韵律与节奏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内容上的意义与情感可以让读者沉浸于其中而物我两忘。这种张力的发掘与体味,就是审美鉴赏;其过程带给审美主体的身心愉悦,就是美感;把这种鉴赏的过程和美感通过语言文字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就是鉴赏性文字的写作。本文试以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对鉴赏性文字的写作进行初步探讨。
一、鉴赏性文字与读后感的区别
读后感侧重于“感”,即侧重于发表作者的主观感受;鉴赏性文字侧重于对作品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赏析《春江花月夜》,如果作者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丽景色想到家乡的山水田园,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想到逝去的前辈、老去的年华,由“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哀怨想到人在天涯的身世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读后感。
同样的诗句,如果作者在落笔时着眼于海上生明月的阔大场面,强调“生”字带给明月与潮水的鲜活生命、江海天地的宇宙图式;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分析,强调观照宇宙人生,突出个体得失的超越,生命的留恋,青春的珍惜,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对“白云”句的理解,着眼于上下文的衔接,说明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的感叹会引发人们对现世美丽情感的珍惜,进而阐释思妇游子与明月人生的关系,这就是鉴赏性的文字了。
鉴赏性文字更强调理性分析,考验作者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洞察力,较之读后感的主观感受,其对文章的解读更有深度、广度和逻辑力量。
二、把握鉴赏性文字的结构
通常来说鉴赏性文字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根据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接受心理,作者又不能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需要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一般表现为:
1.要明确鉴赏的对象。《春江花月夜》的鉴赏对象是这首诗,一切的行文都要围绕这首诗来进行,切忌跑题。隋炀帝、陈后主也都以“春江花月夜”为题写过诗,作者在写鉴赏文章时可以把他们的诗拿出来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进行对比,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转而品评其他诗作。
2.确定鉴赏主题。任何一个鉴赏对象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鉴赏主题,得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结论。只要鉴赏文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也都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但是,写鉴赏文字不能“东一笆子西一扫帚”,或者平均分配、面面俱到,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论述,这样才能论点清晰、论据扎实、论证有力。鉴赏《春江花月夜》,可以以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作为主题,也可以以这首诗透露出来的时代气息作为主题,还可以以其形式的平仄音韵变换作为主题,等等,最好择其一而赏之。当然这不是泾渭分明、绝对划分的,因为一首诗也好,一篇文章也罢,作为鉴赏对象它始终是一个整体,不同的角度之间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所要做的是有主有次,才能主题鲜明,富有个性。
3.要进行内容分析
首先要对鉴赏对象进行总体概括,分清段落层次,理顺逻辑关系。《春江花月夜》整体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春江花月夜的景色描写,第二层是观照宇宙人生,对宇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思索,第三层是思妇怀人,第四层是游子思归。因为美丽的景色而生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进而领悟到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但是人类的整体生命却生生不息,可以与明月永恒相伴;接下来自然而然地提出当下个体生命该如何安置的问题,答案是珍惜美丽的青春和美好的感情,于是也就有了思妇与游子的缠绵情思。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天人一体同仁是核心观念,这也正好对应了诗中的主要意象,从而使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味无限。
其次要深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寻找与鉴赏主题联系密切的段落或者具体字句进行细致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核心意象,月光是整首诗的神魂,那么在第一层中就要强调分析天地之间无处不在的月光,突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是月光笼罩之下的美丽景色。第二层要强调分析作为宇宙代言人的明月是永恒的,与之相对应的人生是短暂的,面对“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追问,诗人给出人类的生生不息得以与明月永相伴的哲学解答。第三层着重分析“可怜楼上月徘徊”、“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徘徊”、“卷”和“拂”,体味诗人赋予月光的生命力以及天人合一、万物同呼吸的哲学思想。第四层重点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游子自身思归联想到所有异乡之人此时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心境,指出这种博大的同情之心,以及由此而被升华了的个体爱情。
第三要分析隐藏于鉴赏对象深处的审美元素。许多文学作品不仅有外在的审美特质,还有一种内在的、潜藏于形式与内容之中的美,这需要写鉴赏文字的作者生有一双慧眼,能够深入发掘、感受、领悟这种美。《春江花月夜》的主旨是诗人的宇宙人生思索,那么从诗的外在形式来看,第一层写月耀江水,是从空间上落笔,是“宇”的意味;第二层写观照宇宙人生,是从时间上落笔,是“宙”的意味;第三层写思妇怀人,是从空间上落笔,是“宇”;第四层写游子思归,是从时间上落笔,是“宙”。因此,这首诗无论是内在意蕴还是外在形式都包含了深刻的宇宙人生意识。发掘鉴赏对象藏于文字深处的美,需要作者深刻领会鉴赏对象的内涵,仔细玩味其内在美与形式美,再结合自身的思维与感悟,得出独具特色的鉴赏观点。
4.得出总结性的结论。上述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用简练的文字对具体分析的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得出与鉴赏主题一致的结论。如果作者把《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主题定位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与解答,那么得出的总结性结论就应该是:珍视人间的美好,成全宇宙的大美,礼赞生命,礼赞自然,人心与自然同一美好、同一无限、同一充满无限美好的希望。而这正是唐诗中跃动的人文精神。
三、多角度鉴赏
一方面作者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鉴赏对象的特征,使文章多层次、立体化,更有厚度。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可以结合六朝宫体诗的萎靡不振,说明本诗所体现出的初唐气象;可以结合《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等关于人生苦短的表现,来说明《春江花月夜》超越以往的博大境界;还可以结合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提升鉴赏文字的说服力,比如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剖析、李泽厚对《春江花月夜》的美学解释等。
另一方面要注意鉴赏对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景物描写、选材、细节描写、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春江花月夜》中水墨长轴般清丽、空明、澄澈的语言特色,柔情似水、淡愁如烟的诗意氛围,月光笼罩下的诗情、画意、哲理,具有浓郁民歌情调的顶针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四句一换韵、一诗九韵、平仄交替的灵动节奏等等,都是全诗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鉴赏性文字,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一般从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通感、借代、转类等等,其使用目的是为了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情态;表现方法一般包括映衬、对比、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其目的是为了使形象更鲜明、表达更充分、主旨更突出;表达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与鉴赏主题紧密相联,为主题服务。
综上所述,鉴赏性文字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把鉴赏对象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人文背景下进行分析,才会获得真知灼见。如果就事论事,局限于狭窄的视野和个人的直接感受之中,则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有影响力的鉴赏文章;其次要求作者对鉴赏对象有一个深入、透彻、全面的把握,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第三要求作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分析鉴赏对象,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述有力,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第四要求作者在引经据典的时候要分清主次、恰到好处,一切围绕鉴赏主题服务,不能舍本求末。总而言之,一篇好的鉴赏文字是作者综合认知水平的综合写作水平的体现,只有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多读书多思考多尝试,才会写出优秀的鉴赏文字。
一、鉴赏性文字与读后感的区别
读后感侧重于“感”,即侧重于发表作者的主观感受;鉴赏性文字侧重于对作品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赏析《春江花月夜》,如果作者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丽景色想到家乡的山水田园,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想到逝去的前辈、老去的年华,由“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哀怨想到人在天涯的身世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读后感。
同样的诗句,如果作者在落笔时着眼于海上生明月的阔大场面,强调“生”字带给明月与潮水的鲜活生命、江海天地的宇宙图式;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分析,强调观照宇宙人生,突出个体得失的超越,生命的留恋,青春的珍惜,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对“白云”句的理解,着眼于上下文的衔接,说明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的感叹会引发人们对现世美丽情感的珍惜,进而阐释思妇游子与明月人生的关系,这就是鉴赏性的文字了。
鉴赏性文字更强调理性分析,考验作者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洞察力,较之读后感的主观感受,其对文章的解读更有深度、广度和逻辑力量。
二、把握鉴赏性文字的结构
通常来说鉴赏性文字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根据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接受心理,作者又不能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需要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一般表现为:
1.要明确鉴赏的对象。《春江花月夜》的鉴赏对象是这首诗,一切的行文都要围绕这首诗来进行,切忌跑题。隋炀帝、陈后主也都以“春江花月夜”为题写过诗,作者在写鉴赏文章时可以把他们的诗拿出来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进行对比,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转而品评其他诗作。
2.确定鉴赏主题。任何一个鉴赏对象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鉴赏主题,得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结论。只要鉴赏文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也都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但是,写鉴赏文字不能“东一笆子西一扫帚”,或者平均分配、面面俱到,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论述,这样才能论点清晰、论据扎实、论证有力。鉴赏《春江花月夜》,可以以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作为主题,也可以以这首诗透露出来的时代气息作为主题,还可以以其形式的平仄音韵变换作为主题,等等,最好择其一而赏之。当然这不是泾渭分明、绝对划分的,因为一首诗也好,一篇文章也罢,作为鉴赏对象它始终是一个整体,不同的角度之间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所要做的是有主有次,才能主题鲜明,富有个性。
3.要进行内容分析
首先要对鉴赏对象进行总体概括,分清段落层次,理顺逻辑关系。《春江花月夜》整体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春江花月夜的景色描写,第二层是观照宇宙人生,对宇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思索,第三层是思妇怀人,第四层是游子思归。因为美丽的景色而生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进而领悟到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但是人类的整体生命却生生不息,可以与明月永恒相伴;接下来自然而然地提出当下个体生命该如何安置的问题,答案是珍惜美丽的青春和美好的感情,于是也就有了思妇与游子的缠绵情思。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天人一体同仁是核心观念,这也正好对应了诗中的主要意象,从而使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味无限。
其次要深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寻找与鉴赏主题联系密切的段落或者具体字句进行细致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核心意象,月光是整首诗的神魂,那么在第一层中就要强调分析天地之间无处不在的月光,突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是月光笼罩之下的美丽景色。第二层要强调分析作为宇宙代言人的明月是永恒的,与之相对应的人生是短暂的,面对“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追问,诗人给出人类的生生不息得以与明月永相伴的哲学解答。第三层着重分析“可怜楼上月徘徊”、“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徘徊”、“卷”和“拂”,体味诗人赋予月光的生命力以及天人合一、万物同呼吸的哲学思想。第四层重点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游子自身思归联想到所有异乡之人此时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心境,指出这种博大的同情之心,以及由此而被升华了的个体爱情。
第三要分析隐藏于鉴赏对象深处的审美元素。许多文学作品不仅有外在的审美特质,还有一种内在的、潜藏于形式与内容之中的美,这需要写鉴赏文字的作者生有一双慧眼,能够深入发掘、感受、领悟这种美。《春江花月夜》的主旨是诗人的宇宙人生思索,那么从诗的外在形式来看,第一层写月耀江水,是从空间上落笔,是“宇”的意味;第二层写观照宇宙人生,是从时间上落笔,是“宙”的意味;第三层写思妇怀人,是从空间上落笔,是“宇”;第四层写游子思归,是从时间上落笔,是“宙”。因此,这首诗无论是内在意蕴还是外在形式都包含了深刻的宇宙人生意识。发掘鉴赏对象藏于文字深处的美,需要作者深刻领会鉴赏对象的内涵,仔细玩味其内在美与形式美,再结合自身的思维与感悟,得出独具特色的鉴赏观点。
4.得出总结性的结论。上述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用简练的文字对具体分析的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得出与鉴赏主题一致的结论。如果作者把《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主题定位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与解答,那么得出的总结性结论就应该是:珍视人间的美好,成全宇宙的大美,礼赞生命,礼赞自然,人心与自然同一美好、同一无限、同一充满无限美好的希望。而这正是唐诗中跃动的人文精神。
三、多角度鉴赏
一方面作者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鉴赏对象的特征,使文章多层次、立体化,更有厚度。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可以结合六朝宫体诗的萎靡不振,说明本诗所体现出的初唐气象;可以结合《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等关于人生苦短的表现,来说明《春江花月夜》超越以往的博大境界;还可以结合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提升鉴赏文字的说服力,比如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剖析、李泽厚对《春江花月夜》的美学解释等。
另一方面要注意鉴赏对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景物描写、选材、细节描写、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春江花月夜》中水墨长轴般清丽、空明、澄澈的语言特色,柔情似水、淡愁如烟的诗意氛围,月光笼罩下的诗情、画意、哲理,具有浓郁民歌情调的顶针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四句一换韵、一诗九韵、平仄交替的灵动节奏等等,都是全诗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鉴赏性文字,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一般从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通感、借代、转类等等,其使用目的是为了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情态;表现方法一般包括映衬、对比、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其目的是为了使形象更鲜明、表达更充分、主旨更突出;表达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与鉴赏主题紧密相联,为主题服务。
综上所述,鉴赏性文字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把鉴赏对象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人文背景下进行分析,才会获得真知灼见。如果就事论事,局限于狭窄的视野和个人的直接感受之中,则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有影响力的鉴赏文章;其次要求作者对鉴赏对象有一个深入、透彻、全面的把握,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第三要求作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分析鉴赏对象,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述有力,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第四要求作者在引经据典的时候要分清主次、恰到好处,一切围绕鉴赏主题服务,不能舍本求末。总而言之,一篇好的鉴赏文字是作者综合认知水平的综合写作水平的体现,只有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多读书多思考多尝试,才会写出优秀的鉴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