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规则性、交往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可以锻炼儿童宽容、合作、克已、诚实、独立、尊重等可贵品质,可以让儿童获得愉悦感以及坚韧、豁达等情感特质,可以让儿童学会动手动脑,有创意的愿望和兴趣……可以说,游戏本身承载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课程的游戏化进行创新,我们结合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立足课堂,放眼课外,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游戏”,深入了解“游戏”、动脑动手创造“游戏”、关注“游戏”的健康与安全,最终实现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成长的目的。
一、传统游戏,了解多元文化
“游戏”是个古老的名词,童年时人人都喜欢玩游戏,很多游戏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从地域来说,既有中国的“翻花绳”“击鼓传花”,也有国外的“椰壳鞋”“站着玩跷跷板”;从时间上看,有爷爷奶奶辈玩过的“挑小木棒”“跳竹竿”,也有沿袭至今的“踢僚子”“过家家”;从性别上区分,既有男生热衷的“斗鸡”“木头人”,也有女生喜欢的“跳皮筋”“真心话大冒险”……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宽泛,可谓精彩纷呈!为使学生了解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游戏,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类资源,以微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向学生逐一展示,同时配以文字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充分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游戏;还可以采用现场学一学、玩一玩、说一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体验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来比较具有不同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游戏间的差异。课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采访长辈、上网搜索等多种途经了解传统游戏,让学生在调查交流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也可以争取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玩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认识差异,了解多元文化。
二、创意游戏,引导创意生活
在《我们有新玩法》这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传统游戏变新游戏,将简单玩具变新花样,通过动手动脑,既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更培养其创造力。大家司空见惯的跳绳可以玩出不计其数的新花样:跳绳打个结,变成呼啦圈;跳绳拴在身上,可以比力量;跳绳当竹竿,三人一起玩;跳绳来回摆,看谁反应快……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展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自己(或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尝试制作新玩具。比如在空的饮料瓶内装入沙土,用皮球来打,一个简易的DIY保龄球运动就诞生了;用硬纸壳来画棋盘,纸片做棋子,一个环保型的围棋赛就可以拉开帷幕了……针对这些新游戏、新玩法,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玩法,充分体验创造性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尽情享受有创意的生活。
三、安全游戏,树立健康观念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安全游戏唯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玩得健康、有益、开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更是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的主旋律。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所限,校园里由游戏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难以杜绝,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规范与约束学生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游戏活动的安全,学会选择合适的游戏?
“我们好好玩”这一单元就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1.什么是“健康、安全地生活”。在《健康游戏我常玩》这课的学习中,可以由“什么游戏我常玩”的话题引入,请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进而引发对“什么样的游戏是健康安全的”这一问题的探究。联系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课本插图所创设的情境,请学生化身“游戏诊断师”来诊断各种游戏的利弊。例如围绕时代宠儿“电脑游戏”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确立多个维度的问题来深入思考与交流:深受大家欢迎的电脑游戏是否健康?小学生能否玩电脑游戏?玩电脑游戏要遵守哪些规则?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虽然让低年级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同一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是这种不搞一刀切、不盲目否定的诊断态度有必要教给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健康玩游戏的观念,才能学会辨别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真正知道“什么是健康、安全地生活”。
2.怎樣“健康、安全地生活”。即使是安全健康的游戏,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呢?当然不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场合、环境、人员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游戏。例如说,踢足球是一项健康的游戏方式,但是假设是雾霾夭、假设是在教学楼内、假设是在饭后休息时间、假设是在自己或同伴膝盖等身体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显然,这些情况之下都不适合踢足球。通过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选择、分析与判断,学生便逐步形成了思辨的能力,知道适时适度地游戏,对“怎样健康、安全地生活”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3.践行“健康、安全地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明确游戏行为不当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学生游戏安全事故事例大调查活动,意在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聚焦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这样既增强自身的游戏安全意识,又培养其对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最后,引导学生化身“安全警示员”,动脑又动手,根据调查发现的隐患设计安全警示牌,放置于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比如教室内卫生角的扫把柄容易戳伤人,就在卫生角张贴警示语提醒值日生将扫把柄靠墙摆,同时提醒同学不要在卫生角附近游戏;教室内有很多电源,写下提示语让同学们规范操作,确保用电安全;发现校园的围墙有裂缝,张贴警示语提醒同学们不要靠近并报告学校及时处理……警示牌是否精致美观不重要,警示语是否精炼优美是次要,关键是警示牌背后的安全意识与警醒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防患于未然,将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游戏,“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安全健康,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有利条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多措并举,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之有“道”,玩之有“法”,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我们好好玩”中收获成长与快乐,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一、传统游戏,了解多元文化
“游戏”是个古老的名词,童年时人人都喜欢玩游戏,很多游戏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从地域来说,既有中国的“翻花绳”“击鼓传花”,也有国外的“椰壳鞋”“站着玩跷跷板”;从时间上看,有爷爷奶奶辈玩过的“挑小木棒”“跳竹竿”,也有沿袭至今的“踢僚子”“过家家”;从性别上区分,既有男生热衷的“斗鸡”“木头人”,也有女生喜欢的“跳皮筋”“真心话大冒险”……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宽泛,可谓精彩纷呈!为使学生了解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游戏,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类资源,以微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向学生逐一展示,同时配以文字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充分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游戏;还可以采用现场学一学、玩一玩、说一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体验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来比较具有不同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游戏间的差异。课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采访长辈、上网搜索等多种途经了解传统游戏,让学生在调查交流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也可以争取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玩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认识差异,了解多元文化。
二、创意游戏,引导创意生活
在《我们有新玩法》这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传统游戏变新游戏,将简单玩具变新花样,通过动手动脑,既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更培养其创造力。大家司空见惯的跳绳可以玩出不计其数的新花样:跳绳打个结,变成呼啦圈;跳绳拴在身上,可以比力量;跳绳当竹竿,三人一起玩;跳绳来回摆,看谁反应快……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展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自己(或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尝试制作新玩具。比如在空的饮料瓶内装入沙土,用皮球来打,一个简易的DIY保龄球运动就诞生了;用硬纸壳来画棋盘,纸片做棋子,一个环保型的围棋赛就可以拉开帷幕了……针对这些新游戏、新玩法,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玩法,充分体验创造性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尽情享受有创意的生活。
三、安全游戏,树立健康观念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安全游戏唯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玩得健康、有益、开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更是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的主旋律。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所限,校园里由游戏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难以杜绝,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规范与约束学生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游戏活动的安全,学会选择合适的游戏?
“我们好好玩”这一单元就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1.什么是“健康、安全地生活”。在《健康游戏我常玩》这课的学习中,可以由“什么游戏我常玩”的话题引入,请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进而引发对“什么样的游戏是健康安全的”这一问题的探究。联系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课本插图所创设的情境,请学生化身“游戏诊断师”来诊断各种游戏的利弊。例如围绕时代宠儿“电脑游戏”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确立多个维度的问题来深入思考与交流:深受大家欢迎的电脑游戏是否健康?小学生能否玩电脑游戏?玩电脑游戏要遵守哪些规则?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虽然让低年级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同一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是这种不搞一刀切、不盲目否定的诊断态度有必要教给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健康玩游戏的观念,才能学会辨别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真正知道“什么是健康、安全地生活”。
2.怎樣“健康、安全地生活”。即使是安全健康的游戏,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呢?当然不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场合、环境、人员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游戏。例如说,踢足球是一项健康的游戏方式,但是假设是雾霾夭、假设是在教学楼内、假设是在饭后休息时间、假设是在自己或同伴膝盖等身体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显然,这些情况之下都不适合踢足球。通过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选择、分析与判断,学生便逐步形成了思辨的能力,知道适时适度地游戏,对“怎样健康、安全地生活”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3.践行“健康、安全地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明确游戏行为不当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学生游戏安全事故事例大调查活动,意在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聚焦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这样既增强自身的游戏安全意识,又培养其对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最后,引导学生化身“安全警示员”,动脑又动手,根据调查发现的隐患设计安全警示牌,放置于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比如教室内卫生角的扫把柄容易戳伤人,就在卫生角张贴警示语提醒值日生将扫把柄靠墙摆,同时提醒同学不要在卫生角附近游戏;教室内有很多电源,写下提示语让同学们规范操作,确保用电安全;发现校园的围墙有裂缝,张贴警示语提醒同学们不要靠近并报告学校及时处理……警示牌是否精致美观不重要,警示语是否精炼优美是次要,关键是警示牌背后的安全意识与警醒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防患于未然,将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游戏,“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安全健康,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有利条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多措并举,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之有“道”,玩之有“法”,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我们好好玩”中收获成长与快乐,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