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王昌楷新作展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待已久的王昌楷水墨画作品终于与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了,我感到无比的兴奋。
  三年前,当王昌楷告诉我将计划创作一批水墨作品时,我想已经从事了油画创作数十年的七十多岁画家,能否在另一完全不同的艺术体系中取得成就吗?其中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是否能成功亦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然而王老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本来就该是一个苦行僧,他愿意接受挑战,并有信心取得突破。
  如是一晃就过了一年多,当他拿出第一批作品时,我已感到相当惊喜,因作品已初步形成了自己面貌,这在艺术上是极为难得的。如是又过了一年多,当我看到数十幅别开生面、内容丰富的作品时,令人眼前一亮。我深深地感动了,因作品不仅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笔法和艺术语言,这是一个为中国艺术增添砖瓦的重大艺术成果啊。我明白王老为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尤其看到王老因作品被我这第一位观众高度认同而显露的激动表情,我不由得从心底对他这位虔诚的老画家肃然起敬。
  回顾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认识王昌楷先生,亦是因他的清新而独特的油画作品而结缘的。油画本属于西方的艺术,近百年才传入中国,渐渐形成了中国另一重要的艺术品类,但始终仍无法脱离西方绘画的范畴,直至吴冠中先生以毕生精力为油画民族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开拓出崭新的中国油画新表现形式,才奠定了中国油画的基石。而他的入室弟子,现已年届75岁的王昌楷先生则继往开来,沿着油画民族化道路深入推进,取得重大成就。他的油画作品既保留了西方油画优点,同时融入了强烈的东方审美意识和情怀;技法上则开创了以中国大写意水墨画式的新表现技巧,不仅具有高超难度,且脱胎换骨地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画。十年前,王昌楷凭着一系列感人之作风靡了中外收藏界。五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艺术大展更获得艺术界和学术界广大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进一步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油画之传承者和领军人之历史定位。
  作为一个虔诚的艺术大家,永远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永远与自己挑战,这种永远与自己过不去的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他们最可贵的品格。吴冠中先生如此,王昌楷先生亦如是。作为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王老除了持续中国油画的创作,近年来更以无比激情投入创新国画的研究,尽管他对东方水墨早有感受,但要创造出有别前人且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国画新系列,谈何容易。
  经过数年努力,王昌楷先生终于成功了。他的水墨新作忠实于自己一贯的东方情愫,主题充满生活气息,并带出丝丝的人文关怀。笔墨运用方面既不重复前人的影子,反而注入了其独创的中国油画的泼辣笔触特点,使其水墨作品亮丽又不失韵味,极具新意。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水墨融入油画,以油画结合水墨的情感符号,令人感动。这一系列别开生面而充满情感的水墨佳作,不仅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高度,亦体现出他超凡的功力,充分表现出大家风范。
  如今,王昌楷的新作即将面对观众展出,此刻我的心情就如家中的兄长将有特大的喜讯和成果将要对外正式公报,与朋友们分享那种万分的喜悦和欣切的期待。在此,仅祝王老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并为东方艺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并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又呈现出绚烂生动的画面,使我们如痴如醉。中国文人之所以爱莲、爱荷花,因为它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更是让人情动于心,神往不已。在中国繁多的艺术种
期刊
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亮点不是天价神话,而是马云微博的“油画首秀”:他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梵志在2014年合作的油画《桃花源》,该画以130万港元起拍,经过32轮竞拍,最后被浙江一富商以3600万港元拍下,这一拍卖结果立即成为艺术圈与企业界新的话题。  相对企业界对马云“神功”的肯定,艺术圈则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们惊奇于当代油画受到中国新贵的肯定,也对油画作为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绘画形式被没有受过
期刊
岁月脚步来去匆匆,时光流逝悄无声息。我们还没来得及珍藏一枚历经四季流转的叶子,还没来得及叩问自己漂泊不安的灵魂,又一轮年岁就要和我们挥手作别了。  细细数来,《收藏界》已经伴随了读者十四个春秋。作为一名“老编”,也与很多的读者、作者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随着电子媒体的日渐昌盛,纸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很多的大牌媒体都在纷纷倒下,或停刊或转型。其中甚至包括曾捧红了很多大
期刊
(接上期)二、越式青铜器  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钺、锄、三羊盒、三足盘等,多见于两广、湘赣、闽浙等地区,是红河流域和岭南地区常见的器物。  1.兵器  (1)铜斧:锡都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青铜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半圆銎形斧(图30)。整体似山字形,中间有圆銎,刃部在器身下缘,长约10厘米左右,素面无纹饰。  (2)铜钺:个旧市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铜钺(图31),为个旧黑蚂井出土,1988年征集。为长方形
期刊
虽然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是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却竞投激烈,不少更超越高估价多倍成交。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清家具屡创天价,将使得欧洲古董家具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名家珍藏亮相申城  进入2015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收藏家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拍卖被广大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如“东方艺术教父”安思远、“攻玉山房”掌门人叶成耀等。重要的私人藏家的收藏不仅体
期刊
万 年  南山程衡,程万年,晚清绘瓷的大师级人物。作品传世不多,所见皆极精彩。去年偶得四节盒中的一节,绘山水,署南山。万年虽号南山,但仅署南山却不能肯定就是万年,字又是蒋玉卿的代笔,姑且说疑似。那一笔朦胧山水却是画得好,寸把宽的窄幅,近渚远水高山,竟有万千气象,掌中玩器,有大胸襟。  世人常见的构图,中规中矩的画法,能画出这效果殊觉不易。但万年不仅仅止于此,他是个有创意的画师,笔下作品常常不循常例
期刊
陈丽华,1941年生于北京,满族,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倾心黄花梨、紫檀古家具,收藏、修缮、复制逾40年。  采访者:据说您儿时就接触到紫檀家具,家中有一对皇族祖传的紫檀大柜,请您回忆描述一下那件宝贝?它在家中是否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陈:我的祖上是满族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人。记得小时候,家里摆设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硬木家具,有架子床、顶竖
期刊
珐琅彩瓷正名为“瓷胎画珐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是专为清宫御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由于烧造难度较高且数量稀少,故多是帝王独享,仅有小部分用于犒赏功臣。其创烧于康熙晚期,雍乾两朝日渐盛行,清后期仅有少量烧制。尤其是发展至鼎盛期的乾隆朝,其数量不但远超康雍两朝,深得乾隆爷的喜爱,而且器型更加丰富多彩,仅瓶类造型就有双连瓶、葫芦瓶、蒜头瓶、象耳瓶、玉壶春瓶等多种。现今笔
期刊
“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之田黄寿山石印章及把件(四)
期刊
11月2日,第三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陶塑艺术展在西安开幕。本次活动是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博物馆、陶雅网、含光门博物馆共同主办,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收藏界》杂志社协办。来自海内外著名学者、收藏家以及全国各地的古陶瓷博物馆及古陶学会会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展示和研讨两部分展示部分包含不同时代、地域、类别的中国古代陶塑。研讨部分通过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