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制剂的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介绍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概况。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介绍。结果 近年来缓控释制剂有口服、注射、植入、透皮等各种给药方式,并应用于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结论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但是与理想剂型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
  缓控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该制剂可以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发展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并有效的应用于心血管、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
  1.1片剂
  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缓控释片剂可分为骨架型缓释片、微孔包衣膜缓释片、渗透泵型控释片和胃内滞留片等。张春燕等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骨架材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枸橼酸钾骨架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设计要求,稳定性较好。魏振平等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根据流动力学原理,采用漂浮层和载药层分别制粒再一起的压片的方法,制备5-氟尿嘧啶双层漂浮型胃内滞留缓释片,并测定其在不同酸度介质中的漂浮动力学及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以优化配方所制备的双层浮缓释片在pH2-7介质中漂浮性能良好。
  1.2胶囊剂
  缓控释胶囊是指具有缓控释放行为的胶囊制剂,目前最主要的是缓释微丸胶囊和多颗粒包衣缓释胶囊。缓控释胶囊由于药物的剂量分散在大量的小颗粒中,其释放是这些颗粒的集体释放行为,因此即使一些颗粒或者微丸缓释失败,其结果也不会像缓控释片中剂量倾泻而出导致整个剂量失败。田景振等对两种自制葛根黄酮缓释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以愈风宁心片作参比制剂,测定不同时间点兔血浆葛根素的含量。愈风宁心片及自制缓释胶囊在兔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葛根黄酮缓释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21.3注射给药
  缓控释注射剂数日甚至数月注射1次,可显著减少用药次数,增强药物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一般情况下,那些经口服后其活性易在胃肠道内被破坏或生物利用度低,且需长期使用的药物,适宜于制成注射型缓控释制剂。传统注射剂的缓控释主要通过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控制粒子的大小来实现,目前发展了注射微球和注射用脂质体等。注射型缓控释制剂的应用前景广阔,可用于组织修复、免疫治疗、抗肿瘤治疗等,并可用作易被体内酶、微生物、体液等降解、生物膜通透性差、不宜口服,且半衰期短的蛋白、多肽类以及基因药物的给药系统。其中无针注射给药系统,利用高压将药物液滴或粉末瞬时加速,将药物粒子或液滴喷射递送至皮内、皮下、黏膜、甚至肌肉内发挥药物疗效,具有无痛、无交叉感染、便捷、微量、高效、安全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之一。该类制剂技术适合于化学药物、大分子药物等,尤其对于疫苗更具有意义。
  2 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
  2.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昼夜变化规律,研究可以长时间平稳起效或者可以“爆破式”起效的心血管缓控释药物制剂已经成为心血管药物制剂中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了各种缓释和控释制剂,如片剂(包括骨架型,渗透泵型,脉冲片)、胶囊、微丸微囊和脂质体等剂型,使心血管病患者用药达到了24h稳定治疗效果。吴雪钗等用喷雾干燥法将硝苯地平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制成固体分散物,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制得硝苯地平缓释片,体外累积释放度2,4,8h分别为38.0%,61.7%,74.4%。吴琼珠等选择HPMC为水凝胶型骨架材料,EC为阻滞剂,淀粉为稀释剂,研制非洛地平水凝胶型缓释颗粒后填装胶囊,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HalderA等将水溶性药物盐酸普萘洛尔和Indion-254(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用水包油微乳液溶剂蒸发法,用聚苯乙烯以微囊的形式将药树脂包裹起来,以达到在模拟胃肠液中延长药物释放的目的。王智军等通过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尼莫地平缓释型固体分散体,应用挤出-滚圆技术和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尼莫地平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可广泛应用于尼莫地平微丸的工业生产。
  2.2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抗肿瘤药缓控释制剂克服了传统抗肿瘤药半衰期短、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以及缺乏靶向性、全身不良反应大、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符合三效(高效、速效和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和不良反应小)的要求,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包括凝胶、微球、纳米微粒、植入剂等多种缓控释剂型,可经多种途径给药应用于肿瘤治疗。5-氟尿嘧啶(5-Fu)植入剂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1个抗肿瘤植入剂,属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各国学者对缓控释植入化疗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在脑恶性胶质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骨肿瘤、前列腺癌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进展。侯振清等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丝裂霉素植入式控释膜剂。荷瘤种鼠动物试验表明,丝裂霉素瘤内植入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腹腔注射组。因此,植入式丝裂霉素控释膜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肝肿瘤的药物新剂型。
  3展望
  缓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为广大患者防病治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类制剂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是在制剂品种方面,国外缓控释制剂已由单一处方向复方缓控释制剂发展,而且凝胶型和注射型缓控释制剂逐渐成为热点。理想的缓控释制剂应是:药物对靶部位选择性高,且能推迟必要的药效时间,迅速而完全地排泄,尽量不对其他脏器与组织产生不良反应。上述缓控释制剂与这一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还有望药学技术人员努力,因此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定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08,29(5):426-428.
  [2]任瑾,周建平,姚静等.注射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0,34(6):264-2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且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β-HCG、附件包块直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病例。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血β-HCG下降情况以及附件包块直径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给予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明显的40例患者阿卡波糖(口服)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三个月,且每周监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bA1c、2hPG、FPG,BMI、低血糖夜间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HbA1C、2hPG、FPG显著优于治疗前,其低血糖发生率与低血糖夜间发生率均显著下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针灸配合中药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7.31%,观察组出血停血时间(6.37±1.28)天,对照组出血停血时间(14.34±1.33)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针灸联合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大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大量脑出血的住院患者,按照患者收治的时间进行分组治疗,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25例大量脑出血住院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5例大量脑出血住院患者实施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实验组),分别对患者的临床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胃平冲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病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胃三联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胃平冲剂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重症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41.7±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57.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予以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脂指标检测,并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FBG、HbA1c、GS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TC、TG、L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64例强迫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接受同样药物治疗后实行不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其精神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期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观察组改善态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9.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的疗效,并将资料的诊治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资料方法,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资料方式。比较两组在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出血量和并发症的情况,并采取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和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