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学者,在关于地理地域研究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当代学者研究古代地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徐松由于受到当时乾嘉学风的影响,在地理考证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坚持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的融合,使得作品研究有理有据,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材料。《西域水道记》是徐松最负盛名的一部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本文在对《西域水道记》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学术特点。
  关键词:徐松 《西域水道记》 学术特点 地理研究 西北边疆史
  自古以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西域边疆都属于域外之地,由于地域限制与社会条件限制,关于其地理特征、社会风俗等方面,历朝历代都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即便是有,也多是文人道听途说而来,缺乏实际依据,错误百出。而徐松不畏艰险,对西北边疆的地形、山脉、水道、关卡等进行了实地的勘测,获得了详细的考察数据。同时结合历代文献,对文献中的记载进行考证勘误,得出了新疆地区较为详细的地理数据,为西北边疆史的丰富与完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关于徐松与《西域水道记》的概述
  徐松是清朝著名的学者,致力于地理方面的研究,其著作坚持实地考察与历史考证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徐松知识渊博,尤以其严谨踏实的研究态度,受到了当时学者的推崇。徐松在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著有《宋会要辑稿》《中兴礼书》《西域水道记》等多部著作,其中以《西域水道记》影响最为深远。
  1810年,徐松被贬新疆,在任职期间,他对西北边疆之地的各类地理事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史料文献,对边疆的地理特点加以勘误校正。在《西域水道记》中,徐松以新疆的水道地理特征为线索,对水道沿线的城市、地形、关卡、村落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对沿线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名称、社会风俗、民族特色、水利情况等加以描述,并绘以图志,用以佐证。
  《西域水道记》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首先,由于历代对域外之地的研究与记载都不够完善,使得新疆发展史上留下了大片的空白。而这部著作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西北边疆史,对后世研究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西域水道记》是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以西域水道特点为主线,穿插了水道沿岸重要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特征,徐松还根据实地勘察的信息绘制了详细的地图,对其中涉及的水系与水域都有着直观的描绘,为现代研究新疆地区地理特征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再次,徐松在对西域水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学者仅仅是基于书本研究的局限性,对相关的地理事物进行实地的勘测与考察,获得了详细真实的地理信息,并结合相关书籍记载,再对信息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整理,使之更加具有真实性。徐松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对当前的地理研究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西域水道记》文字简洁优美,措辞严谨,所记载内容多为作者游览之心得,生动活泼。既能当作游记阅读,又能基于全篇的系统性做文献研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
  1.严谨勘察,实事求是。新疆地域广阔,人烟稀少,且历代多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学者涉足较少,因此对西北疆域之地的各种地理事物记载较少,且不够真实。在这之前,众多学者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足不出户,仅仅是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工作,并没有对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加以核实。而徐松在贬谪新疆之后,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在游历途中对沿途的各种地理事物认真勘查调研,并绘制相应的地图用以佐证,他在著作中写道:“于役回疆,度木素尔岭……叶尔羌达喀什噶尔,历三千二百里。其明年还伊犁,所经者英吉沙尔……哈拉沙尔……历七千一百六十里。”所行路程,超过万里,每到一处,利用指南针辨别方位,并在随身携带的小册中记录下山川河流的地理特征,“至邮舍,则近仆夫、驿卒、台弁、通事,一一与之讲求。”到了驿站,再向附近的人们一一求证,因此徐松所获得的地理信息属于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文体流畅,内容创新。在《西域水道记》的文体上,徐松主要借鉴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体例,“遍稽旧史方略及案牍之有关地理者……所以拟《水经》也……即用郦氏注经之例”。做到了以水证地,以地存古,即以水系水道作为主线,并在水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添加相关地理位置的内容,将地理与历史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西北边疆史。但是徐松并不囿于郦道元的文体限制,而是又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来做了进一步的创新。由于西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此地河流很少有外流河,多是雪水冰水融化汇集而成,因此不能用中原水系分类方法来进行划分。徐松巧妙地借助湖泊这一水体来将西域水系分成了罗布、巴勒喀什、哈拉、阿拉克圖占勒、巴尔库勒、喀拉塔拉岭西柯、特穆尔图、噶勒札尔巴什、赛喇木、宰桑、额彬格逊水文体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系统性,使研究更加方便。除此之外,在《西域水道记》中,还依据西域南北地理特征的不同,将新疆南北几乎所有的水系进行了不同的划分,记录完整而详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正是这种实地考察所得到的详细地理信息,使得徐松的作品与前人的笺注考释的研究方法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他能够对水系分类方法加以创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方言,辨证术语。西域地区人烟稀少,且多是少数民族,民族种类较多,语言不同,因此各地关于不同地理事物的记载与表述都有不同,甚至因为言语的隔阂使得部分地理事物的名称以讹传讹,到最后已经不具备最初的含义了。徐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对不同山脉地形进行考证时,从现有资料中的名称、各少数民族的译名等出发,将之列举出来,一一比对,从而对这些地理事物的名称进行严谨的求证。如对水系名称的考证,“国语曰珂,准语曰乌苏,西番语曰楚,译语有兀孙兀苏者,皆乌苏之转音尔”;又比如关于塔里木河名称的辨证,“准语回语……曰塔里木……又作特里木、铁里木,皆一音之转耳”。长期以来西域水名、山名都存在着误差,而徐松将之一一辨证,为后世学者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的研究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4.碑刻拓印,记录史料。由于徐松“性好碑碣钟鼎文字,谓足资考证”。当在游历途中遇见有石碑刻字等,他都会亲手将之拓印记录,细心保存下来将之作为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在《西域水道记》中记载,徐松曾拓印了唐姜行本碑与汉蒲类海之裴碑,这两份石碑拓文中所记录的文字,能够证实汉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蒲类海就是他所划分出来的巴尔库勒淖尔。他明确地指出了此地自古以来都是中原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政治价值。此外,在《西域水道记》中还记载拓印了部分莫高窟碑刻,为当前关于莫高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5.资料丰富,记载全面。除了对水道沿岸的水文、地形、土壤、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详细记录以外,徐松还在著作中对西域地区的各种风土人情、特产等进行了描绘,为当代人们研究新疆发展史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西域水道记》中记载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各种特产,例如和田的玉石、罗布泊的盐、吐鲁番的哈密瓜等,同时还记录下了中原地区难以见到的冰谷雪峰,“岭长百里,高百余丈……冰有三色……白如砗磲”。关于西域边疆的人文民俗等徐松也有着详细的记录,在巴勒喀什淖尔的相关记载中,他挥毫数千字,对傩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民间风俗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此外,在《西域水道记》中,还有着关于西北边疆交通的记录,例如交通线路、关隘、军台等,徐松对这些交通点的连接沿线的地理、人文特征进行了描述与评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结语
  西域之地历来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但是由于历代记载文献较少且不够充实,对后世研究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正是由于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新疆赋》等作品的问世,为当代研究者们研究西北边疆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创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将实地勘察与史料考证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将新疆的水文地理特征作为文章的主线,对西域全域的各类地理事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部分观点进行了创新,使得西域水道特点更加系统化,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当前的研究者来说,通过了解徐松《西域水道记》学术特点,能够进一步挖掘出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供后世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博林.徐松及《西域水道记》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论丛,2015(1).
  [2] 朱玉麒.清代西域流人与早期敦煌研究——以徐松与《西域水道记》为中心[J].敦煌研究,2010(5).
  [3] 史雷.清代徐松學术转向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 徐松.新疆赋序[G].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本.
  [5] 龙万育.西域水道记序[G].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本.
  [6] 徐松.西域水道记[O].杭州古籍版.
  [7] 李军.徐松《西域水道记》论略[J].新疆地方志,2013(1).
  [8] 李军.徐松“西域三种”论略——兼论从“西域三种”到“西域四种”[J].西部学刊,2014(10).
其他文献
在那个年代里被称作为“童养媳”的奶奶6岁就嫁入太爷爷家,给长她几岁的爷爷做了名正言顺的媳妇。从此,便在那栋简陋的茅草屋里,在那家纯朴善良的普通农家,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開始了她一生的清贫劳作,一辈子的艰辛耕耘,同时也一路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体会了满清政府腐败的压迫,感受了干旱,洪涝灾害,饥荒岁月的绝望,饱尝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残忍侵略的恐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其中苦难滋味不由
摘 要:陈应松的农村题材小说多是为了揭示农村的种种社会弊病,他的《野猫湖》和《无鼠之家》除了拥有许多相似处以外,也反映了农村的“欲望”之弊,野猫的叫声预示着人们情欲的萌动,也显示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病象。本文以《野猫湖》和《无鼠之家》的情节为出发点,讨论陈应松在这两篇小说中揭示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陈应松 《野猫湖》 《无鼠之家》 欲望  陈应松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拥有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他在进行
摘 要:清代泰州仲氏闺秀诗人对春季物候的感受,一方面传承了春恨主题,并将春恨情结与思亲怀人、伤离痛别、伤老忧生等情感交汇融合,另一方面抒写了对阳春美景的无限遐思和百般眷恋。  关键词:春季物候 泰州仲氏 闺秀诗人  春季物候种类繁多,姿态万千。《管子·形势解》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譹?訛作为自然物候中万物生发的春季,有着迥异于其他季节的诸多物候,并且跟随时间的推移,许多物候自身又呈现
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民国初年,有位商人在外闯荡大半辈子,积聚了许多金银财宝。他想回老家享受天伦之乐,于是除了留一小部分作为盘缠外,把其他财宝都换成了宝玉,装在一把雨伞的竹柄中,穿上普通人的衣服踏上了归途。一个雨天,他在一家小店吃完午饭,打了个盹。等他醒来,却发现那把伞已不知去向。这可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啊!但他没有惊慌失措,看看身边的包裹纹丝不动,心里明白了几分。第二天,小镇上开出
摘 要:在唐诗中,存在较为重要的结构形式——对句,不仅要求音韵的对等,而且要求语义、类别范畴的对等。于是唐诗成为对等原则最重要的分析案例和批评实践的场所。海外华人学者高友工,借用与修正了由罗曼·雅各布森提出的“对等原则”,对唐诗进行结构主义分析,开创性地运用了西方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从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阐发研究,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也扩宽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小学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教学模式被提上日程。这种模式不仅是基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而提出的,而且可以为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育模式的革新提供支持。故此,本文就家校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应用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家校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摘 要:文学即人学。一个文本即是一面反映人类境况的镜子,也是一盏照耀人类文明的灯。就文学批评而言,既应该关注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作家、世界、读者,更应深入文本内部,进行独立的、再创性的研读,从而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本文试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爱情经历及结局等方面,解析三岛由纪夫《春雪》中的主人公松枝清显的“多余人”形象,进而揭示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春雪》
摘 要:余华小说《鲜血梅花》是一部戏拟武侠小说的作品,文中所塑造的主人公阮海阔以“寻找”覆盖了传统武侠当中的“复仇”,其冷漠迷茫的精神特质以及“在路上”的行为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当中的“局外人”形象。余华在《鲜血梅花》的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强烈的自我代入感,阮海阔这一人物形象实际隐射了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先锋“终结”的危机时所呈现的特定心理图景:他们作为
摘 要:阎连科以独特的想象力赋予作品奇特的荒诞感,但又以真实的历史作为背景,展示了茅枝婆的生活以及与当权者的斗争。作为受活庄人,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关怀着受活庄的人们;作为革命者,她用坚决的态度与当权者抗争;作为母亲,她用自己温柔而刚毅的怀抱保护女儿与外孙女们。她的人文关怀感动着受活庄的众人,同时也带动着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革命者 茅枝婆 人文关怀 受活  《受活》是一部以受活庄为代表的残疾
但是,我从不示人。与有没有秘密无关  月亮圆一百次也不能打动我。月亮引起的笛鸣  被我捂着  但是有人上车,有人下去,有人从窗户里丢果皮  和手帕。有人说这是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它的目的地不是停驻,是经过  是那个小小的平原,露水在清風里发呆  茅草屋很低,炊烟摇摇晃晃的  那个小男孩低头,逆光而坐,泪水未干  手里的一朵花瞪大眼睛  看着他  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  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